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動物解剖學、組織學及胚胎學

第一節 概  述

考綱考點:(1)畜體各部位名稱;(2)解剖學常用的方位術語。

一、細胞

動物解剖學、組織學及胚胎學是研究正常動物有機體的形態、結構及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細胞是動物有機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一些起源相同、形態相似、機能相關的細胞群和細胞間質結合在一起形成組織。動物體內共有四大基本組織,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幾種不同的組織組成具有一定形態、能夠完成一定生理功能的結構叫作器官,如心、肝、脾、腎、肺等。許多功能相關的器官連接在一起完成一種連續的生理功能的結構則為系統。動物有機體包括運動系統、被皮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心血管系統、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感覺器官。各系統之間密切聯系,相互配合,構成一個統一的生命有機體。

1.細胞的構造

細胞是指生物體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是原生質。原生質主要由蛋白質、核酸、脂類、糖類等有機物,以及水和無機鹽組成。細胞間質是指存在于細胞之間的、由細胞分泌或合成的產物,對細胞起著支持、營養和保護的作用。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

(1)細胞膜

① 細胞膜是包圍在細胞外面的一層單位膜(生物膜),又稱為質膜。

② 細胞膜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功能、物質運輸、參與細胞識別、參與免疫反應和受體功能。

③ 細胞膜的分子結構,目前“液態鑲嵌模型”學說得到普遍的公認。該學說認為,單位膜是由兩層類脂分子(主要是磷脂)和被嵌入的蛋白分子構成的。

④ 細胞膜的化學組成主要包括蛋白質、脂質和少量的多糖。

(2)細胞質 細胞質是在細胞膜以內和細胞核以外的全部物質,由基質、細胞器和內含物組成。

① 基質又叫細胞液,隨生理活動的變化實現溶膠和凝膠相互轉化。基本成分是蛋白質、糖類、脂類、無機鹽和水等。

② 細胞器是指散布在細胞質內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小器官,包括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復合體、溶酶體、過氧化物酶體、中心體、微管、微絲和中間絲等。線粒體是由雙層單位膜包圍成的封閉小體,呈線狀和粒狀。除成熟的紅細胞以外,線粒體廣泛存在于細胞內,主要功能是進行氧化磷酸化,是細胞氧化代謝的主要場所,為各種代謝提供所需要的能量,被稱為“能量工廠”。核糖體又稱核蛋白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沒有被膜包裹,每個核糖體由大、小亞單位構成,其化學成分是核糖體核糖核酸和蛋白質。內質網是由單位膜圍成的相互連續的小管、小泡或扁囊狀結構,腔內含有多種酶。分為粗面內質網和滑面內質網。粗面內質網由扁平囊泡和附著在其表面的核糖體組成,主要功能是參與蛋白的合成與運輸。滑面內質網由單位膜構成的小管或小泡組成,沒有核糖體附著,是脂質合成的主要場所。高爾基復合體主要功能是參與細胞的分泌活動。分泌旺盛的細胞,高爾基復合體發達。溶酶體為單位膜包被的囊狀結構,主要為酸性的水解酶。具有吞噬作用的細胞,其溶酶體體積大、數量多。過氧化物酶體又稱微體,是由單位膜圍成的圓形或卵圓形小泡,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內,其主要功能是保護細胞免受毒害,參與糖原異生和脂肪代謝等。中心體在電鏡下,由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和由周圍基質特化的中心球構成。中心粒為圓筒狀結構,圓筒壁由9組三聯微管有規律地呈風車旋翼狀排列而成。微管、微絲、中間絲參與組成細胞支架和細胞連接。

③ 內含物是指分布于細胞質中的有形物質,這些物質屬于細胞的代謝產物或儲存的營養物質,包括糖原、脂肪、蛋白質和色素顆粒等。

(3)細胞核 細胞核是細胞遺傳和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命活動。細胞核的基本結構包括核膜、核質、核仁和染色質。細胞核由雙層單位膜構成。雙層膜之間的間隙為核周隙,兩層膜在一定的間隔愈合形成圓環狀的核孔,核孔是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通道。核質是無結構的透明膠狀物質,又稱核液,含有多種酶和無機鹽等。核仁位于細胞核內,球形,一般1~2個,也有多達3~5個。凡是蛋白質合成旺盛、分離增殖較快的細胞核仁大而明顯,數目較多。核仁的主要成分是RNA、DNA和蛋白質,主要功能是合成rRNA和組裝核糖體大、小亞基的前體。染色質是指細胞核內能被堿性染料著色的物質,是由DNA、組蛋白、非組蛋白和少量RNA組成的復合物,是細胞分裂間期遺傳物質的存在形式。染色體是細胞分裂期染色質高度螺旋化形成的桿狀結構。每種動物染色體的數目是恒定的。正常動物體細胞的染色體成對存在,成熟的性細胞只有體細胞的一半(單倍體)。在哺乳動物性染色體中,一條較大的為X染色體,一條較小的為Y染色體,雄性動物體細胞的性染色體為XY,雌性動物體細胞的性染色體為XX。在家禽中,雄性為ZZ型,雌性為ZW型。

