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類蔬菜病蟲害現(xiàn)代防治技術(shù)大全
- 石明旺 劉彥文主編
- 792字
- 2020-05-19 11:51:57
五、南瓜斑點病
(一) 癥狀
南瓜斑點病為害葉片和花軸。葉斑圓形至近圓形或不定形。葉緣黑褐色,病健部交界處呈濕潤狀,濕度大時斑面密生小黑點,嚴重的葉斑融合,致葉片局部枯死(圖1-61、圖1-62)。花軸或花染病呈黑色濕潤狀,或呈黑褐色腐爛。

圖1-61 南瓜斑點病病葉(一)

圖1-62 南瓜斑點病病葉(二)
(二)病原特征
該病病原菌為南瓜葉點霉,異名正圓葉點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具孔口。直徑65~140微米;分生孢子橢圓形,有的一端稍狹細,單胞,無色,大小為(5~7) 微米× (2~3) 微米,成熟時分生孢子自孔口呈卷須狀涌出,侵染葫蘆科植物。南瓜斑點病還可以由“瓜角斑殼針孢”(Septoria cucurbitacearum Sacc.)引起,可能屬同名病害而病原不同。
(三)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及流行特點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體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翌春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濺射傳播。該病華南始見于5月后的高溫多濕季節(jié),北方多見于8~9月份。高溫多濕的天氣是發(fā)病的重要條件,地勢低洼或株間郁閉通透性差,發(fā)病重。
(四)防治方法
1.合理輪作
避免在低洼地種植,種植前應(yīng)及時清除前茬作物病殘體,深翻曬土,配合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并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驅(qū)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提高種子發(fā)芽率。
2.加強管理
適時中耕除草,澆水追肥,同時注意改善株間通透性,并在生長期適時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主梢旺長,促進花芽分化;在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壯瓜蒂靈能夠增粗瓜蒂,加大營養(yǎng)輸送量,促進瓜體快速發(fā)育,使瓜形漂亮,汁多味美。
3.藥劑防治
發(fā)病初期及時噴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注意噴勻噴足,隔10~15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