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看這本就夠了(第二版)
- 陳罡編著
- 1866字
- 2020-05-19 11:47:18
判斷有沒有患糖尿病我該做什么檢查呢
尿糖篩查意義并不大
糖尿病,顧名思義,也就是說尿中有糖分。事實上也是如此,糖尿病最開始被發現的時候,就是源于患者尿中的甜味。
腎臟功能正常的話,血糖值超過8.9~10.0毫摩爾/升的時候,便可以在尿中檢測到葡萄糖。由于正常的血糖值不超過7.8毫摩爾/升,所以在健康人的尿中是不會發現葡萄糖的。根據尿糖的檢查結果,我們可以間接推測受檢者的血糖值是否超出正常范圍。
檢查時,將尿糖試紙浸于受檢者進餐后2小時(這時的血糖水平最高)的尿液中,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以檢測受試者尿液中是否存在糖分。
但是,如果腎臟存在病變,或者先天存在個體差異,部分受檢者在血糖值正常時也會出現尿糖測試陽性,我們稱之為“腎性糖尿”。此外,進食方式、勞累、高齡等因素也可能導致尿糖的出現。這些情況下我們都不能判定受檢者是糖尿病患者。因此,光靠尿糖檢查來診斷糖尿病是不夠確切的。
所以,我們提糖尿病,可不能把視線僅僅放在尿糖上。
血糖測定是確診必備項目
我們知道,血糖值是不斷變化的,進餐、運動等因素都會影響血糖值。因此,在什么時間段進行血糖值測定是有講究的,臨床上可分為三種方法:隨機血糖測試、空腹血糖測試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隨機血糖測試
從字面上理解,“隨機”二字說明這項檢查不受時段的影響,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相比其他兩項檢查,這是最為方便的血糖測定方法。通過這項檢查,如果受檢者的血糖值大于11.1毫摩爾/升,便可擬診為糖尿病。擇日再隨機測兩次血糖值,若血糖值仍居高不下,就可以考慮診斷為糖尿病。
如之前所說,糖尿病早期的時候,空腹血糖可能不升高,僅僅是餐后血糖升高。如果隨機血糖測試的時間與餐后時間離得比較遠,有可能會被遺漏。因此,我們需要結合其他血糖測試方式。
空腹血糖測試
這項檢查一般在進食晚餐8~10小時后進行,因為此時血糖受食物的影響最小。如果受檢者的空腹血糖值大于7毫摩爾/升,可擬診為糖尿病。再配合隨機血糖測試,若隨機血糖值大于11.1毫摩爾/升,就可以診斷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這項檢查要求受檢者在測得空腹血糖后,飲用75克葡萄糖粉,然后再測定其血糖值的變化。一般我們檢查服用葡萄糖粉后1小時和2小時的血糖值。根據空腹和服用葡萄糖粉后2小時的血糖值,可以判斷受檢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當靜脈空腹血糖<6.1毫摩爾/升,OGTT 2小時血糖<7.8毫摩爾/升,說明人體對進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調節能力正常;當靜脈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或OGTT 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說明人體處理進食后葡萄糖的能力明顯降低,可以確診糖尿病;當靜脈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并且OGTT 2小時血糖介于7.8~11.1毫摩爾/升之間,說明人體對葡萄糖的調節能力輕度下降,也就是所謂的糖耐量減低;當靜脈空腹血糖介于6.1~7.0毫摩爾/升之間,且OGTT 2小時血糖≤7.8毫摩爾/升,說明人體對進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調節能力尚好,但對空腹血糖調節能力輕度減退,意味著空腹血糖受損。
OGTT試驗中,餐后1小時的血糖值不能作為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但如果此時的血糖值大于10毫摩爾/升,即使最后根據空腹血糖和服用葡萄糖粉后2小時血糖值這兩個標準判斷為正常血糖,也不能因此掉以輕心。這種餐后血糖迅速上升后又迅速下降的狀況,可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胃大部切除術后的患者。這些人具有發展成為糖尿病的“潛質”,需要分外留意自己的血糖值變化。
OGTT試驗是較為精確的診斷方法,通過它還可以得到隨機血糖測試和空腹血糖測試無法知曉的信息。
此外,進行OGTT試驗時,若同時測定空腹、餐后1小時、餐后2小時的胰島素和C肽水平,還有助于了解受檢者進食和胰島素分泌的關系,以及胰島B細胞的貯備功能。
小知識欄 醫生說我糖耐量受損,怎么辦呢?
當第一次聽說自己“糖耐量受損”的時候,每個人的反應是不同的。有的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還好,我還不是糖尿病!”有的人則愁眉苦臉地說:“糟糕,我是不是很快就要得糖尿病了呢?”
的確,這種“臨界”的診斷總是讓人困惑。而事實上,2型糖尿病的發展過程中總是要經歷這么一個“臨界”的狀態,這意味著糖耐量受損是糖尿病的警示牌。當然,一部分患者會長期持續這種“臨界”的狀態,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甚至還能恢復成正常血糖。但由于大多數人沒有下決心去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最終是從臨界狀態變成了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很多“臨界”狀態的患者,同時也并存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若這些因素長期存在,還容易發生動脈硬化,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因此,“臨界”狀態的患者不應無視“糖耐量受損”,這張“臨界”狀態的警示牌正在提醒你:要重視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快點兒著手調整飲食結構,進行適量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