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育,從培養(yǎng)孩子畫畫開始
- 程笑冉
- 3695字
- 2020-04-14 14:17:42
05 關鍵的角色——家長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美術啟蒙的重要場所。在孩子到達接受專業(yè)美術訓練的適宜年齡段之前,家長完全可以通過自己恰當的陪伴和科學的引導,給予孩子最優(yōu)質的美術啟蒙。
為什么說父母是“最佳人選”
我?guī)Ш⒆佑H歷過這樣一些繪畫課堂,這些課堂多以老師教授為主導,為孩子們講解和示范,甚至規(guī)定好了孩子應該怎樣去畫。孩子在這種教育下畫出的兒童畫,多是顯得敷衍和粗糙的“作業(yè)”,很少有真實誠懇的、充滿童真感動的“好作品”。讓兒童過早地接受“成人式”的美術教育,只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繪畫技能而忽視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多數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無法創(chuàng)造出佳作的。
我也是孩子的家長,看到這樣的情景,我不得不反思:兒童的美術啟蒙,難道由家長直接把孩子交給美術培訓機構就大功告成了?
孩子的美術啟蒙教育,家長需要親力親為。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心理上的安全與自由是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的一般條件。承擔起孩子美術啟蒙這項光榮使命,最有能力去做到,也最應負起責任的,就是孩子的父母。
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講到應由誰來承擔愛彌兒的教師的責任時,這么說道,“那么 ‘誰來教育我的孩子呢?’ 我告訴你,‘只有你自己?!彼€說,“我相信,一個充分認識到一個好教師的整個價值的父親,將毅然決定不用任何教師,而是自己承擔起這種養(yǎng)育責任。”同樣的,做父母的應該主動承擔起孩子美術啟蒙的重要責任,將孩子美術啟蒙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家長又說,“我一點都不懂畫畫,難道可以勝任這個重要的角色?”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家長對于自身能力的懷疑,多數源于覺得自己“不專業(yè)”。不會畫畫就不能給孩子做繪畫啟蒙教育嗎?要知道,奪得冠軍的頂級運動員,他的教練可并不一定是冠軍。繪畫啟蒙階段,重中之重是培養(yǎng)孩子的感受能力、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力。兒童畫更多的作用在于,它是孩子感知世界,表達內心感受的一種手段和方法,早期繪畫過程中,不需要學習任何專業(yè)的繪畫技巧。一些市面上的美術培訓班往往帶有一定的“功利性”,過于注重繪畫技法的教授,忽略了讓孩子自由表達這一繪畫的初衷。作為父母,如果能有足夠的耐心可以理解孩子,以實際行動和言語支持孩子,以清醒睿智的頭腦保護他們熱情的小火苗,那么由家長對孩子進行繪畫啟蒙,一定是最佳的選擇。
“家”是最好的場所
家,是一個能給孩子安全感又讓他放松的地方,孩子在這里更容易盡情地表達。在家里畫畫,孩子可以自由地畫自己喜歡的主題,而不是由繪畫班里的老師來決定;在家里畫畫,可以將一個事物畫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不必討好他人(老師);在家里畫畫,不必擔心由于弄臟桌面、弄翻顏料而受到責怪(這個時候請務必不要責怪孩子);在家里畫畫,可以盡情地使用顏料不必擔心限量供應;在家里畫畫,無論畫得多么“不像”,卻都能得到家人的欣賞。家長懂不懂美術、會不會畫畫,與能不能正確地指導孩子畫畫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家長只需要為孩子準備好繪畫的工具和大幅的紙張,營造一個輕松舒適的作畫環(huán)境,在他們講解自己的作品時耐心地傾聽,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繪畫啟蒙。
家庭美術啟蒙與學校的美術啟蒙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家庭氛圍下的美術啟蒙沒有固定的教學時間和教學地點,無論是在家里畫畫,還是外出寫生、出門游玩,或者是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又哪怕是家里的一件藝術品,都會對孩子的繪畫能力發(fā)展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我們甚至可以配合一些輔助措施:音樂、影像資料、講故事等,通過調動孩子全方位的感官,幫助孩子積累對事物的感受體驗。只要我們愿意,都可以做一個“通情達理”的家長,調動孩子的全部能量去感受生活,汲取營養(yǎng),在畫畫中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加深對美好事物的感知,拓展和升華他們的內心世界。
兒童美術啟蒙的過程中,家長的高質量參與往往能讓孩子終生受益。本書中所有的理論和實例,都是圍繞家長怎樣親自踐行孩子的美術啟蒙這個話題展開。我希望能將一些宏觀的“美育”理論落到實地(主要是兒童美術方面)。其中包括一些最新的兒童美術能力發(fā)展研究的科學觀點,美院教授口口相傳的教育理念,以及作為美術教師對兒童的觀察,還有個人育兒過程中親身經歷的教訓和一些屢試不爽的經驗,我把這些集結成一本實用的兒童美術啟蒙指導手冊,方便家長掌握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一定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你們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會變得越來越深。
