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骨  骼

考綱考點:(1)骨骼的構造、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2)頭骨的組成(顱骨、面骨)、鼻旁竇的位置及不同動物(牛、馬、豬、犬)頭骨的特點;(3)軀干骨(椎骨、肋和胸骨)的特點;(4)四肢骨骼的組成和不同動物(牛、馬、豬、犬)四肢骨骼的特點。

一、基本概念

動物體內每塊骨是一個器官,主要由骨組織構成,堅硬而富有彈性,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能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并具有改建、修復和再生的能力,是動物體的鈣、磷儲存庫。骨內含有的骨髓是重要的造血器官。

1.骨骼的構造

骨由骨膜、骨質、骨髓、血管和神經構成。

(1)骨膜 除關節面外,骨的內、外表面均被覆一層骨膜,較厚,分兩層。外層為纖維層,富有膠原纖維束和血管、神經,具有營養和保護的作用。內層為成骨層,含有大量細胞和少量纖維。在幼齡時期,成骨層很發達,細胞非常活躍,參與骨的生長;成年期成骨層逐漸萎縮,細胞轉為靜止狀態,但它終生保持分化能力。在骨受損失時,成骨層有修補和再生骨質的作用,故在骨的手術中應盡量保留骨膜。

(2)骨質 是構成骨的基本成分,由骨組織構成。骨質可分為骨密質和骨松質兩種。骨密質位于骨的外周,構成長骨的骨干和骺以及其他類型骨的外層,堅硬、致密。骨松質位于骨的深部,呈海綿狀,由互相交錯的骨小梁構成。

(3)骨髓 分紅骨髓和黃骨髓。幼齡動物紅骨髓位于骨髓腔和所有骨松質的間隙內,具有造血機能。成年家畜長骨骨髓腔內的紅骨髓被富含脂肪的黃骨髓代替,但長骨兩端、短骨和扁骨的骨松質內終生保留紅骨髓。當機體大量失血或貧血時,黃骨髓又能轉化為紅骨髓而恢復造血機能。骨松質中的紅骨髓終生存在,所以臨診上常進行骨髓穿刺,檢查骨髓像,診斷疾病。

(4)血管和神經 骨具有豐富的血液供應,血管的一部分經骨膜穿入骨質,另一部分由骨端的滋養孔穿入骨內。神經與血管伴行,分布于骨膜、骨質和骨髓。

2.骨骼的物理特性和化學成分

骨的最基本物理特性是具有硬度和彈性。骨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有機物主要是骨膠原,在成年家畜約占1/3,使骨具有彈性和韌性;無機物主要是磷酸鈣和碳酸鈣,在成年家畜約占2/3,使骨具有硬性和脆性。有機物和無機物在骨中的比例,隨動物年齡和營養狀況不同而變化。幼畜的骨,有機物較多,所以骨的彈性大、硬度小,不易發生骨折,但容易彎曲變形。老年家畜則相反,骨的無機物多,只有硬度而缺乏彈性,因此脆性較大,易發生骨折。妊娠母畜骨內鈣質被胎兒吸收,使母畜骨質疏松而易發生骨軟癥。乳牛在泌乳期,如飼料成分比例不適,可發生上述情況。故應注意飼料成分的配比。

3.全身骨骼的劃分

包括中軸骨、四肢骨及內臟骨。中軸骨包括頭骨(顱骨和面骨)和軀干骨(椎骨、肋骨和胸骨)。四肢骨包括前肢骨(肩胛骨、肱骨、橈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籽骨)和后肢骨(髖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籽骨)。內臟骨只有兩種,即牛的心骨和狗的陰莖骨。

二、頭骨

頭骨主要由扁骨和不規則骨構成,分顱骨和面骨兩部分。

1.顱骨

顱骨構成顱腔,由成對的額骨、頂骨、顳骨和不成對的枕骨、頂間骨、蝶骨和篩骨組成。

(1)枕骨 構成顱腔的后壁和下底一部分。枕骨的后上方有橫向的枕嵴。豬的枕嵴特別高大。枕骨后下方有枕骨大孔,后接椎管。枕骨大孔的兩側有枕髁,與寰椎構成寰枕關節。髁的外側有頸靜脈突。

