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給孩子成長的力量(小學低年級階段)
- 張蕾
- 5931字
- 2020-04-14 15:48:01
第一課 從容準備入學幼小無縫銜接
案例分析 “起跑線”上的覺醒
再過半年妮妮就要上小學了,這對于妮妮全家人來說是一件大事。春節剛過,妮妮的媽媽就把家中的日歷做成了一個倒計時的時間牌,并給妮妮制訂了每天的學習計劃。
妮妮是一個非常聽話、乖巧聰明的小女孩。寒假過后,妮妮依然每天去幼兒園,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她白天上幼兒園,晚上要做媽媽布置的各種作業。一段時間后,妮妮感覺很疲憊,每天總睡不醒,經常吃不下飯。原先早晨去幼兒園的時候,妮妮很早就會自己起床,從來都不用爸爸媽媽叫,但是現在,早晨爸爸媽媽叫好多遍,她仍然起不來。妮妮總是和媽媽說:“媽媽,再讓我多睡一會兒吧,就睡兩分鐘……一分鐘也行啊!”爸爸也發現了妮妮的變化,和媽媽商量:“要不先不做這些題了吧?孩子的身體健康最重要。”媽媽立刻表示拒絕:“不行!絕對不行!如果妮妮不提前學習,那她上學后就會跟不上,就會被老師批評,會被同學瞧不起的,咱們做父母的也會被嘲笑……她們幼兒園班里很多同學都在外面上了幼小銜接班了,相比之下咱家孩子已經很輕松了。再說了,學習哪有不辛苦的,笨鳥先飛。這都是為了孩子好啊!”爸爸嘆了口氣:“妮妮,快點吃早餐,你去幼兒園要遲到嘍。”于是打著呵欠,吃完早飯,妮妮邁著疲憊的步伐跟著爸爸去了幼兒園……妮妮就這樣度過了在幼兒園的最后半年的時光。
終于放暑假了,妮妮高興地想:我總算可以輕松點了,白天不用上幼兒園,就有很多時間做媽媽布置的作業,晚上就能早睡覺了。爸爸也叮囑妮妮:“寶貝,白天一定抓緊時間做作業,晚上早休息,補補覺。”妮妮的爸爸媽媽上班沒法照顧妮妮,媽媽便讓妮妮住到了姥姥家,這樣她可以省出很多時間學習。
暑假的第一天,妮妮美美地睡了一覺。然而,上午10點她被媽媽的電話給叫了起來,電話里媽媽很生氣:“妮妮,這都幾點了,你還在睡覺!學校里的同學們都已經上完兩節課了!從今天開始,中午也不準睡午覺了,小學生是不睡午覺的!”聽了媽媽的話,妮妮感覺很委屈。
晚上媽媽下班回來檢查了妮妮的作業,又修改了妮妮的暑假計劃:每天做100道數學計算題,每錯一題都要再做兩道;其余的時間全都用來背誦語文課文。
就這樣,妮妮上小學前的整個暑假就是在忙碌的學習中度過的:每天早晨起床后就是做100道算術題,然后改錯題,背語文課文……每天除了吃飯,妮妮都在學習,晚上常常很晚才能睡。
原本性格開朗的妮妮現在經常要么眼圈黑黑的,成了熊貓眼,要么就是哭得眼睛紅紅的……
還有3天就開學了,妮妮就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但是此時的妮妮卻恨透了學校!她討厭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雖然爸爸給妮妮早早地買了漂亮的小書包和鉛筆盒,但是妮妮一點兒都不喜歡。
開學了,班主任王老師教語文,她很嚴厲,不愛笑。開學第一周,王老師就進行了語文入學考試,以了解班里孩子的入學水平。妮妮以優異的成績考了班級第一名,被老師選為班長。妮妮的媽媽別提多高興了,晚上拉著全家給妮妮擺了一頓慶功宴。妮妮也很開心。
當了小班長的妮妮可神氣了,在她心里,似乎學校生活也沒有那么討厭了。就這樣,妮妮美美地度過了一年級的上學期。寒假來臨了,媽媽一如既往地提前買來了一年級下學期的語文課本,讓妮妮在家里背課文。但是,寒假的時間好短啊,妮妮背課文背了還不到一半就開學了。這下可慘了,和上學期相比,妮妮明顯感到心里不踏實。老師還像往常一樣喜歡提問她,雖然老師并不知道妮妮提前背課文的事情,但他們一直覺得妮妮很聰明,總是能對答如流。
這學期的日子比上學期明顯難過了很多,妮妮期中檢測和期末檢測的成績一直下降。媽媽著急了,每天放學回家后,便加緊督促妮妮背課文。笑容從妮妮的臉上悄悄地走開了,眼淚又回到了妮妮的臉上。
一年級放暑假了,不知怎么回事,兩個月的假期補習并沒有給妮妮的學習帶來任何改觀。妮妮的記憶力迅速下降,原本30分鐘就能背過的課文,現在兩個小時依然背不過。無論媽媽怎樣批評,給她增加學習的時間,減少她睡覺的時間,妮妮除了哭得更多,在學習上沒有一點兒提高。終于有一天,妮妮生病了,一直高燒不退。
爸爸媽媽非常心疼妮妮,都希望她早日康復,但是,妮妮卻不這樣想。她發現自從生病以來,雖然身體難受,但是不用再學習了,每天爸爸媽媽輪流陪伴照顧她,爸爸媽媽的眼神里只有關愛,臉上的微笑也多了,她想吃什么,想做什么,爸爸媽媽都會滿足她。這才是真正的小公主的生活啊!
妮妮逐漸退燒了,爸爸媽媽松了口氣,但是妮妮的心里卻越來越難受了:小公主的幸福生活要結束了!
不久,生活又恢復了以前的樣子:妮妮學習成績一直在下降,媽媽訓斥,爸爸嘆氣。妮妮非常懷念生病的“幸福時光”。