我與“繪畫啟蒙”
我四五歲時,父母就送我去少年宮畫畫(這種做法現(xiàn)在來看并不科學,但回想起來,我仍能感受到父母對于我美術素養(yǎng)的重視),之后學業(yè)和工作上幾經輾轉,還是放不下對繪畫的這份喜愛,于是,漸漸地堅定了要把兒時的愛好重新繼續(xù)做下去的決心。直到現(xiàn)在,我每日思來想去的、鉆研深耕的還是與畫畫有關的那些事兒。這一趟逐夢的旅途,我經歷了從一個小小的“畫畫愛好者”,到“美術從業(yè)者”,再到一名“美術教師”的整個過程。我深深地理解那些正在畫畫的孩子,并且能夠猜得到,此時此刻他們的小腦袋里面正在想些什么。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我看到孩子自由探索、熱情表達,感受到他們作為生命個體在藝術方面的巨大潛能。我深切地希望每一個畫畫的孩子都能夠被讀懂、被理解、被尊重。
如今,我已從一個“畫畫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畫畫的孩子的家長”和“畫畫的孩子的老師”,由于“美術教師”及“母親”的雙重身份,從孩子出生之后,我就開始對他進行美術啟蒙并踐行一些科學的美育理念。我常??此撇唤浺鈪s是密切地觀察著他對于繪畫的每一步探索和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我總能發(fā)現(xiàn)驚喜;我小心呵護著他天生的創(chuàng)造力,阻止來自于外界的一切違背兒童心智發(fā)展規(guī)律的錯誤教學方法,以避免對他身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我將他每一次的創(chuàng)作奉為至寶,理解他的想法,看懂他的作品,并且毫不吝嗇地贊美他、鼓勵他;我也會用心設計一些環(huán)節(jié),在孩子缺乏耐心、心生厭倦的時候挺身而出,對他進行恰當的提醒和引導。
現(xiàn)在看來,這種教育的效果是令人欣慰的:他拿起畫筆的時候看起來快樂而自信,他繪畫的筆觸大多流暢而肯定,他也會告訴我“媽媽,我越來越喜歡畫畫了”。他未受到到任何“不良”畫班的干擾,也較少受到可能來自于學校及他人的不恰當指導,保有著一種兒童的“本真”。他不是天賦異稟的畫畫界“小神童”,卻是一個每個階段繪畫能力的發(fā)展都遵循著規(guī)律的普通孩子,他順應著天然的演變并在自由地探索中,順利地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階段。是的,我與孩子就是在這樣一種不慌不忙的狀態(tài)中,一起細細品嘗著他每一個階段的“果實”。
書中舉例說明引用的兒童畫,大多選取了他在不同階段創(chuàng)作的具有該階段代表性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在我比對并研究了眾多有關兒童美術能力發(fā)展的科學論著中所展示的每個繪畫發(fā)展階段的兒童例畫之后,又考慮到當今社會兒童的生活狀態(tài)(一些科學論著以及其他一些兒童美育的奠基之作,由于年頭久遠,所以選取的當時的兒童范畫難免具有時代的特征和時代的局限性),反復斟酌并挑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說明性的畫作。
最后,用我少年時的畫作《泊》與《窗》來結束這一章的分享。之所以現(xiàn)在還留存著這么清晰的舊作,源于我有一雙樂于從小培養(yǎng)我畫畫的父母。我還清晰地記得,那時父親拿著我的幾張即將投稿參賽的作品,跑到很遠的服務社去復印了好幾份,原因就是擔心萬一原作遺失就再也沒有這個記憶了。后來,原作真的沒有被寄回,可是多虧了這個復印件,得以把我童年的印記清晰地保留下來。而現(xiàn)在的我,剛好也像那時的他們一樣,對待孩子的畫作小心翼翼、視為珍寶,每一幅畫都認真小心地當作寶貝留好,生怕弄丟了就會被遺忘了。

《泊》

《窗》
《窗》這幅畫讓我在14歲那年獲得了“全國杰出小畫家”的稱號,我小小的自信在那個時候慢慢地生根,少年的時光充實而快樂。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那時候我畫畫經常是從太陽當頭畫到太陽落山,奶奶看我畫得太認真,就從身后靜靜地幫我把臺燈打開,提醒我可以休息一會兒再畫。這兩幅畫,都是這樣用了大半天的時間才得以完成的。畫畫能磨煉耐性,無論你是急性子還是慢性子,都會讓你最終變得有耐心。我一直認定,是小時候畫畫的經歷,給了我做事專注的品格。每當我有一件新的畫作完成,都會迫不及待地展示給每一位家庭成員,畫畫讓我獲得了最初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雖然,那么小送去少年宮學畫并不是最科學的培養(yǎng)方法,但我知道,這里面包含了那個時代的局限性和父母自身的局限性,如果他們當時處在當下的互聯(lián)網知識爆炸的時代,有那么多渠道可以去了解科學育兒的知識,他們也許同樣會去進行這本書的實踐吧!我人生最早的自信始于繪畫,從這個角度說,我就是美術啟蒙的受益者。畫畫是我現(xiàn)在以及未來要深耕的事業(yè),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套用一句話,就是:畫畫是我成為一個快樂的人的方式,而不是目標。重要的是,我希望通過畫畫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幸福和快樂。
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句話,就是“好的童年,能治愈人的一生,不好的童年,人用一生去治愈”。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一個有畫筆陪伴的幸福、快樂、難忘的童年,進而擁有幸福快樂的一生。
兒童的美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像一朵小花兒,需要不斷地澆水施肥,慢慢成長。孩子的人生之初,請為他們埋下一顆“美”的種子,在引導孩子的同時,讓我們放平心態(tài),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