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任務四 繪制水與廢水監測采樣點位布設圖

任務要求

1.了解地表水監測斷面和采樣點的設置方法。

2.了解工業廢水監測采樣點的設置方法。

一、地表水監測斷面和采樣點的設置

地表水采樣點的設置一般按照“面—線—點”三步法的方式確定,即要合理地設置采樣點,必須根據兩岸情況設置合理的監測斷面,根據監測斷面的寬度布設采樣垂線,最后按照水體深度設置采樣點。

1.河流監測斷面設置

對于江河水系或某一個河段,水系兩岸的城市、工廠企業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是該水系受納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求設置四種斷面,即背景斷面、對照斷面、控制斷面和消減斷面。圖2-1是一個綜合性的河段斷面設置和布點示意圖。

圖2-1 河段采樣斷面設置及布點示意圖

(1)背景斷面 背景斷面是指為評價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時,未受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影響,能夠提供水環境背景值的斷面。

背景斷面的具體位置應按如下原則確定:①遠離工業區、城市居民區和主要交通干線,原則上應設在水系源頭處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②盡可能遠離化肥和農藥施放區;③盡可能設在水文條件比較穩定和河段平直的地段;④設在水土流失嚴重的上游河段;⑤對于區域水文地球化學異常的河段,應在該區的上、下游分別設置斷面;⑥既要避開主要交通干線,又要考慮交通必須方便,所以一般在交通線上游不遠處布設。

(2)對照斷面 對照斷面是指具體判斷某一區域水環境污染程度時,位于該區域所有污染源上游處,能夠提供這一區域水環境背景值的斷面。

(3)入境斷面 入境斷面用來反映水系進入某一行政區域時的水質狀況,應設置在水系進入本區域尚未受到本區域污染源影響處。

(4)控制斷面 控制斷面是為了解水環境受污染程度及變化情況的斷面。一般應設在排污區(口)的下游500~1000m處,即污水與河水基本混合均勻處。控制斷面的數量、控制斷面與排污區(口)的距離可由以下因素決定:主要污染源的數量及其間的距離、各污染源的實際情況、主要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和其他水文特征。此外,還應考慮對納污量的控制程度,即由各控制斷面所控制的納污量不應小于該河段總納污量的80%,控制斷面的布設還要結合調查范圍內的環境特征,如調查范圍內的重點保護水域、重點保護對象、重點水域構筑物、水文站和其他污水排入處等,都應增加布設監測斷面。同時也應考慮到城鎮近期和遠期的規劃。

(5)消減斷面 消減斷面是指工業廢水或污水在水體內流經一定距離而達到(河段范圍)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釋、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濃度有明顯降低的斷面。它主要反映河流對污染物稀釋凈化的情況,應設置在控制斷面下游主要污染物濃度顯著下降處。

消減斷面的位置可通過擴散模式計算結果確定。但是,由于河水與廢水(或污水)的充分混合常常延伸到幾十千米遠處,而那些水流速度大的河段還將更遠。因而,對于有邊界、有屬轄的河段,只按計算結果設置消減斷面往往不具實際意義。為此,確定消減斷面的位置還應考慮具體條件,一般可設在本轄區間段的廢水和污水最大程度混合和稀釋處。對于一個區域,可延伸至邊界水域處,當然以充分混合處為最佳;對于水量小的河流,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通常設在城市或工業區最后—個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6)出境斷面 出境斷面用來反映進入下一行政區域前的水質情況,因此應設置在本區域最后的污水排放口下游,污水與河水已基本混勻,并盡可能靠近水系出境處,如果在此行政區域內河流有足夠的長度,則應設上述消減斷面。

2.湖泊、水庫監測斷面設置

湖泊、水庫一般情況下只設監測垂線,如有特殊情況可參照河流的有關規定布設監測斷面。設置監測斷面時應考慮匯入湖泊、水庫的河流數量、流量、主流向及季節變化,水體性質(單一或復雜);水體動態及水文地質條件等;岸邊污染源分布和對湖泊、水庫水質的影響,污染物擴散和水體自凈情況;湖泊、水庫內有無水生植物——源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魚類繁衍場所和分層狀態等生態特點。然后按以下原則設置監測斷面。