2.細胞的主要生命活動

(1)細胞的增殖 細胞增殖是通過細胞分裂實現的,細胞分裂分為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有絲分裂是細胞增殖的基本形式。細胞從上一次分裂結束開始到下一次分裂結束時所經歷的時間,稱為細胞周期。每個細胞周期又分為分裂間期和有絲分裂期。分裂間期包括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有絲分裂期根據細胞的形態變化可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2)細胞的分化 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育中,由一種相同的細胞類型經細胞分裂后逐漸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形成穩定性的差異,產生不同細胞類群的過程。組成動物有機體的各種細胞就是通過細胞增殖和細胞分化衍生而來的后代。分化程度低的叫干細胞。

(3)衰老與死亡 細胞的衰老與死亡是正常的發育過程,也是生物發育的必然規律。細胞衰老時,其結構變化表現為細胞核固縮、結構不清,染色體加深,內質網、線粒體等細胞器減少,色素等沉淀在細胞內;其生化變化主要表現為各種酶的含量和活性降低、水分減少、氨基酸和蛋白質合成速率降低等。細胞死亡的方式通常有細胞壞死和細胞凋亡兩種形式。細胞壞死是由于某些外界因素如局部貧血、高熱、物理或化學性損傷、生物侵襲等,造成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所致的細胞急速死亡。細胞凋亡是指細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條件下,受內在遺傳機制的控制而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即細胞程序性死亡。它是細胞衰老過程中其功能逐漸衰退的結果,遵循自身的程序和規律,自己結束其生命。

二、畜體各部位的名稱

1.頭部

頭部以眼內角和顴弓為界分為上方的顱部和下方的面部。

(1)顱部位于顱腔周圍,可分為枕部、頂部、額部、顳部、耳郭部和眼部。

(2)面部位于口腔和鼻腔周圍,可分為眶下部、鼻部、唇部、咬肌部、頰部和頦部。

2.軀干

軀干是指除頭部和四肢以外的部分,包括頸部、胸背部、腰腹部、薦臀部和尾部。

3.前肢

自上而下分為肩胛部、臂部、前臂部和前腳部。前腳部包括腕部、掌部和指部。

4.后肢

自上而下可分為股部、小腿部和后腳部。后腳部包括跗部、跖部和趾部。

三、解剖學常用的方位術語

1.面

(1)矢狀面 是指與動物體長軸平行而與地面垂直的切面。將動物體分成左右對稱的切面稱為正中矢狀面。

(2)橫斷面 是指與動物體長軸垂直、與地面垂直的切面。

(3)額面 又稱為水平面,是指與動物體長軸平行且與矢狀面、橫斷面相垂直的切面。

2.軀干的方位

(1)前側(頭側)、后側(尾側) 靠近動物體頭端的一側稱前側或頭側;靠近動物體尾端的一側稱后側或尾側。

(2)背側、腹側 靠近動物脊柱的一側稱背側;靠近動物腹部的一側稱腹側。

(3)內側、外側 靠近動物體正中矢狀面的一側稱內側;遠離動物體正中矢狀面的一側稱外側。

(4)深、淺 近體表者為淺,反之為深。

3.四肢的方位

(1)背側、掌側和跖側 四肢的前面稱背側;前肢的后面稱掌側;后肢的后面稱跖側。

(2)橈側、尺側 前肢的內側稱橈側;前肢的外側稱尺側。

(3)脛側、腓側 后肢的內側稱脛側;后肢的外側稱腓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平陆县| 义乌市| 扎赉特旗| 敖汉旗| 沅江市| 六枝特区| 喀什市| 西充县| 丹寨县| 南华县| 湘阴县| 安康市| 嘉黎县| 武穴市| 奉化市| 化德县| 斗六市| 酉阳| 崇信县| 清涧县| 武汉市| 正镶白旗| 蕲春县| 五台县| 浦北县| 丰县| 华蓥市| 阳原县| 成都市| 吴旗县| 密山市| 砀山县| 勐海县| 子长县| 印江| 昌乐县| 增城市| 舞钢市| 射洪县|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