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 李誡
- 547字
- 2020-04-30 17:09:40
定平
原典
《周官·考工記》:『匠人建國①,水地以垂(懸)。』(于四角立植而垂,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為位而平地。)
《莊子》:『水靜則平中準②,大匠取法焉。』
《管子》:『夫準,壞險以為平。』
譯文
《周官·考工記》中說:“匠人建造城邑,在水平的地中央豎柱,并通過懸繩的方法使它垂直于地面。”(在四個角豎柱并使它垂直于地面,站在水平的位置查看它們的高矮,高矮定下來后,就在水平的地面上確定各個修建的方位。)
《莊子》中說:“水面靜止就是水平的標準,大匠用這種方式來獲取水平的概念。”
《管子》中說:“準,除險以持平。”
注釋
①建國:指建造城邑。國,指城邑。
②準:標準。

水平直尺
原典圖說
定平和水準測量
古人建造房屋前要進行“ 定平”, 也就相當于現在的“ 水準測量”,即讓地基處于水平位置。古人“定平”時用懸繩的方法,現在水準測量時則是用水準儀、水準尺以及尺墊。測量時,將水準儀安置在高度適中的三腳架上,架頭應處于水平位置,腳架要安置穩固;然后進行目鏡對光,轉動望遠鏡,用望遠鏡筒上的照門和準星瞄準水準尺,再轉動微動螺旋,使豎絲對準水準尺;接著眼睛通過位于目鏡左方的符合氣泡觀察窗,察看水準管的氣泡,如果氣泡兩端的像吻合了,這時就可以獲得一個準確的讀數了,然后按尺上的讀數推算兩點間的高差。最后根據情況進行平面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