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給孩子的詩經(jīng)
- 陳茵
- 1616字
- 2020-04-22 16:00:39
最古老的美好與感動
編者
《詩經(jīng)》原為《詩》,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學(xué)典籍,也是第一部詩歌總集,因在漢代被儒家尊視為經(jīng),所以又叫《詩經(jīng)》。
《詩經(jīng)》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絕對無法替代、永遠(yuǎn)不可忽略。基于此理,在一個中國人的閱讀體驗中,《詩經(jīng)》始終立于書林一角,無論早晚,都在等你,必然地,走近著。
也許就在翻開此書的剎那,你和《詩經(jīng)》的緣分,終于生成了。當(dāng)知這場際遇委實來之不易,順著歷史的塵煙一路回望,已是上下三千年的醞釀與沿襲。《詩經(jīng)》生成于公元前11世紀(jì)至前6世紀(jì),當(dāng)時的周王朝設(shè)有一套完善的禮樂制度,派有專門的“采詩官”去往各地收集民間歌謠,或由官員自呈、推薦歌謠,再經(jīng)樂官整理后獻(xiàn)于天子,以“觀風(fēng)俗,知得失,自考證”,遂逐步形成了《詩經(jīng)》的前身。流傳至今的有三百余篇,好比一面鏡子,多角度全方位地投射出古早社會流光煙影的斑駁風(fēng)貌,十分美妙,尤其珍貴。
打開《詩經(jīng)》,品讀這些以“賦比興”手法吟詠傳頌的古老歌謠,會發(fā)現(xiàn)它們幾乎無所不包:舉凡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婚姻與民俗、愛情與勞作、祭祖與宴樂,甚至天象地貌、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不一而足,于疾徐之間紛至沓來,落英繽紛。《詩經(jīng)》的長歌短句隨處閃爍蓬勃盎然的人生百態(tài),四處流溢活色生香的生命趣味。這其中,有小官吏的風(fēng)塵仆仆“肅肅宵征,抱衾與裯”;有小兒女的嬌佻調(diào)情“子不我思,豈無他人”;有征夫的行道多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有苦役的悲戚號哭“式微,式微,胡不歸”;有向往美人風(fēng)姿綽約的“有美一人,清揚(yáng)婉兮”;有贊賞俊男英姿俊挺的“盧令令,其人美且仁”;有對父母的殷殷哀恤“王事靡盬,憂我父母”;也有對兄弟的血脈深情“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有孜孜不倦者的躬身自省“好樂無荒,良士蹶蹶”;有落拓浪游者的吟嘯獨行“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關(guān)于家國之嘆,有對故國河山的急切眺望“誰謂河廣?一葦杭之”;也有對政治無明的憂心忡忡“正月繁霜,我心憂傷”;有群黨相歡的歌舞升平“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有對君王朝會的盛大描摹“君子至止,鸞聲將將”;更有孤立官場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關(guān)于相思愛情,有戀而不得的輾轉(zhuǎn)反側(c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也有相見乍歡的撥云見月“既見君子,云胡不喜”;有思念成疾的寂寞煎熬“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也有歲月靜好兩情相悅“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更有海誓山盟終成虛設(shè)“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關(guān)于生存與勞作,有忙碌耕耘的熱火朝天“載芟載柞,其耕澤澤”;有勞動之余的閑暇逸樂“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有豐收之際的滿足喜悅“載獲濟(jì)濟(jì),有實其積”;也不忘感恩祭祀舉杯宴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綜觀《詩經(jīng)》三百首,不乏家國社稷的鼎食鐘鳴,更有升斗小民的喜怒哀樂。
《詩經(jīng)》是稚拙的,也是高雅的,是口語化的,也是文學(xué)性的,是極其單純的,也是至深至沉的。凡此種種,恰正體現(xiàn)了“詩”這一字眼的迷媚與豐盈。所以又說“詩無達(dá)詁”,也許興發(fā)于此卻意歸于彼,關(guān)于《詩經(jīng)》,古來注家甚多研究者眾,卻往往難以言鑿一種確定的解釋或訓(xùn)詁。從另一角度來說,這也為讀《詩經(jīng)》者拓展了更多的心理空間,某時某境念及某詩,不一樣的揣摩,不一樣的感動,契合自心就是最圓滿的解讀。
這個選本即以《毛詩正義》為依托,擇取其中最著名最優(yōu)美最上口最迎合孩子趣味的八十篇,《風(fēng)》《雅》《頌》三大板塊都有涉獵,力求在清麗簡明的基礎(chǔ)上為孩子們勾勒出《詩經(jīng)》的完整輪廓。
至于孩子們?yōu)槭裁匆x《詩經(jīng)》,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孔子其實已給出了完滿答案。子曰:“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意思是說:“孩子們怎么不學(xué)《詩》呢?《詩》可以抒發(fā)情志,可以觀察社會與自然,可以結(jié)交朋友,可以諷諫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侍奉父母,遠(yuǎn)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是的,《詩經(jīng)》這么美好,又這么有用,趁早學(xué)起來吧!
編者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