①在考慮其特殊性前提下,斷面位置一般按不同水體類型,進水區、出水區、深水區、淺水區、湖心區、岸邊區設監測斷面;

②受污染影響較大的重要湖泊、水庫,應在污染物擴散途徑上設監測斷面;

③漁業作業區、水生生物經濟區等應布設監測斷面;

④以湖、庫的各功能區為中心,在其輻射線上布置弧形監測斷面;

⑤湖(庫)區若無明顯功能區別,可用網格法均勻設置監測垂線;

⑥監測垂線上采樣點的布設一般與河流的規定相同,但在有可能出現溫度分層現象時,應做水溫、溶解氧的探索性試驗后再定;

⑦受污染物影響較大的重要湖泊、水庫,應在污染物主要輸送路線上設置控制斷面。

湖(庫)采樣斷面設置如圖2-2所示。

圖2-2 湖(庫)采樣斷面設置示意圖

3.地表水采樣點的設置

在一個監測斷面上設置的采樣垂線數與各垂線上的采樣點數應符合表2-6和表2-7,湖(庫)監測垂線上的采樣點的布設應符合表2-8。

表2-6 采樣垂線的設置

表2-7 采樣垂線上的采樣點數的設置

表2-8 湖(庫)監測垂線采樣點的設置

二、工業廢水采樣點的布設方法

1.布設原則

(1)第一類污染物 指能在環境或動植物體內蓄積對人體健康產生長遠不良影響的污染物,共13種:總汞,烷基汞,總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總鎳,苯并[a]芘,總鈹,總銀,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

采樣點位一律設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的排放口或專門處理此類污染物設施的排放口。

(2)第二類污染物 長遠影響小于第一類污染物,如pH值、色度、懸浮物、化學需氧量、石油類、揮發酚、總氰化物、硫化物、氨氮等。

采樣點位一律設在排污單位的外排口。

(3)進入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和進入城市污水管網的污水采樣點位 應根據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確定。

(4)污水處理設施效率監測采樣點的布設

①對整體污水處理設施效率監測時,在各進入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的入口和污水設施的總排放口設置采樣點。

②對各污水處理單元效率監測時,在各進入處理設施單元污水的入口和設施單元的排放口設置采樣點。

2.采樣點位的登記

監測機構必須在全面掌握與污染源污水排放有關的工藝流程、污水類型、排放規律、污水管網走向等情況的基礎上確定采樣點位。排污單位須向地方環境監測站提供廢水監測基本信息登記表(見表2-9)。由地方環境監測站核實后確定采樣點位。

表2-9 廢水監測基本信息登記表

3.采樣點位的管理

(1)采樣點位應設置明顯標志。采樣點位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動。應執行GB 15562.1—1995標準。

(2)經設置的采樣點應建立采樣點管理檔案,內容包括采樣點性質、名稱、位置和編號,采樣點測流裝置,排污規律和排污去向,采樣頻次及污染因子等。

(3)采樣點位的日常管理:經確認的采樣點是法定排污監測點,如因生產工藝或其他原因需變更時,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監測站重新確認。排污單位必須經常進行排污口的清障、疏通工作。

想一想

1.為什么要進行標準解讀?

2.如何進行標準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阳县| 广元市| 岑巩县| 马山县| 寿光市| 大丰市| 福海县| 江华| 西乌珠穆沁旗| 新巴尔虎左旗| 平南县| 夏河县| 堆龙德庆县| 新民市| 莱芜市| 盱眙县| 黎城县| 体育| 孟村| 若尔盖县| 都江堰市| 东兰县| 成武县| 寻甸| 澄迈县| 丰城市| 山丹县| 习水县| 正宁县| 彭水| 从江县| 密云县| 云霄县| 保靖县| 龙山县| 永仁县| 五原县| 保康县| 湖口县| 营山县| 平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