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原典

造枓之制有四:

一曰櫨枓。施之于柱頭。其長與廣皆三十二分。若施于角柱之上者,方三十六分(如造圜枓,則面徑三十六分,底徑二十八分),高二十分。上八分為耳,中四分為平,下八分為敧(今俗謂之『溪』者,非)。開口廣十分,深八分(出跳則十字開口,四耳;如不出跳,則順身開口,兩耳),底四面各殺四分,敧一分(如柱頭用圜枓,即補間鋪作用訛角枓)。

二曰交互枓( 亦謂之『長開枓』)。施之于華栱出跳之上(十字開口,四耳;如施之于替木下者,順身開口,兩耳),其長十八分,廣十六分(若屋內梁栿下用者,其長二十四分,廣十八分,厚十二分半,謂之『交栿枓』,于梁栿頭橫用之。如梁栿項歸一材之厚者,只用交互枓。如柱大小不等,其枓量柱材隨宜加減)。

三曰齊心枓( 亦謂之『華心枓』)。施之于栱心之上(順身開口,兩耳;若施之于平坐出頭木之下,則十字開口,四耳)。其長與廣皆十六分(如施由昂及內外轉角出跳之上,則不用耳,謂之『平盤枓』,其高六分)。

四曰散枓(亦謂之『小枓』,或謂之『順桁枓』,又謂之『騎互枓』)。施之于栱兩頭(橫開口,兩耳,以廣為面。如鋪作偷心,則施之于華栱出跳之上)。其長十六分,廣十四分。

凡交互枓、齊心枓、散枓,皆高十分;上四分為耳,中二分為平,下四分為敧。開口皆廣十分,深四分,底四面各殺二分,敧半分。

凡四耳枓,于順跳口內前后里壁,各留隔口包耳,高二分,厚一分半。櫨枓則倍之(角內櫨枓,于出角栱口內留隔口包耳,其高隨耳。抹角內蔭入半分)。

譯文

造枓的制度有四條:

一是櫨枓。櫨枓安裝在柱頭,其長度和寬度都為三十二分。如果安裝在角柱上面,方長為三十六分(如果制作的是圜枓,那么其頂部圓面的直徑為三十六分,底部圓面的直徑為二十八分),高度為二十分。上面八分長度的部分為枓耳,中部四分長度的部分為枓平,下部八分長度的部分為枓敧(現在俗稱其為“溪”,是不對的)。開口寬度為十分,深度為八分(如果是出跳則采用十字開口,四個枓耳;如果不出跳,那么順著枓身開口,兩個枓耳),底部的四個面各自下殺四分的深度,斜凹一分(如果柱頭處采用圜枓,那么在補間鋪作中用圓角枓)。

二是交互枓(也叫作“長開枓”)。交互枓安裝在華栱的出跳上面(開十字口,四個枓耳;如果安裝在替木下面,則順著枓身開口,兩個枓耳)。其長度為十八分,寬度為十六分(如果用在屋內梁栿的下面,交互枓的長度為二十四分,寬十八分,厚度為十二分半,叫作“交栿枓”,橫向安裝在梁栿頭部。如果梁栿厚度為一材,那么只用交互枓。如果柱大小不等,交互枓則根據柱材的情況進行增減)。

三是齊心枓(也叫作“華心枓”)。華心枓安裝在華栱的跳心上面(順著枓身開口,兩個枓耳;如果安裝在平坐出頭木的下面,那么開十字口, 四個枓耳),其長度和寬度都為十六分(如果安裝在飛昂以及內外轉角的出跳上,那么就不用枓耳,叫作“平盤枓”,高度為六分)。

四是散枓(也叫作“小枓”,或者叫作“順桁枓”,又叫作“騎互枓”)。散枓安裝在華栱的兩頭之上(橫向開口,兩個枓耳,以寬為面;如果鋪作偷心設計,那么安裝在華栱出跳的上面)。其長度為十六分,寬度為十四分。

交互枓、齊心枓、散枓的高度都為十分,上面四分長度的部分為枓耳,中部二分長度的部分為枓平,下部四分長度的部分為枓敧。開口寬度都為十分,深度為四分,底部的四個面各自下殺二分的深度,斜凹半分。

四耳枓在跳口的前后壁上留隔口包耳,高度為二分,寬度為一分半。櫨枓則加倍(轉角鋪作中的櫨枓,在出角的栱口內留隔口包耳,其高度和枓耳一致。在轉角處鑿入半分)。

注釋

①枓:栱下面墊的方形木塊,主要起支承荷載的作用。

②櫨枓:也稱為櫨斗,指斗栱的最下層,重量集中處最大的枓。

③交互枓:施于跳頭,十字開口的枓。

④齊心枓:指用于栱中心的枓。

⑤散枓:指施于橫向栱的兩頭或偷心造的跳頭上的枓。

櫨枓簡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珠海市| 泰顺县| 昭苏县| 石柱| 汶川县| 炉霍县| 东阿县| 湖口县| 富阳市| 灵川县| 广西| 永安市| 印江| 富宁县| 吉水县| 津市市| 金华市| 理塘县| 禄丰县| 井陉县| 商丘市| 亚东县| 枣强县| 双峰县| 桦川县| 梨树县| 湘潭市| 扶沟县| 托克逊县| 托克逊县| 黔江区| 高邮市| 安国市| 疏勒县| 平度市| 东乡族自治县| 方山县| 乌兰县| 彭州市| 平泉县|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