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冬瓜傳染性病害

一、冬瓜炭疽病

(一)癥狀

冬瓜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葉片被害,病斑呈近圓形或圓形,初為水漬狀,后變為黃褐色,邊緣有黃色暈圈。嚴重時,病斑相互連接成不規則的大病斑,致使葉片干枯。潮濕時,病部分泌出粉紅色的黏質物(圖1-42)。果實被害,開始產生水漬狀淺綠色的病斑,后變為黑褐色稍凹陷的圓形或近圓形病斑,上生有粉紅色黏質物(圖1-43)。

1-42.jpg 

 

 圖1-42 冬瓜炭疽?。ú∪~)

1-43.jpg

圖1-43 冬瓜炭疽?。ú」希?/p>

(二)病原特征

該病病原菌為葫蘆科刺盤孢[Colletrichum lagenarium (Pass.) Ell.et Halst],屬半知菌亞門刺盤孢屬真菌;有性世代為Glomerella lagenaria (Pass.) Watanable et Tamura,屬子囊菌亞門,但在自然條件下很少出現。分生孢子盤產生在寄主表皮下,熟后突破寄主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無色,單胞,圓筒狀,大小為(20~25) 微米× (2.5~3.0) 微米。分生孢子單胞,無色,長圓或卵圓形,一端稍尖,大小為(14~20) 微米× (5.0~6.0) 微米,多數聚結成堆后呈粉紅色。分生孢子盤上著生一些暗褐色的剛毛,長90~120微米,有2~3個橫隔。孢子萌發的適溫為22~27℃,4℃以下不能萌發。病菌生長適溫為24℃,30℃以上、10℃以下即停止生長。孢子萌發除溫度適宜外,還需要有充足的氧氣。

(三)病害發生規律及流行特點

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附著在種子上,或隨病殘株在土壤中越冬,亦可在溫室或塑料木棚骨架上存活。越冬后的病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通過雨水、灌溉、氣流傳播,也可以由昆蟲攜帶傳播或田間操作時傳播。濕度高,葉面結露,病害易流行。氮肥過多、大水漫灌、通風不良,植株衰弱,發病重。

(四)防治方法

1.田間操作

除病滅蟲,綁蔓、采收均應在露水落干后進行,減少人為傳播蔓延,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2.種子處理

用50%代森銨水劑500倍液浸種1小時,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30分鐘,清水沖洗干凈后催芽。

3.發病初期

噴灑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新高脂膜+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福美雙·福美鋅)800倍液、2%嘧啶核苷類抗生素水劑2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5%咪鮮胺乳油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新高脂膜+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溴菌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間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4~5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溪县| 周口市| 杂多县| 玉山县| 兴国县| 岑溪市| 襄垣县| 安陆市| 青河县| 太湖县| 长顺县| 乌拉特中旗| 镇宁| 体育| 甘谷县| 宜川县| 丰原市| 台东县| 唐海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广安市| 嘉黎县| 永仁县| 天柱县| 偃师市| 涡阳县| 延寿县| 五峰| 呼玛县| 乌拉特前旗| 石家庄市| 新源县| 钟祥市| 青龙| 沁阳市| 朝阳市| 离岛区| 确山县| 康保县| 嵊州市|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