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給孩子成長的力量(3-6歲階段)
- 張蕾
- 4426字
- 2020-04-14 15:48:17
第三課 順應秉性因材施教
案例分析 慢吞吞的娃遇上急匆匆的媽
亞男與智杰是研究生同學。亞男生性好強,風風火火。擔心影響事業發展,她一直不想要孩子。
在38歲的時候,已經成為外企高管的亞男終于決定生個寶寶了。懷孕期間,小兩口對即將到來的寶寶充滿了期待。亞男認為,爸爸媽媽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寶寶將來一定也會表現出色。
在夫妻倆的期待中,亞男生下了一個女寶,取名沫沫。雖然是新手父母,但是因為沫沫從小很安靜,而且有能干的沫沫奶奶幫忙,亞男和智杰倒也沒覺得有多困難。日子一天天過去,沫沫慢慢長大了,亞男發現沫沫總是慢吞吞的——吃飯慢,做事慢,適應環境慢。外出時,沫沫表現得很膽小,見到陌生人會害怕,拒絕接觸小朋友。每次去打預防針,沫沫都哭鬧嚴重。起初,亞男覺得是因為沫沫外出次數太少,多鍛煉鍛煉就好了。但是眼看沫沫快兩歲了,還是不適應外出,早教計劃遲遲無法實行。
每次外出之前,亞男都提前囑咐沫沫:“寶寶出去要有禮貌,要和小朋友玩,不能哭?!钡绞侵?,沫沫表現得越不如意??纯脆従蛹业暮⒆踊顫娍蓯?、懂禮貌,亞男越發覺得對沫沫失望。
轉眼沫沫上幼兒園了,她每天晚上不肯睡覺,擔心睡醒了就要去幼兒園;早晨不肯起床,不肯穿衣服,飯含在嘴里不肯咽。每天早晨,亞男都會著急上火,對著沫沫吼:“快點!快點!你看都幾點了!”智杰常常提醒亞男要對沫沫耐心點,奶奶也說孩子還小,要慢慢來。這常常招來亞男的不滿:“你們太不負責任了!孩子不嚴格要求,長大了怎么能有出息?”夫妻沖突越來越多,婆媳矛盾越來越多。
后來,沫沫病了,連續幾天早晨腹痛,有時候還嘔吐。夫妻倆趕緊帶孩子去醫院,做了不少檢查也沒查出問題。如果不去幼兒園,沫沫在家與奶奶玩得很開心;一說要送幼兒園,沫沫就肚子疼,食欲不好,睡眠也不好,甚至晚上做夢都哭喊不去幼兒園。眼看著沫沫的小臉消瘦下去,整天心事重重的樣子,一家人很是著急,亞男心中更是充滿了憂慮。
智杰看到沫沫與奶奶在家里的歡快勁兒,認為孩子的身體并沒有問題。他也知道亞男從心底里愛孩子,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來,但是她對孩子缺乏耐心,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就琢磨著開導亞男。有一天晚上,智杰讀到一篇文章——“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他覺得很有感觸,就轉給亞男看。亞男讀了若有所思。智杰說:“咱家沫沫就像那只蝸牛,是慢性子。咱只能慢慢來,也許咱能跟著沫沫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呢。你放心,我會和你一起多帶孩子,我們共同努力?!眮喣锌吹街墙艹练€淡定的神態,懸著的心慢慢沉了下來。她說:“你說的對,沫沫的確是慢性子,我的教育方法是該調整了。沫沫的老師教育孩子很有經驗,我們去請教一下老師吧?”第二天,夫妻倆特意去見了沫沫的老師,正好老師也覺得沫沫的壓力太大了,想找家長談一談。老師提醒家長注意觀察孩子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老師還建議,可以先邀請小朋友到家中做客,讓沫沫在熟悉的環境中與小朋友有更多的互動。然后再帶沫沫去小朋友家做客,增加與小朋友交往的機會。同時增加親子娛樂活動,帶沫沫接觸大自然,進行戶外運動。老師特別強調,對慢性子的孩子一定不能急,只能循序漸進慢慢來。
于是,夫妻倆把生活的節奏慢了下來,讓沫沫先上半天幼兒園?!奥聛?,要跟著孩子的節奏?!眮喣懈嬲]自己。她不再強求沫沫與人打招呼,而她也驚喜地發現,有的時候沫沫居然會小聲地說:“阿姨好!”每當此時,亞男都會豎起大拇指:“寶貝真棒!真有禮貌!”慢慢地,沫沫愿意去幼兒園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變得開朗了一些。
中心議題:根據氣質類型因材施教
氣質是一個人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體現在行為的速度、強度、靈活性等方面。兒童的氣質與生俱來,每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帶有獨特的氣質。兒童的氣質可分為易養型、難養型、啟動緩慢型以及中間型。氣質沒有好壞之分,不同的氣質類型各有利弊。早期認定兒童的氣質,因材施教,可減少兒童的焦慮,增加其安全感,培養親密的親子關系,還能減少兒童的不良習慣,促使兒童的情緒和社會性行為健康發展。很多家長不考慮孩子的先天秉性,僅憑大人的喜好給孩子規劃藍圖,按照既定的框架教養孩子,結果給自己和孩子都造成了很大困擾,甚至影響到整個家庭關系。