沒過多久,妮妮又生病了,經常肚子疼,并伴有尿頻。爸爸媽媽帶妮妮跑了很多醫院,都沒有查出病因。接下來,每到要考試的時候和每個星期一的早晨,妮妮的病情都會加重。她的爸爸媽媽簡直要崩潰了—這樣怎么上學啊!媽媽每天工作之余和同事聊天時,話里話外也滿是自家孩子的學習之苦和身為家長的各種愁悶。
一天,妮妮媽媽和鄰居王阿姨談起此事。王阿姨說:“我們單位一個同事的兒子也出現過總生病查不出病因的情況。那個男孩很淘氣,后來家長發現是孩子用裝病的方法逃避上學。”妮妮媽媽說:“可是我們家妮妮是個非常聽話、乖巧的孩子,她不會故意裝病的。而且每次肚子疼的時候,她的表現我們看得真真切切,不像裝病。”王阿姨說:“我聽說醫學上有一種病叫心因性疾病,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病。因為一些事情的壓力,可以讓某些人的身體產生一些癥狀,但這些癥狀跟真正的生理性疾病無關,當壓力消失,這些癥狀就會隨之消失。”妮妮媽媽半信半疑地告別了王阿姨。
回到家后,她反復思考著王阿姨的話。她突然想到:對了,上次自己出差,爸爸獨自帶著妮妮過了兩個多星期,妮妮的肚子一次也沒有疼過。難道鄰居王阿姨說的是真的?逼著妮妮學習,雖然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妮妮現在的情況……難道我真的錯了嗎?經過整晚的反思后,妮妮媽媽決定在家庭教育方面,自己后退一步,讓妮妮爸爸幫助妮妮學習。
第二天吃早餐時,媽媽分別向妮妮和爸爸道歉,把妮妮上學以來自己不顧孩子的承受能力逼孩子學習的做法反思了一遍,表示希望接下來的日子由爸爸多負責妮妮的學習。妮妮和爸爸都非常感動。妮妮感覺更愛媽媽了,她緊緊地擁抱著媽媽,小手久久不愿放開……
爸爸的教育方式和媽媽不同。爸爸首先給妮妮增加了每天鍛煉的時間,帶著她進行晨跑、游泳、跳繩等運動。爸爸告訴妮妮:身體健康是學習的基礎。一段時間后,妮妮的食欲增強了,身體明顯強壯了很多。此外,每天運動回家后,爸爸都會安排妮妮做一定時間的家務勞動,并且讓她學習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制訂每天的作息時間表等。剛開始時,妮妮有些不習慣,畢竟原本生活的一切都是媽媽給安排的,但是在爸爸的不斷鼓勵下,妮妮逐漸適應了這一切。
妮妮學習的時候,爸爸也總會在旁邊看書陪伴著妮妮;遇到難題時,爸爸會給妮妮耐心講解,鼓勵妮妮自主探究,從不直接告訴她答案。學習之余,爸爸會邀請妮妮一起看新聞,鼓勵妮妮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妮妮可喜歡和爸爸在一起運動和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妮妮的學習成績提高了,又變成原先那個愛笑的小天使了,而且肚子疼的“病”也好了。
中心議題: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兒童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征,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于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幼小銜接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幼兒日后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孩子入學后產生厭學情緒、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問題,多是由于幼小銜接不當所致。
怎樣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合理的幼小銜接教育,怎樣正確地陪伴、引領孩子健康成長,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議題。
一、這個故事為什么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正確認識幼小銜接,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
幼小銜接不僅僅是知識上的銜接,更是心理、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交往等方面的銜接。令人擔憂的是,在當下,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都有過度看重知識銜接的現象。