(2)頂間骨 為一小骨,位手頂骨和枕骨之間,常與鄰骨愈合。

(3)頂骨 構成顱腔的頂壁(黃牛為后壁),位于枕骨之前,額骨之后。

(4)額骨 位于鼻骨的后上方,構成顱腔的頂壁。額骨的外部有突出的眶上突,構成眼眶的上界。

(5)篩骨 位于顱腔和鼻腔之間,由垂直板、篩板和一對側塊組成。垂直板位于正中,將鼻腔后部分為左右兩部分。側塊由篩骨迷路組成。側塊后方是多孔的篩板,構成顱腔的前壁。

(6)蝶骨 構成顱腔下底的前部。由蝶骨體和兩對翼以及一對翼突組成。

(7)顳骨 位于顱腔的側壁,又分為鱗部、巖部和鼓部。顳骨外側有顴突伸出,并轉而向前與顴骨顳突起合成顴弓。顳骨是耳道和內耳所在部位。

2.面骨

面骨主要構成鼻腔、口腔和面部的支架,由成對的鼻骨、淚骨、顴骨、上頜骨、切齒骨、腭骨、翼骨、鼻甲骨和不成對的犁骨、下頜骨、舌骨等組成。

(1)上頜骨 位于面部的兩側,構成鼻腔側壁、底壁和口腔上壁。具有臼齒齒槽。骨內有眶下管通過。骨的外面有面嵴、面結節和眶下孔。

(2)切齒骨 位于上頜骨前方,構成鼻腔的側壁及下底和口腔上壁的前部。骨體上有切齒齒槽,但牛無切齒齒槽。

(3)鼻骨 位于額骨的前方,構成鼻腔頂壁。

(4)淚骨 位于上頜骨后背側,眼眶底的內側。其眶面有淚囊窩和鼻淚管的開口。

(5)顴骨 位于淚骨腹側,構成眼眶下界。向后方伸出顳突,與顳骨顴突形成顴弓。

(6)腭骨 位于上頜骨內側的后方,形成鼻后孔的側壁與硬腭的后部。

(7)翼骨 是成對的狹窄薄骨片,位于鼻后孔的兩側。

(8)犁骨 位于鼻腔底面的正中,背側呈溝狀,接鼻中隔軟骨和篩骨垂直板。

(9)鼻甲骨 是兩對卷曲的薄骨片,附著在鼻腔的兩側壁上,并將每側鼻腔分為上、中、下3個鼻道。

(10)下頜骨 是頭骨中最大的骨,分下頜體和下頜支。下頜體呈水平位,有切齒齒槽、臼齒齒槽。切齒齒槽與臼齒齒槽之間為齒槽間隙。下頜支呈垂直位,上部有下頜髁,與顳骨的顳髁成關節。兩側下頜體和下頜支之間形成下頜間隙。

(11)舌骨 位于下頜間隙后部,由幾枚小骨片組成。

3.各種動物頭骨的特征

各種動物的頭骨差別比較大,主要表現:因各種動物腦的發育不同,顱腔大小、形態有差別,如馬的頭骨呈長錐狀,豬呈錐狀,牛則比馬的短;動物食性不同,牙齒的發育不同,面部的長短也不一樣,如馬、兔的面部較長,而狗、貓則較短;眶窩發育情況、角的有無等也不一樣,如牛的額骨上有角突,豬有吻骨等。

三、軀干骨

1.椎骨

椎骨分為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和尾椎。所有椎骨按從前到后順序排列而成的稱為脊柱。

(1)椎骨的基本構造 包括椎體、椎弓和突起。椎體位于椎骨的腹側,呈短圓柱狀,前端凸出為椎頭,后端凹窩為椎窩。椎弓位于椎體的背側,是拱形的骨板,與椎體共同圍成椎孔。所有椎孔串聯成一個連續的管道稱為椎管,容納脊髓。椎弓基部的前緣和后緣兩側各有一個切跡,相鄰的椎間切跡合成椎間孔,是神經和血管出入椎管的通道。突起有3種,從椎弓背側向上伸出的突起叫棘突,從椎弓基部向兩側橫向伸出的突起叫橫突,椎弓背側前緣和后緣各有一對前、后關節突。