研究發現,難養型與啟動緩慢型氣質的兒童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究其原因,不是因為氣質類型本身,而是因為孩子的成長環境總是與孩子的感受不協調。了解兒童的氣質特征后,可注意發揚其積極面,克服消極面;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為方式,減少親子間不必要的誤會和隔閡;發現兒童的氣質與環境不和諧時,能主動采取干預措施;通過改變不良環境,增進兒童氣質中的積極因素,消除不利因素,減少兒童行為偏離問題的發生。
一、這個故事為什么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夫妻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一致
家庭成員之間常常在教育觀念、教育態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別,主要表現為:一個要管,一個要放;一個要嚴,一個要寬。在這種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性格很容易形成兩面性。家長的要求不一致,常常會伴隨著家長之間的分歧和爭吵,這會讓孩子很困惑,不知道規則到底是什么;同時,家庭內部不斷的沖突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安全感,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因此,保持家庭成員間的一致性很重要。夫妻達成教育態度一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站在有利于孩子成長的立場上,深入地交流,達成一致。有時候,共同讀一本書、聽他人一席話、參加一場講座或觀看一部電影,都會對夫妻達成教育態度一致有幫助。
2.先懂孩子,再教孩子,根據孩子的特點設定培養目標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氣質特點、先天秉性因材施教。案例中,沫沫是啟動緩慢型的孩子,乖巧、文靜,不愛活動,這讓人覺得省心;可是這樣的孩子接受新事物慢,與人交往時往往表現得膽小、孤僻,這又讓人擔心。特別是在很重要的事情上,孩子表現得遲鈍、退縮,會被認為膽怯、無能。這時,家長如果強迫孩子去做事,會使孩子更加退縮。相反,對孩子過度保護,不讓孩子去接觸新環境、新事物,也會影響其正常發展。氣質有相對的穩定性,父母需要花費心思關注孩子的需要,用足夠的耐心去協助孩子慢慢適應環境。
3.利用行為矯正方法,及時強化良好行為
在行為矯正中,“強化”是最常用的概念,指的是一旦孩子出現我們所期望的行為,要及時獎賞,這樣有助于將良好的行為鞏固下來。在本案例中,家長和老師都運用了“強化”的方法,使得沫沫越來越有禮貌,越來越主動。
4.幼兒教育中,重視家園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園是孩子踏入社會的第一場所,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環境,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家園合作指的是家庭和幼兒園雙方都把自身作為幼兒教育的施教者,并且雙方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完成幼兒全面發展的目標。
5.創設更多同伴交往的機會
4~5歲是幼兒獲得有效交往技巧的關鍵期,這個階段,隨著認知水平的發展以及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同伴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促進幼兒社會性交往的發展,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由于啟動緩慢型的孩子有退縮、被動等特點,其交往的機會受到限制,父母要有意識地為其創設同伴交往的機會,促進其社會性發展。
二、請為爸媽點贊
1.爸爸媽媽重視孩子的養育。
2.爸爸處理問題有智慧,理性地與妻子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
3爸爸作為丈夫,對妻子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4.爸爸媽媽能夠彼此支持、彼此鼓勵,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努力。
5.媽媽了解孩子自身的特點后,及時改變教育方式與節奏。
6.爸爸媽媽能夠有效尋求社會支持,比如老師的幫助。
7.爸爸媽媽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人際交往的機會,讓孩子在與同齡兒童的交往中積累經驗。
三、教育方法
1.不著急,慢慢來
