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原典

《周官·考工記》:『匠人為溝洫,墻厚三尺,崇三之。』(高厚以是為率,足以相勝。)

《尚書》:『既勤垣墉。』

《詩》:『崇墉仡仡。』

《春秋左氏傳》:『有墻以蔽惡。』

《爾雅》:『墻謂之墉。』

《淮南子》:『舜作室,筑墻茨屋,令人皆知去巖穴,各有室家,此其始也。』

《說文》:『堵,垣也;五板為一堵。』『?,周垣也。』『埒,卑垣也。』『壁,垣也。』『垣蔽曰墻。』『栽,筑墻長板也。』(今謂之『膊板』。)『干,筑墻端木也。』(今謂之『墻師』。)

《尚書·大傳》:『(天子)賁墉,諸侯疏杼。』(賁,大也,言大墻正道直也。疏,(猶)衰也。杼亦墻也;亦衰其上,不得正直。)

《釋名》:『墻,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垣,援也,人所依止以為援衛也。』『墉,容也,所以隱蔽形容也。』『壁,辟也,(所以)辟御風寒也。』

《博雅》:『?、?(音篆)、墉、院(音桓)也。』『廦(音壁),墻垣也。』

《義訓》:『厇(音乇),樓墻也。』『穿垣謂之?(音空)。』『為垣謂之厽(音累),周謂之?(音了),?謂之寏(音垣)。』

譯文

《周官·考工記》中說:“匠人規劃井田,設計水利工程、倉庫及附屬建筑,建筑物墻的厚度為三尺,高度是厚度的三倍。”(高度和厚度以這樣的比例,就可以相互支撐了。)

《尚書》中說:“既已勤勞地筑起了墻壁。”

《詩經》中說:“高墻聳立。”

《春秋左氏傳》中說:“墻可以遮掩過錯和隱私。”

《爾雅》中說:“墻叫作墉。”

《淮南子》中說:“舜帝建造屋室,夯筑墻壁,用茅草、蘆葦蓋房頂,于是人們都知道離開巖洞,筑墻蓋房,因而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屋室和家庭,砌墻造屋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說文解字》中說:“堵,就是墻的意思;五板為一堵。”“,就是圍墻的意思。”“ 埒, 就是矮墻的意思。”“ 壁, 也被稱作墻。”“ 垣蔽也叫作墻。”“栽,是指筑墻所用的長板(今天稱它為‘膊板’)。”“干,是指筑墻用在兩端的木頭(今天稱它為‘墻師’)。”

《尚書·大傳》中說:“天子有裝飾得很好的高墻,諸侯有衰墻。”(賁,大的意思,就是說高墻修造得方正氣派。疏,就是衰的意思。杼也是墻的意思,衰墻就是顯得不方正氣派。)

《釋名》中說:“墻,就是障,所以墻有阻擋、遮蔽的功能。”“垣,就是援,人們可以依靠它來作為援衛。”“墉,就是容,可以用它來隱蔽形狀、面容。”“壁,就是辟,因此可以用它來躲避、抵御風雨寒氣。”

《博雅》中說:“(讀篆音)、墉、院(讀桓音),指墻垣。”“廦(讀壁音),也是指墻垣。”

《義訓》中說:“厇(讀乇音),就是樓墻。”“穿垣叫作(讀空音)。”“為垣叫作厽(讀累音),周叫作(讀了音), 叫作寏(讀垣音)。”

注釋

①墉:指城墻。

②仡仡:高聳的樣子。

③厽:意思是壘土塊為墻。

宮 墻

原典圖說

墻的作用和分類

墻,本意是指房屋或院子、園場周圍的障壁,主要起到分隔、圍護、承重、隔熱、保溫、隔聲等功能。中國古代的墻主要以土和磚為材料,歐洲古代則大多是用石料作為筑墻的材料。現代,幾乎所有重要的建筑材料都可以成為建造墻的材料,比如木材、混凝土、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玻璃等。

墻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比如按照墻在建筑物中的受力情況可以分為承重墻和非承重墻;按照墻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可以分為外墻和內墻;按墻體的施工方式分,可以分現場砌筑的磚墻和砌塊墻等。另外,墻還可以按照墻體的材料以及構造形式來分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杭县| 乌苏市| 澄迈县| 搜索| 河津市| 中西区| 冕宁县| 弥渡县| 北宁市| 徐闻县| 定远县| 广灵县| 郓城县| 宁强县| 万安县| 高邑县| 商水县| 徐州市| 大方县| 宁德市| 木里| 南阳市| 嘉义市| 曲水县| 长葛市| 鸡东县| 淮滨县| 正阳县| 阜南县| 乌鲁木齐市| 昭觉县| 新沂市| 板桥市| 江安县| 西贡区| 印江| 镇江市| 鹰潭市| 拜泉县| 伊川县| 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