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大腦功能的影響與機制
- 劉志國 劉烈炬
- 952字
- 2020-04-30 16:51:28
前言
脂肪是生物體內重要的儲存能源,在為機體提供能量的同時,也參與各種代謝活動。脂肪中的脂肪酸種類多,結構差異明顯,功能也顯著不同。大量研究顯示:脂肪及能量攝入過多易導致機體代謝紊亂,產生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問題。究其原因,除了脂肪及能量攝入過量之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與其中的脂肪酸種類有密切關系,受到營養與代謝研究的關注。
脂肪酸的營養研究近年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形成了多方面的共識,包括:過量攝取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危害人體健康,導致多種疾病;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地中海飲食模式對機體健康有保護作用;短鏈脂肪酸與腸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以及與肥胖、糖尿病和心臟代謝性疾病之間關系密切;中鏈脂肪酸具有特殊的營養價值而應用于脂肪乳劑;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共軛脂肪酸具有有益作用和特殊營養價值等。近十多年,ω-3 類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極其活躍,不斷揭示其新的健康作用與機制。研究領域不斷延伸,從脂類代謝到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從生長發育到退化衰老,從健康維護到疾病預防干預的全過程。其健康作用涉及全身不同組織器官與細胞結構,從儲存脂肪的脂肪組織到結構功能復雜的神經組織;從吸收脂質的腸道細胞、脂代謝核心的肝細胞、儲脂功能的脂肪細胞,到控制大腦功能的神經細胞與神經膠質細胞等。作用機制研究也不斷深入、更新,涉及氧化應激、炎性應激、內質網應激等細胞調節通路,以及細胞內生物分子的信號轉導、神經細胞突出傳遞、細胞內亞細胞結構與功能等的調控機制等方方面面。
ω-3類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盡管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有大量問題有待研究。例如:ω-3類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正常細胞和癌變細胞的作用差異;不同條件下的抗凋亡和促凋亡調控機制;腸-肝軸的相互調節關系;對神經、激素信號及生殖功能的調節作用機制;對生物晝夜節律的調節作用機制等。本書從脂肪酸結構入手,結合筆者多年來對ω-3類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工作,著重從影響大腦功能的角度,論述該領域近年取得的重要進展和研究思路,為該領域研究工作者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筆者深知自身知識的局限和能力的不足,書稿雖歷經數年打磨,仍惴惴不安。在此懇請廣大讀者多提寶貴意見、建議。同時也感謝筆者團隊成員王麗梅、王華林、張宏宇、趙秀舉、李娜、曹雪紅以及多位研究生的大力協助。
劉志國 劉烈炬
2018年4月于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