家長可以問問自己:“我到底為什么著急?”“我是不是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了孩子身上?”父母不耐心,有些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有些是源于自身承受的壓力,因此先要進行自我調整。啟動緩慢型孩子的特點是接受新事物慢,與人交往時表現得膽小、孤僻,情緒狀態趨于消極、固執。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特點,順應孩子的特點,根據孩子的節奏實施教育。孩子成長是個緩慢的過程,教育需要慢功夫,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尤其是急脾氣的父母,如果碰上啟動緩慢型的孩子,更要學會克制。
2.不過分保護,多讓兒童參與實踐活動
父母不要總是擔心孩子承受能力不足而過分保護,不然會造成孩子鍛煉機會缺失,而經驗不足會讓孩子更加畏首畏尾。要多創造鍛煉的機會,鼓勵孩子參與實踐活動,比如做家務、外出購物、參與小朋友的游戲、戶外運動等,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隨著經驗的豐富,孩子在參與活動時會更有信心,更加積極主動。
3.利用繪本故事實施幼兒教育
繪本以圖畫為主,以文字為輔,符合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形式。家長可以有目的地選擇繪本故事實施教育,比如,和膽小的孩子一起讀繪本《穿靴子的貓》《膽小的老鼠》等,和社交技能不佳的孩子一起讀《我要更自信》《朋友之書》等。
4.讓游戲成為兒童的主要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本能,對于促進幼兒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游戲是兒童與外界交流的手段,可以鍛煉孩子的體魄,讓孩子感知世界、學習規則、學會處理情緒等。在游戲中,幼兒能切實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實現最初的親子交流。而同伴游戲則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以及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引以為戒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秉性。有些家長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與氣質特點,完全按照自己的期待規劃孩子的生活與學習,有時反而事與愿違,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使孩子的人格發展出現偏離,產生嚴重的情緒及行為問題,影響孩子的成長。
五、舉一反三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認為,兒童的氣質具有相對穩定性,也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變性。所謂氣質的可控性和可變性指的是兒童的氣質在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是可以控制和改變的。遺傳因素所決定的不良個性心理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糾正,也可以利用環境的影響促進良好氣質特征的發展,即氣質與教育環境相互作用。
首先,兒童氣質影響早期教育。兒童從來就不是環境影響的被動接受者,他們總是以個人的獨特方式作用于環境。他們會以個人特有的氣質特征吸引父母注意,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激起成人做出不同而又與孩子相適應的反應。比如易撫養型兒童常常以愛笑、易接近等方式贏得父母的喜愛,而養育困難型兒童會因為容易哭鬧、固執、逆反抗拒等激起父母的負面情緒。
第二,早期教育也影響兒童的氣質。早期教育對兒童氣質的影響取決于教育的方式是否與兒童的氣質特征相符合、相適應。如果養育者的教育方式與孩子的氣質特征相匹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即便孩子具有先天不良的個性心理特征和消極行為,其適應障礙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如果教育方式與兒童的氣質不一致,會促使孩子產生抵抗,增加孩子與環境的矛盾與沖突。如果教養方式與氣質特征沖突嚴重,會使兒童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從而導致行為問題和發展障礙。
六、家長小作業
請整理一下教養孩子的大原則和因材施教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