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看這本就夠了(第二版)
- 陳罡編著
- 1381字
- 2020-05-19 11:47:21
飲食療法實戰——食物重量和熱量的關系
如何正確計算食物的熱量
飲食療法限定糖尿病患者每天進食的熱量,這就需要患者按照食物的重量或體積計算其中的熱量。如果您能很好地掌握這一點,飲食療法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翻閱食物熱量換算表時,可以發現,1份(80千卡)某種食物,除了標示有“××克”“××毫升”外,往往后邊還帶著“一大個”“中等大小的一瓶”“一小片”這樣的估算單位。看到這些估算單位,不少患者朋友可能會很開心地想:“食物熱量換算表真好呀,一本在手,飲食不愁,有了這些估算單位,我就可以很方便地統籌一天的飲食了。”
但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有其弊端,要知道,所謂“大、中、小”的感覺,是因人而異的。很可能,你手中的“小”蘋果,在別人的眼中卻是一個“大”蘋果。如果你一直使用這種估算量,很可能會在不經意之間就會熱量超標了。
因此,我們推薦每位患者在剛開始進行飲食療法的時候,不要盲從于估算方法,而應該使用計量工具來一一計算食物的熱量。這樣做難免麻煩,但是能夠很準確地了解自己一天的攝入熱量。
如何正確稱量食物的重量
正確地了解食物的重量,是保證熱量攝入不超標的大前提。
魚、肉、菜等食品相對方便些,買菜時市場的工作人員通常會告訴我們這些食物的重量,在超市購物時,包裝盒上也往往會標明重量。牛奶、豆漿、果汁等食品,如果在購買時沒有標注其體積,可以利用量杯或量勺等工具進行測量。
另外,在稱量食品時,我們向患者朋友提三條建議。
訓練自己的目測能力
建議進行飲食療法的患者,不妨在稱量食物之前先猜一猜它們的重量或體積,然后通過計量工具來驗證自己的估計。久而久之,你就會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對于食物重量和體積的估計都會八九不離十。
但是,即使是這樣,也不能對自己的估算能力盲目自信。人的感覺是會變化的。至少,你應該每個月進行一次食物的稱量,來“校正”自己的估算能力。

要稱量“生”的食物
食物經過煎煮、燒烤、蒸等料理過程,重量和體積都會改變。因此,我們所說的準確稱量,指的都是稱量“生”的食物。此外,我們不會吃水果的皮和核、魚的骨頭和內臟、花生的殼,因此,準確稱量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去除食物廢棄部分,只稱量可進食部分的重量。
要知道,在食物熱量換算表中記載的數字,也都指“生”的食物中可食部分的重量或體積。
允許小的誤差
雖說正確稱量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要對這些稱量數據過分嚴苛。
我們曾看到一些糖尿病患者十分較真:“食物熱量換算表上寫著××食物1份(80千卡)是100克,那么,98克或101克都是不行的。”這種“嚴謹”的精神固然好,但不值得推薦,因為沒有人能長期這么堅持下去,而且這么做會形成一種無形的精神壓力。
小知識欄 手指、手也可以成為很好的計量工具
稱量食物時,原則上我們要使用計量工具來計算食物的重量和體積,但如果一時手頭上沒有這些工具,我們該怎么辦呢?
這時候,我們大可以把自己的手指、手當做輔助的計量工具來使用。
一小撮鹽:使用拇指和食指抓握的一小撮食鹽量約為小勺子的1/10(0.5克);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指頭抓握的食鹽量約為小勺子的1/5(1克);用除了小指以外的四指抓握的食鹽量約有小勺子的1/2(2.5克)。
一握食鹽:單手抓握的食鹽量約為大勺子的2倍。
一手蔬菜:將蔬菜堆滿一個手掌,約有100克重量。
因此,我們向患者提出限定食物熱量時,只要每日的食物總熱量在限定范圍的上下200千卡之間,我們就認為及格了,如果誤差再小一點,那就更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