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 李誡
- 398字
- 2020-04-30 17:09:53
壇
原典
造壇之制:共三層,高廣以石段層數,自土襯上至平面為高。每頭子各露明五寸。束腰露一尺,格身板柱造,作平面或起突作壸門①造(石段里用磚填后,心內用土填筑)。
譯文
修造壇的制度:壇分為三層,高度和寬度根據石段的層數而定,以土襯到平面的距離為高度。疊澀部分露出來五寸,束腰的長度為一尺,采用格身板柱,作浮雕壸門或者高浮雕壸門(石段里面磚砌,磚下用土填充夯實)。
注釋
①壸門:既是一種佛教建筑中
門的型制,也是一種鏤空的裝
飾樣式。

北京天壇
原典圖說
中國的祭祀地——壇
壇是中國古代用來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動的臺型建筑,但最初的祭祀活動并不是在壇上進行,而是在土丘上,后來才發展成為用土筑壇。此外,早期的壇除了用于祭祀,還用于誓師、會盟、封禪、拜相等一些重大的儀式。但隨著時代的前進,其最終發展成為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專用的祭祀建筑,做法也更加復雜、講究,由原來的土臺變為磚石包砌的。比如清代的天壇、地壇、月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