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媽媽不吼不叫讀懂兒童敏感期
- 魯鵬程
- 879字
- 2020-04-14 14:18:10
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幫助他順利度過敏感期
類似下面的這些抱怨,媽媽們熟悉嗎?說過嗎?
“這孩子的執拗敏感期怎么那么長呢?”
“敏感期,敏感期,什么時候能不敏感了???”
“好想孩子的繪畫敏感期趕緊出現?。∵@樣就能加強對他的培養了,我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p>
……
生活中很多媽媽都會發出這些抱怨或渴望,但孩子的敏感期不是人為控制的,出現或不出現,持續多久,都是孩子自然生長的結果,我們急不得,發愁也沒用。
不僅如此,如果我們太強調孩子的某個敏感期,可能會使他對那個敏感期產生一種畏懼感,也許這種敏感期就會推遲到來,甚至干脆消失。而如果我們太排斥某個敏感期,孩子內心的情感也可能會因此受到傷害。
所以,我們的擔心著急都是沒有用的,敏感期是一段很奇妙的時間,這段時間不能被忽略,更不可能直接跳過。最好的做法就是,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長,陪他一起平穩順利地度過敏感期。
快5歲的兒子告訴媽媽,他愛上了幼兒園的園長老師,想和她結婚。但他很痛苦,因為不管他表現得多好,園長老師也從來都沒有很特殊地對待過他。
媽媽覺得好笑,不過她沒有阻止孩子這小小的“愛情”,只是偷偷地告訴了園長老師,老師答應這位媽媽,在可能的情況下,她會多和孩子聊天,對他好的表現多給予鼓勵。
兒子幸福地度過了一段時光。不久,媽媽發現他似乎沒有再那么頻繁地提及園長老師了,一問之下,兒子很平靜地回答:“我已經不想和園長老師結婚了,我發現好像只有年齡差不多的兩個人才能結婚?!?/p>
這位媽媽的做法就是一種耐心等待,孩子思想與情感的形成和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媽媽需要耐心地等著他成長。孩子自己會逐漸對世界產生認識,而事實也證明他最終的確認識到結婚的一個基本要素——兩個人年齡應該相仿。
由此可見,孩子要形成某種正確觀念是需要時間的,他必須要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親自去體會、感知各種事情,那樣他才算是真正有所成長。我們不能奢望他像成年人一樣一下子什么都明白。
另外,我們從這位媽媽的身上還要學到一點,那就是在耐心等待孩子成長的同時,也要積極地做些什么,要有耐心地、適時地給予孩子引導、幫助與配合,這樣他才能順利地度過每一個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