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企業生產管理優化
- 陶濤
- 1531字
- 2020-04-30 17:23:40
1.1.3 我國家具生產存在的共性問題
我國家具產業在生產規模、從業人數、出口總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首位,不愧為全球家具制造大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但如果從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到現代管控機制的實施,從生產方式的現代化到信息化,從產業鏈的完善到專業化生產,從資源利用到企業生產效率等方面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家具產業相比均有較大的差距,因而不能稱為世界家具生產強國。要實現由家具大國向家具強國的過渡,我們還任重道遠。
我國家具企業絕大多數是家族式管理的民營企業,目前很多著名企業正處在第一代創業者向第二代管理者進行權力移交的過渡時期,一部分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一部分企業逐漸走向沒落。盡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經完成了現代公司制的改造,有的甚至已經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但仍然存在著生產計劃隨意性較大、憑經驗調度生產、生產指令不夠清晰且無規律等問題。家具企業生產系統中的低效率、多差錯、不靈活等問題一直都比較嚴重,過去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只是近幾年家具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這些矛盾才日益凸顯出來。當過去家具市場很少有選擇余地而且所有競爭對手都同樣糟糕時,一家公司很少有動力去尋求改善;但是當市場競爭態勢加劇,消費者開始追求個性化、多樣化的產品的時候,內部改善就迅速上升為企業的頭號問題,不能提高自身競爭力緊跟市場需求的企業將逐漸被淘汰。
當前我國家具生產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共性問題。
① 家具生產系統運營隨意性較大,大多憑經驗調度生產。由于生產指令和計劃不夠清晰且無科學規律可循,致使工廠內的在制品(WIP,Work in Product)庫存較高,造成工廠現場混亂、生產效率低下,并積壓了大量的資金。
② 家具生產系統的定勢思維是片面追求工人的生產效率。家具生產系統多實行計件工資的做法,雖然有助于工人生產效率的提高,但助長了生產計劃的盲目性,產生這種盲目性的依據是:生產管理人員愿意看到每臺設備在滿負荷運轉,認為這是收回固定資產投資的最好辦法,多生產的家具雖然現在賣不出去,但遲早能賣出去,然而不斷變化的市場卻將它們變成一文不值的過時貨,這就導致了高庫存和浪費的發生。
③ 家具生產系統對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普遍沒有高度重視并采取措施加以避免。例如生產中多余的搬運,生產中由于計劃不周、停工待料、設備故障等原因造成的生產停頓和等待,次品的修復,多余操作等都將對企業造成浪費。
④ 家具生產系統通常認為產量與產能是增加企業銷售額與利潤的關鍵。因此,很少關注生產中的瓶頸工序,沒有區別輕重緩急,也就沒能充分挖掘瓶頸產能或讓瓶頸生產暫無市場價值的產品,這將影響到有市場價值的產品的生產和占有大量寶貴的流動資金。
⑤ 家具生產管理者普遍認為大批量生產是最有效率的。即為一小批物件做一次加工準備,不如等到批量大了再加工。實際情況是:各道工序上因承受巨大和不對等壓力使得半成品不能馬上進入下一道工序而延長了生產周期,導致準時交貨率和企業資金周轉率低下。
⑥ 家具企業管理者通常認為,個性化與效率是一對矛盾體。企業如果想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根據顧客家中的空間尺度定制產品,就需要對產品進行重新設計和生產,這就意味著漫長的生產周期、高昂的生產成本和不穩定的產品質量,顧客因此也必須為定制的個性化產品支付昂貴的費用。通常情況是特制家具售價比正常產品高20%~40%,交貨期與正常產品相比要推后50%,這是目前家具企業的通病。
綜上所述,要保持家具制造業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家具業傳統生產方式或者說是大批量的生產方式,即以產定銷模式(MTS,Make to Stock)已經無法適應發展要求,然而選擇何種方式優化生產系統,以確保在產品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重壓下,仍能以相對低的成本來組織生產、縮短交貨期、提升品質、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已成為當前我國家具制造業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