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 李誡
- 753字
- 2020-04-30 17:09:41
飛昂
原典
《說文》:『櫼① ,楔也。』
何晏《景福殿賦》:『飛昂② 鳥踴。』又:『櫼櫨各落以相承。』(李善曰:『飛昂之形,類鳥之飛。』今人名屋四阿栱曰『櫼昂』,櫼即昂也。)
劉梁《七舉》:『雙覆井菱,荷垂英昂。』
《義訓(xùn)》:『斜角謂之飛。』(今謂之下昂者,以昂尖下指故也。下昂尖面下平。又有上昂如昂桯垗斡者,施之于屋內(nèi)或平坐③ 之下。昂字又作枊,或作
者,皆吾郎切。
,于交切,俗作凹者,非是。)
譯文
《說文解字》中說:“櫼,就是楔。”
何晏《景福殿賦》中說:“飛昂的形狀就像鳥在飛躍。”又說:“櫼櫨錯落有致,并相互承托。”(李善注釋說:“房屋的四隅向外伸出承受屋檐部分的外形,就像鳥兒展翅欲飛一樣。”現(xiàn)在的人把房屋的四個斗栱叫作“櫼昂”,櫼就是昂。)
劉梁《七舉》中說:“兩個水菱藻井,荷花仿佛就是從昂下垂下來的一樣。”
《義訓(xùn)》中說:“斜角就叫作飛。”(現(xiàn)在我們把它稱作下昂,就是因為昂尖向下指的緣故。下昂尖的表面很平滑。還有上昂像昂桯垗的,可以將其設(shè)置在室內(nèi)或者平座的下面。昂字還可以寫成枊字,還可以寫成
字,都是吾郎切。
,于交切,一般認為可作凹,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注釋
① 櫼:指木楔。
② 飛昂:指宋式斗栱組合構(gòu)件名稱。
③ 坐:通“座”。

柱頭六鋪作單抄雙下昂
原典圖說
昂的構(gòu)成和作用
昂和栱一樣, 也是中國古代建筑斗栱中的一種木質(zhì)構(gòu)件,位于斗栱前后的中軸線上,位置傾斜,起到一種杠桿的作用,即利用內(nèi)部屋頂結(jié)構(gòu)的重量平衡出挑部分屋頂?shù)闹亓俊?/p>
昂分上昂和下昂,上昂的昂頭向外上挑,下昂則順著屋面坡度由內(nèi)向外、從上而下斜置。二者之中,下昂使用比較多,上昂僅作用于室內(nèi)、平坐斗栱或斗栱里跳之上。昂在清代的時候,其作用已名存實亡,變成了假昂,建筑中,只是把外跳華栱頭做成昂嘴的形式,沒有實用價值。現(xiàn)在的建筑更是不再用這種構(gòu)件,其只是存在于仿古建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