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 李誡
- 753字
- 2020-04-30 17:09:41
鋪作
原典
漢《柏梁詩》:『大匠曰:柱榱① 欂櫨② 相支持。』
《景福殿賦》:『桁梧復疊,勢合形離。』(桁梧,枓栱也,皆重疊而施,其勢或合或離。)又:『櫼櫨各落以相承,欒栱夭矯而交結。』
徐陵《太極殿銘》:『千櫨赫奕,萬栱崚層。』
李白《明堂賦》:『走栱夤③ 緣。』
李華《含元殿賦》:『云薄萬栱。』又:『千(懸)櫨駢湊。』(今以枓栱層數相疊出跳多寡次序,謂之『鋪作』。)
譯文
漢《柏梁詩》中說:“建筑大師說:柱、榱、欂櫨相互支撐承托。”
《景福殿賦》中說:“梁上、門框、窗框等上方的橫木和屋梁上兩頭起支架作用的斜柱相互重疊,總體結構完整,但它們各個部分的形體又自相獨立。”(桁梧,也就是斗栱,都相互重疊著建造,它們的外形有時候相互結合,有時候又相互獨立。) 又說:“櫼櫨錯落有致且相互承托,欒栱外形伸展屈曲而又相互交結。”
徐陵《太極殿銘》中說:“柱頭承托棟梁的短木成百上千且異常美觀顯眼,立柱和橫梁之間成弓形的承重斗栱更是成千上萬且都層層重疊高聳。”
李白《明堂賦》中說:“走栱攀緣著向上疊升。”
李華《含元殿賦》中說:“薄云之中成千上萬的斗栱時隱時現。”又說:“成百上千的短柱相互并列并緊緊依靠著。”(如今我們把斗栱層層交疊著向上攀升的這種按照由多到少次序建造的結構叫作“鋪作”。)
注釋
① 榱:指架屋承瓦的木頭,其中方形的稱為“榱”,圓形的稱為“椽”。
② 欂櫨:指柱上承托棟梁的方形短木,也就是斗栱。
③ 夤:指攀附上升。

鋪 作
原典圖說
鋪作的含義和種類
鋪作從狹義上來說其實指的就是斗栱,從廣義上來說則是指斗栱所在的結構層。鋪作這種稱呼是宋代的, 清代才稱為“斗栱”。此外,鋪作也指斗栱的類型,斗栱出一跳稱之為四鋪作;出兩跳稱之為五鋪作,出三跳稱為六鋪作,依此類推。
斗栱的種類很多,形制復雜。按使用部位分,可以分為內檐斗栱、外檐斗栱、平座斗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