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研究方法與實用技巧2
- 趙一鳴等編著
- 686字
- 2020-05-19 11:56:49
14 1+1=2?——研究對象的同質性
趙一鳴
1加1等于2,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就學過,在數學領域是絕對真理。1加1等于2在臨床研究領域是絕對真理嗎?在“炒土豆絲和洋快餐的區別”一文中我們已經提到,1加1等于2中第一個“1”和第二個“1”是否一樣的問題,談到臨床資料同質性問題。下面我們就這一問題做進一步討論。
決定臨床資料同質性的第一個要素是研究對象的同質性。以肺癌為例,一例肺癌加一例肺癌是兩例肺癌,顯然沒有問題,但是一例肺癌加一例肝癌是什么呢?只能說是兩例癌癥。但是癌癥患者能用相同的方法診斷嗎?能用相同的方法治療嗎?顯然有問題。將不同病種癌癥患者合并在一起進行研究很難總結出規律并得出科學結論。
臨床研究中研究對象的同質性通常采用設定入選標準的方法進行控制,單病種是入選標準設計的底線。在單病種基礎上進一步改善研究對象同質性的方法是限制疾病的亞型或單病種中具有某種特征的患者。如針對肺癌的研究中,可以選擇小細胞肺癌或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COPD的研究中,可以選擇有糖尿病基礎疾病的COPD患者。
入選標準設計越嚴格,限制條件越多,研究對象的同質性就越好。但限制條件過多,距離臨床實際應用就越遠。如果研究對象僅僅代表患者中很小一部分,研究結果就很難發揮實質性指導作用。如學術界推崇的高質量臨床研究的代表——隨機對照研究,近些年就受到詬病。主要詬病之一是,在充分保證科學性前提下設計的入選標準過嚴,限制條件過多,使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所得的研究結果最終在臨床應用時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研究對象的選擇要在科學性和臨床需求之間找平衡點,要掌握好“度”,這是臨床研究方案設計中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