妮妮媽媽最初的表現就是過度重視知識銜接。她提前半年就讓妮妮接觸小學的知識,給妮妮布置作業,讓她背誦課文,把妮妮累得身心俱疲,最后導致妮妮出現心理問題。其實,幼小銜接階段,知識銜接不是最重要的,知識上如果少許銜接不上很容易補齊;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的銜接才是最重要的。
2.理性看待“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根本就站不住腳。因為人天生就有體質、氣質、能力等諸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人的起點是不一樣的。而在后天的養成中,每個人的身心發展也不是勻速的,個體間仍然存在差異。
就算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家長是不是也得思考一下:起跑線上發力過早,會不會因為前半段消耗體能太多,無力堅持下去,最終沒有跑完全程呢?或者,即便跑下來,會不會因為前半程用力過猛,跑到終點時已遠遠落后了呢?起跑早就一定好嗎?起跑前是不是也得考慮一下方向問題,跑錯方向,跑得越快豈不是越危險?再者,關于成功也沒有統一的定義,事業成功并不代表人生一定幸福。教育是文火慢工,是養性情、求知識、重體驗的過程。
3.及時剎車糾偏,走向正軌
妮妮媽媽在幼小銜接上用力過猛,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知識銜接上,而且不顧及孩子的承受能力,經常用高強度的作業擠壓孩子的休息時間,最后弄得妮妮身心俱疲。好在妮妮媽媽在鄰居王阿姨的提醒下,不斷反思,及時剎車,糾正教育方向,讓妮妮的爸爸陪伴孩子,逐漸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走回正軌。最后,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來了,臉上的笑容也回來了。
二、請為爸爸媽媽點贊
1.爸爸帶領妮妮鍛煉身體,并讓妮妮知道:身體健康是學習的基礎。
2.爸爸通過讓妮妮參與家庭勞動等方式,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
3.爸爸鼓勵妮妮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培養了妮妮良好的生活習慣。
4.爸爸陪伴妮妮一同學習,注重學習方法,耐心講解,鼓勵妮妮自主探究。
5.爸爸鼓勵妮妮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妮妮在語言表達、獨立思考等方面進行了培養。
6.爸爸用符合妮妮年齡特點的玩游戲、講故事等方式帶領妮妮運動和學習。
7.媽媽能及時反思、糾錯、放手,最終和家人一起把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狀態調整過來。
三、教育方法
1.父母要調整心態,不要因過度緊張而前移“起跑線”
進入小學學習,是每個孩子人生發展的必經階段。誰都是這么走過來的,家長沒有必要過度緊張。家長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尤其是不能前移起跑線。前移起跑線,就像讓一個小孩子去挑一百斤的擔子,是一種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做法。而且,那些提前學習了小學知識的孩子到了課堂上,因為掌握了知識而不愿意認真聽講,反而不利于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一些資深的小學老師也發現,先發優勢并不能保持很久,基本上一年以后,提前學和沒有提前學的孩子就相差無幾了。
2.孩子的作息時間調整
幼小銜接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以時間管理為首的生活習慣的銜接。在作息時間上,幼兒園相對而言要求沒有那樣嚴格,早去晚去都不要緊,早接晚接也無所謂。到了小學,孩子的時間觀念要非常強,來不得一絲馬虎。父母應該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就注意這一點,從小班到大班逐漸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為孩子上小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還有一點要注意:幼兒園老師都要求小朋友午睡,而到了小學,老師一般不要求孩子午睡。這些生活習慣的變化,父母都要注意到,在幼兒園畢業到小學入學這個過渡階段,要幫助孩子調整好作息習慣。