(2)各段椎骨形態特征

頸椎:哺乳動物的頸椎都是7個。第1頸椎稱為寰椎,呈環形,由背側弓和腹側弓構成,前有關節窩與枕髁成關節,后有與第2頸椎成關節的鞍狀關節面,寰椎兩側的寬板叫寰椎翼。第2頸椎稱樞椎,椎體發達,前端突出稱為齒突,與寰椎的鞍狀關節面構成寰樞關節;棘突發達呈板狀,無前關節突。第3~6頸椎形態相似,椎體發達,椎頭和椎窩明顯,關節突發達,橫突分前后兩支。第7頸椎的椎體短而寬,椎窩兩側有肋凹,棘突明顯。

胸椎:牛、羊為13個,豬為14或15個,馬為18個,狗、貓為13個。胸椎椎體大小較一致,在椎頭和椎窩的兩側均有肋凹。棘突發達,以2~6(牛)或3~5(馬)胸椎的棘突最高,構成髫甲的基礎。橫突短,有小關節面與肋骨結節成關節。

腰椎:牛、馬均為6個,驢、騾均常為5個,豬、羊均為6或7個,狗、貓均為7個。腰椎椎體長度與胸椎相近;棘突較發達,其高度與后段胸椎的相等。橫突長,牛的腰椎橫突更長,呈上下壓扁的板狀,伸向外側。

薦椎:牛和馬均為5個,羊和豬均為4個,狗和貓均為3個,是構成骨盆腔頂壁的基礎。成年家畜的薦椎愈合在一起,稱為薦骨。其前端兩側的突出部叫薦骨翼。第一薦椎體腹側緣前端的突出部叫薦骨岬。

尾椎:尾椎數目變化大。除前3或4個尾椎具有椎骨的一般構造外,其余尾椎椎弓、棘突和橫突則逐漸退化,僅保留有椎體。牛前幾個尾椎椎體腹側有成對腹棘,中間形成一血管溝,供尾中動脈通過。

2.肋

包括肋骨和肋軟骨。肋骨為弓形,構成胸廓的側壁,左右成對。其對數與胸椎數目相同。肋骨的椎骨端有肋骨頭和肋骨結節,分別與相應的胸椎肋凹和橫突成關節。每一肋骨的下端接一肋軟骨。肋軟骨與胸骨直接相接的肋稱真肋。一般真肋有8對,但豬、狗分別有7對和9對。肋軟骨不與胸骨直接相連,而是連于前一肋軟骨上,這些肋叫作假肋。肋軟骨不與其他肋相接的肋稱為浮肋。最后肋與各假肋的肋軟骨依次連接形成的弓形結構稱為肋弓,作為胸廓的后界。

3.胸骨

位于胸底部,由6~8個胸骨節片借軟骨連接而成。其前端為胸骨柄;中部為胸骨體,兩側有肋窩,與真肋的肋軟骨相接;后端為劍狀軟骨。牛的胸骨較長,呈上下壓扁狀,無胸骨嵴。馬的胸骨呈舟形,前部左右壓扁,有發達的胸骨嵴。豬的胸骨與牛的相似,但胸骨柄明顯突出。背側的胸椎、兩側的肋骨和肋軟骨以及腹側的胸骨圍成的輪廓稱為胸廓。

四、四肢骨

1.前肢骨

包括肩胛骨、肱骨、前臂骨和前腳骨。前腳骨又包括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

肩胛骨:為三角形扁骨,外側面有一縱行隆起的肩胛岡。馬的肩胛岡發達,尤其肩胛岡的中部較粗大,稱為岡結節。牛和貓的肩胛岡遠端突出明顯,稱為肩峰。豬的岡結節特別發達且彎向后方,肩峰不明顯。肩胛岡前方稱岡上窩,后方為岡下窩。肩胛骨內側面為肩胛下窩。肩胛骨的上緣附有肩胛軟骨,遠端較粗大,有一圓形淺凹叫肩臼。

肱骨:為管狀長骨,分為骨干和兩個骨端。近端后部球狀關節面是肱骨頭,前部內側是小結節,外側是大結節。兩結節之間為肱二頭肌溝。骨干呈扭曲的圓柱狀,外側有三角肌粗隆,內側有大圓肌粗隆。肱骨遠端有內、外側髁。髁的后面有深陷的鷹嘴窩。

