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前言
2001年,青島農業大學(原萊陽農學院)創辦了面向農藥的制藥工程本科專業。此后,于2005年又創辦了面向農藥的藥學本科專業,“農藥合成化學”成為這兩個專業的必修課程。為配合教學工作,本人參考各農藥學專家的著作,于2003年編寫了“農藥化學合成講義”,經過五年的教學試用,普遍反映良好。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農藥化學合成基礎》是在“農藥化學合成講義”的基礎上經過整理、修改而成。《農藥化學合成基礎》的出版,是各位農藥專家關心以及各位農藥同仁支持的結果。
現代農藥的概念為:農藥是指用于防治、消滅或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有目的地調節植物及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的一種化合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根據目前我國農藥發展現狀以及當前農藥學教學需求,本書內容為殺蟲劑、殺螨劑、殺線蟲劑、殺鼠劑、殺菌劑、除草劑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即只講述“農藥”中的“一種化合物質”。考慮到制藥工程專業和藥學專業學生化學基礎狀況和農藥化學合成的要求,適當補充了“農藥化學合成基礎知識”。依據高等教育關于“厚基礎、寬口徑”的要求,本書圍繞“農藥化學合成”主題展開講述。從系列到重要品種,力求系統闡述各類農藥的結構特點與合成方法,展現給讀者一個全面而系統的當前農藥的化學合成知識體系,從而為下一步農藥研究與開發打下比較深厚的基礎。由于農藥品種很多,且各具體品種的合成各具特色,希望通過重要品種合成路線的示例,作為其所在類別農藥的合成方法的補充,并進一步體現該類農藥的合成思路。在不影響知識體系的系統性與完整性的情況下介紹代表性品種、當前生產的重要品種和新品種。
書中收進一些新農藥品種的合成思路或路線設計,以期畢業生以及相關從事農藥工作的讀者進行農藥研發時有所借鑒和啟發。由于所收錄的某些農藥品種還在知識產權保護期內,準確的合成路線和方法尚在保密階段,本書給出的合成路線或思路未必成熟,僅供參考。
本書按照平時講課的思路和順序,共分七章:1 緒論,2 農藥化學合成基礎知識,3 殺蟲劑,4 殺螨、殺線蟲及殺鼠劑,5 殺菌劑,6 除草劑,7 植物生長調節劑。將殺螨、殺線蟲及殺鼠劑單列為一章只是個嘗試。有機氯農藥在農藥發展過程以及農業生產中曾起過重要作用,但由于殘留等問題,目前大部分品種被禁止或限制使用,本書不再專門講述。
導師陳萬義先生在編寫思路及結構框架方面給予了細致的指導,先生的諄諄教誨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學生受益終生。安徽理工大學張曉梅博士和青島農業大學郝雙紅博士通審了全部書稿,并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研究生編鵬宇同學校對了全部書稿。在此一并表示真誠感謝。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書中疏漏與不妥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得到廣大讀者的指正,同時也希望本書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孫家隆
20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