但是我們要切記,保證孩子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是第一位的,要按照兒童衛生學的標準,保證孩子每天睡眠8—10小時,至少有1小時的戶外活動。
3.知識適當銜接,重在學習習慣銜接
幼小銜接在知識上只做適當銜接就好,要把著重點放在學習習慣的銜接上。在知識銜接上,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庭里,在不給孩子壓力的情況下,讓孩子適當接觸一些知識就好。比如可以讓孩子認識一些阿拉伯數字,在游戲中讓孩子認識一些生活中的常見字。孩子學習習慣上的銜接,要重視起來。比如教孩子學會聆聽,上課時盡量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嘴到、心到,這樣上學之后孩子就有好的上課習慣。還有,要教孩子學會表達,知道上課要舉手發言,不隨意搭話,平常需要表達時,能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孩子學會記作業,培養孩子學習的自覺性。
4.幫助孩子發展同伴關系
入學適應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人際交往適應。小孩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如果沒有玩伴,不免會心生恐懼。研究發現,入學后,有幼兒園同學跟自己在一個班的孩子,適應起來比較快。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發展同伴關系。首先,看看孩子有沒有幼兒園的同學在同一個班上,在上學前多提供他們在一起玩的機會;其次,邀約班上的同學和自己家孩子一起玩耍,甚至可以組織幾個家庭一起爬山郊游;最后,引導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建立友誼的技巧。當孩子能和同學愉快相處時,孩子自然就上學熱情較高。
5.學會處理分離焦慮
有些孩子剛入學時會有入學困難的現象,具體表現就是孩子不愿意上學,每次上學都在校門口哭鬧,不愿意進去。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孩子身上的分離焦慮在作怪。雖然,這一現象在小學生中不是那么普遍,但是,家長也要有心理準備,最好是將工作做在前面,預防這一現象的發生。
首先,父母可以經常領著孩子去新學校看看,讓孩子熟悉環境;其次,父母可以跟孩子描繪上小學時會發生的各種有趣的事;再次,父母自己要保持好心態,讓孩子上學時有個好心情,切忌過度焦慮,將不良情緒傳遞給孩子;最后,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同伴關系,提前聯系同學在上學前一起玩耍。
四、引以為戒
孩子進入小學后都會經歷一段適應期。這段時期對孩子而言是一種過渡,同時也是對孩子家長的一次考驗。家長的態度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漠不關心和反應過激都不可取。漠不關心會導致孩子適應困難;反應過激則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引發孩子焦慮、厭學等情緒。此外,如果孩子在這一適應期受挫,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日后的學習,而且這種負面影響是持久且深遠的。
五、舉一反三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后發現,過早識字對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主要有三點:(1)如果幼兒識字過早,會影響他對圖像和實物的想象能力;(2)識字過早會使幼兒從原本應基于圖像的認知過程轉向基于符號的認知過程,不利于腦功能的正常發展;(3)長時間的閱讀,會對幼兒的聽覺記憶和聽覺理解能力造成不利影響。過早對孩子進行識字教育,父母可能會短暫興奮于自家幼兒的“博學、聰明”,但是從長遠角度看,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和發育是非常不利的。以孩子為主體,順應孩子的自然成長、發展規律的教育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六、家長小作業
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小時候上學時遇到的開心事,培養孩子對學校的正向理解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