前臂骨:包括橈骨和尺骨。橈骨在前內側,尺骨在后外側。馬、牛和羊的橈骨發達,尺骨顯著退化,僅近端發達,骨體向下逐漸變細,與橈骨愈合。尺骨近端突出部稱肘突。

腕骨:位于前臂骨與掌骨之間,為小的短骨,排成上下兩列。

掌骨:為長骨,近端接腕骨,遠端接指骨,由內向外分別稱為第1、2、3、4、5掌骨。狗、貓有5塊掌骨。牛和羊有3塊掌骨,第3、4掌骨發達,相互愈合成大掌骨;第5掌骨退化為一圓錐形小骨,稱為小掌骨,而其他掌骨退化。馬有3塊掌骨,中間是大掌骨,即第3掌骨;內側和外側是小掌骨,即第2掌骨和第4掌骨,缺第1掌骨和第5掌骨。豬有4塊掌骨,第3、4掌骨大,第2、5掌骨小,缺第1掌骨。

指骨:一般每一指骨從上至下順次包括系骨、冠骨和蹄骨。

籽骨:包括近籽骨和遠籽骨。近籽骨位于掌骨遠端掌側,每主指2枚。遠籽骨位于冠骨和蹄骨交界部掌側,每主指1枚。牛的懸指無籽骨。

2.后肢骨

包括髖骨、股骨、髕骨、小腿骨和后腳骨。后腳骨又包括跗骨、趾骨、跖骨和籽骨。

髖骨:由髂骨、坐骨和恥骨結合而成。三塊骨在外側中部結合處形成關節窩,稱為髖臼,與股骨頭成關節。左、右側髖骨在骨盆中線處以軟骨連接形成骨盆聯合。骨盆是指由兩側髖骨、背側的薦骨和前4枚尾椎以及兩側的薦結節闊韌帶共同圍成的結構,呈前寬后窄的圓錐形腔。髂骨位于外上方,前部寬大稱髂骨翼,后部窄小稱髂骨體,髂骨翼的外側角為髖結節,內側角為薦結節。坐骨位于后下方,構成骨盆底的后部,后外角為坐骨結節。左、右側坐骨的后緣連成坐骨弓。恥骨位于前下方,構成骨盆底的前部。恥骨后緣與坐骨前緣共同圍成閉孔。雌性動物骨盆的底壁平而寬,雄性動物則較窄。

股骨:為管狀長骨。近端內側是球狀的股骨頭,與髖臼成關節;外側突起,稱大轉子。股骨遠端前方為滑車關節面,與膝蓋骨成關節;后方由內、外側髁構成,與脛骨成關節。

髕骨(膝蓋骨):呈頂端向下的楔形,位于股骨遠端前方。是體內最大的籽骨。

小腿骨:包括脛骨和腓骨。脛骨位于內側,粗大,呈三面棱柱狀的長骨。近端粗大,有內、外側髁,與股骨髁成關節;骨干為三面體,背側緣隆起,稱脛骨嵴;遠端有螺旋狀滑車,與脛跗骨成關節。腓骨細小,位于脛骨近端外側。在牛、羊,腓骨退化,無骨體,僅有兩端,遠端稱髁骨。豬、狗的腓骨發達。

跗骨:由數塊短骨構成,位于小腿骨與跖骨之間。各種家畜跗骨的數目不同,但一般分為近、中、遠三列。近列有2枚,內側是距骨(脛跗骨),外側是跟骨(腓跗骨)。跟骨近端粗大,稱跟結節。中列僅有1枚中央跗骨。遠列由內向外依次是第1、2、3和4跗骨。

跖骨、趾骨和籽骨:與前肢掌骨、指骨和籽骨相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楚雄市| 博乐市| 上杭县| 张家口市| 昭苏县| 绵阳市| 同仁县| 枣庄市| 满城县| 青铜峡市| 通化市| 韶关市| 伊金霍洛旗| 民乐县| 辽阳县| 肇源县| 阳东县| 龙川县| 察雅县| 清涧县| 汶川县| 宜川县| 山丹县| 吴川市| 无锡市| 蒲城县| 武宁县| 图片| 曲靖市| 浙江省| 陆川县| 柳林县| 新民市| 唐山市| 辽阳县| 顺昌县| 犍为县| 吴旗县| 竹溪县|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