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基礎知識

一、鵝的生物學特性

1.生活習性

(1)喜水性 鵝喜歡在水中覓食、嬉戲和求偶交配。鵝有水中交配的習性,特別是在早晨和傍晚,水中交配次數占60%以上。因此,在生產中要創造條件,設計鵝舍時,必須有水陸運動場且兩者連成一體,讓鵝能自由下水和上陸,才能使其保持健康和羽毛光澤。鵝雖喜水,但并非整天泡在水里,需要在陸地產蛋、采食、休息,尤其是產蛋和休息處,必須保持清潔和干燥。

(2)合群性 鵝喜歡群居和成群行動,行走時隊列整齊,覓食時在一定范圍內擴散。若有鵝離群失散,則會感到不安、高聲鳴叫,一旦得到同伴的回應,失散的鵝則尋聲而歸群。鵝相互間也不喜毆斗。這種特性使鵝適于大群放牧飼養和圈養,管理也較容易。但不同品種鵝混養時,合群性較差,需通過調教使其合群。

(3)適應性 鵝羽毛細密柔軟,尤其是毛片下的絨毛,絨朵大、密度大、彈性好,保溫性能好,又有發達的尾脂腺,防水御寒性較強。同時,鵝皮下脂肪較厚,耐寒性強,即使環境溫度在0℃左右,仍能在水中活動,維持10℃左右的氣溫條件,即可保持較高的產蛋率。但鵝較怕熱,喜歡泡在水中或樹陰下休息,氣溫較高時,采食時間減少,采食量和產蛋率下降。

(4)警覺性 鵝聽覺靈敏,警覺性較強,遇到陌生人或其他動物時,公鵝會伸頸、靠近地面,高聲鳴叫進行攻擊,有的甚至用喙擊或用翅撲擊,故有些地方有讓鵝看家的習慣。鵝有較好的反應能力,容易接受飼養管理的訓練和調教,但易受驚擾而互相擠壓踐踏,影響生長、產蛋,甚至傷殘、致病。因此,必須保持鵝舍安靜。

(5)等級性 鵝群中存在等級序列,新鵝群中等級常常是通過爭斗產生。在生產中,鵝群要保持相對穩定,頻繁調整鵝群,會擾亂原有的等級序列,影響鵝群生產性能的發揮。

(6)規律性 鵝有良好的條件反射能力,可以按照人們的需要和自然條件進行訓練,形成各自的生活規律。放牧鵝群的出牧、游水、交配、采食、休息、收牧,相對穩定循環出現。舍飼鵝群對每日的飼養程序一經習慣后則很難改變。因此,要保證穩定的飼養管理制度,特別是產蛋期的種母鵝更要注意。

2.消化習性

(1)廣食性 鵝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只要是無毒、無特殊氣味的野草均可供鵝采食。通常鵝只采食葉子,但野草不多時,莖、根、花、籽實均會被采食。鵝的頸粗長而有力,對青草、牙草尖和果穗有很強的銜食性。鵝這種食草特性,對于降低飼養成本十分有利。適合我國人多地少、糧食比較緊張的國情。

(2)消化特點 飼料由喙采食通過消化道直至排出泄殖腔,在各段消化道中消化程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如肌胃是機械消化的主要部位,小腸以化學消化和養分吸收為主,而微生物消化主要發生在盲腸。

3.繁殖習性

(1)季節性 鵝從當年的秋末開始,直到次年的春末為母鵝的產蛋期,即冬、春季節為鵝的繁殖季節,夏、秋季節休產。研究認為,這是由長短光照周期的變化刺激引起的。在非繁殖季節內,不僅母鵝不產蛋,公鵝的精液產生量也很少。因此,與雞、鴨相比,鵝產蛋少、繁殖力低。同時,由于鵝有較明顯的生殖季節,其生殖器官在非生殖季節發生萎縮,到下一個生殖季節前又發育。

(2)就巢性 許多鵝品種具有很強的就巢性,這也是鵝的產蛋量低的原因之一。母鵝就巢性具有種間差異,不同品種鵝就巢期長短不一。同一品種間因個體差異,就巢期也不同。凡是就巢性強的種鵝,產地群眾習慣采用鵝蛋自然孵化進行繁殖。就巢性弱或無的種鵝,則多采用人工孵化。

(3)雄性不育性 鵝的雄性不育是與生俱來的先天性缺陷,主要表現為性器官發育不完整和性腺靜止。據報道,公鵝雄性不育率為34.74%~43.4%。

(4)擇偶性 鵝具有擇偶性,公母鵝都會自動尋找中意的配偶,公鵝一般只和認準的母鵝進行交配,而不與群體中的其它母鵝交配,加上公鵝中存在較大比例的繁殖障礙,這也是導致鵝繁殖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鵝群中會形成以公鵝為主、母鵝數量不等的自然小群,一般公母鵝比例為1∶(4~6)。

(5)晚熟性 一般中、小型鵝的性成熟期為6~8個月,大型鵝種則更長。母鵝利用年限一般可達5年左右,公鵝可以利用3年以上。

(6)夜間產蛋性 禽類大多數是白天產蛋,而母鵝是夜間產蛋,這一特性為種鵝的白天放牧提供了方便。夜間鵝不會在產蛋窩內休息,僅在產蛋前半小時左右才進入產蛋窩,產蛋后稍歇片刻才離去,有一定的戀巢性。鵝產蛋一般集中在凌晨,若多數窩被占用,有些鵝則會推遲產蛋時間,這樣就影響鵝的正常產蛋。因此,鵝舍內窩位要足,墊草要勤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陵县| 嘉义县| 安福县| 旌德县| 九寨沟县| 连城县| 工布江达县| 嘉鱼县| 密云县| 康马县| 息烽县| 大兴区| 丰原市| 白银市| 江阴市| 阿克陶县| 沐川县| 肥城市| 荔浦县| 合水县| 文水县| 郑州市| 万载县| 茂名市| 来宾市| 淮北市| 保靖县| 上思县| 林州市| 东安县| 南通市| 秦皇岛市| 霸州市| 怀化市| 瓮安县| 永城市| 临武县| 桦南县| 临夏市| 樟树市|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