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石作制度

造作次序

原典

造石作次序之制有六:一曰打剝(用鏨揭剝高處);二曰粗搏(稀布鏨鑿,令深淺齊勻);三曰細漉(密布鏨鑿,漸令就平);四曰褊棱(用褊鏨鐫棱角,令四邊周正);五曰斫砟(用斧刃斫砟,令面平正);六曰磨(用砂石水磨去其斫文)。

其雕鐫制度有四等:一曰剔地起突;二曰壓地隱起華;三曰減地平钑;四曰素平(如素平及減地平钑,并斫砟三遍,然后磨;壓地隱起兩遍;剔地起突一遍;并隨所用抽華文)。如減地平钑,磨畢,先用墨蠟,后描華文钑造。若壓地隱起及剔地起突,造畢并用翎刷細砂刷之,令華文之內石色青潤。

其所造華文制度有十一品:一曰海石榴華;二曰寶相華;三日牡丹華;四曰蕙草;五曰云文;六曰水浪;七曰寶山;八曰寶階(以上并通用);九曰鋪地蓮華;十曰仰覆蓮華;十一曰寶裝蓮華(以上并施之于柱礎),或于華文之內,間以龍鳳獅獸及化生之類者,隨其所宜,分布用之。

譯文

修造石作次序的制度一共有六條:一是打剝(即用鏨鑿掉大的突出部分);二是粗搏(即鑿掉小的突出部分,使深淺一直勻稱);三是細漉(即鑿平表面);四是褊棱(即是將邊棱鑿整齊方正);五是斫砟(即用斧鏨平,使表面平正);六是磨(即用水砂磨去斫痕)。

雕鐫制度有四個等級:一是剔地起突,即制作浮雕;二是壓地隱起,也就是沿著花紋四周斜著鑿去一圈,但花紋不能高出表面;三是減地平钑,即把除花紋以外的底子均勻鑿低一層;四是素平,即不在石面上做任何雕飾處理(在素平和減地平钑的時候,先用斧鏨三遍,壓地隱起需要用斧鏨二遍,剔地起突用斧鏨一遍,然后用水砂磨去斫痕,在鏨的同時描繪出花紋)。在減地平钑中,用水砂磨去斫痕后,先用黑蠟涂抹,然后鐫刻所描花紋。在壓地隱起和剔地起突的時候,鐫刻好花紋之后再用翎毛刷、細砂子刷掉黑蠟,以便讓花紋的線條清晰。

制作石作上面的花紋的制度有十一個:一是海石榴花,二是寶相花,三是牡丹花,四是蕙草,五是云文,六是水浪,七是寶山,八是寶階(這些可以同時使用),九是鋪地蓮花,十是仰覆蓮花,十一是寶裝蓮花(這三個可以同時用在柱礎上面),還可將這三者中的一種放置在花紋之中,間雜龍鳳獅獸以及人物的圖案,根據情況選擇使用。

注釋

①鏨:雕鑿金石的工具。

②細漉:將石的表面鑿平。

③褊棱:將石的邊棱鑿整齊。

④斫砟:用刀斧鑿,使石面更加趨于平整。

石 雕

原典圖說

石作和石雕

石作是古代漢族建筑中建造石建筑物、制作和安裝石構件和石部件的專業,它包括對石料的粗材加工、雕飾,以及對柱礎、臺基、壇、地面、臺階、欄桿、門砧限、水槽、上馬石、夾桿石、碑碣拱門、石墩、石獅、花盆座等的制作和安裝。石作發展到現在,一般也就是指石雕工作,因為現在的建筑基本為磚制,石制的并不多,所以石雕多是出于裝飾、觀賞或紀念而制作的,比如廣場上的石雕人物,或紀念性的石碑、石柱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衡东县| 奎屯市| 八宿县| 军事| 三河市| 吴桥县| 紫阳县| 蓝田县| 龙海市| 九江县| 东辽县| 长岭县| 无极县| 新竹县| 务川| 旅游| 平乐县| 荔波县| 乡宁县| 邮箱| 叙永县| 仙居县| 额敏县| 陆丰市| 松溪县| 临潭县| 弥勒县| 伊川县| 酉阳| 荣成市| 大港区| 修武县| 谢通门县| 恭城| 全州县| 嘉义县| 同江市| 惠东县| 柯坪县|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