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 (瑞典)塞爾瑪·拉格洛夫
- 2514字
- 2020-03-30 09:31:37
譯者序
這本中譯本《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瑞典文直譯篇名叫作《尼爾斯·豪格爾森周游瑞典的奇妙旅行》,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1858—1940),她經過跋山涉水在瑞典全國各地考察后寫成這部充滿奇趣的名著。該書分上、下兩冊于1906和1907年出版。自該書第一次出版到1940年拉格洛夫去世,它總共發行了350萬冊。此后,每隔幾年又再版一次,是瑞典文學作品中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作品。此書迄今已被譯成50余種文字,也是世界上被譯成多種文字的一部瑞典作品。這部作品,在瑞典最近幾代人中,上至國王、首相,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每一個人從小都閱讀過這本書,在這個故事的潛移默化之下長大。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寫的是一個名叫尼爾斯的14歲農村小男孩的故事。他家住在瑞典南部,父母是善良、勤勞、十分貧困的農民。尼爾斯不愛讀書學習、調皮搗蛋、好捉弄小動物。一個初春,他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在家里因為捉弄一個小精靈而被精靈用妖法變成一個拇指般大的小人兒。正在此時,一群大雁從空中飛過,家中一只雄鵝也想展翅跟隨大雁飛行,尼爾斯為了不讓雄鵝飛走,緊緊抱住鵝的脖子,不料卻被雄鵝帶上高空。從此他騎在鵝背上,跟隨著大雁走南闖北,周游瑞典各地,從南方一直飛到最北部的拉普蘭省,歷時八個月才返回家鄉。他騎在鵝背上,看到了自己祖國的奇峰異川、旖旎風光,學習了祖國的地理、歷史,聽了許多故事傳說,也飽嘗了不少風險和苦難。在漫游中,他從旅伴和其他動物身上學到了不少優點,逐漸改正了自己淘氣調皮的缺點,培養了勇于舍己、助人為樂的優秀品德。當他重返家鄉時,不僅重新變成了一個高大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成了一個溫柔、善良、樂于助人且又勤勞的好孩子。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啟發少年兒童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旺盛的求知欲,要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個故事能讓少年兒童的心靈變得更純潔、更善良。同時,小讀者從尼爾斯的漫游中也飽覽了瑞典的錦繡河山,學習了瑞典的地理、歷史知識和文化傳統,也了解了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各種動物和植物。這部作品使拉格洛夫在瑞典享有崇高的威望,在瑞典出版的紙幣中就有她的頭像——正面是她的頭像,背面是她的代表作《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書影。不僅如此,這部作品成了一部世界名著,使她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并成為一個具有世界聲譽的瑞典作家。她于1909年因該書成為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個女作家,1914年成為瑞典文學院第一位女院士。挪威、芬蘭、比利時和法國等國家還把本國最高的勛章授予她。
塞爾瑪·拉格洛夫是瑞典19世紀末出現的新浪漫派主義文學的代表。她一生創作了許多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回憶錄和童話故事。她的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在瑞典和北歐以及世界各地放映。她的作品也成為畫家創作的源泉。
拉格洛夫出生在瑞典西部風景秀麗的韋姆蘭省的莫爾巴卡莊園,并且在那里度過了童年、青年和晚年。她的父親是位陸軍中尉,性格開朗,心地善良,酷愛文學,并且十分熱愛韋姆蘭家鄉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祖母和姑媽心中又裝著講不完的韋姆蘭民間傳說和故事,這一切對拉格洛夫的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拉格洛夫出生后不久左腳不幸成了殘廢,3歲半時,兩腳完全麻痹不能行動,從此以后她總是坐在椅子上聽祖母、姑媽和其他許多人講傳說和故事。7歲以后開始大量閱讀。她麻痹的雙腿經過多次治療后能像健康人一樣行走,但是走起路來腳仍然有一點瘸。
1881年,拉格洛夫不顧父母反對,設法籌借到一筆錢后只身一人前往斯德哥爾摩求學,次年考入高等女子師范學院。1885年畢業后,到南部的一所女子學校任教,教學之余伏案刻苦寫作。
1891年,她的第一部作品《古斯泰·貝林的故事》出版。這是一部以古斯泰·貝林牧師為中心,記述19世紀20年代寄居在鄉間地主莊園中的一群食客的故事。但是這部作品在瑞典國內起初沒有受到重視,有的評論家甚至認為是一部“失敗之作”。拉格洛夫雖然沒有氣餒,繼續創作,并開始寫短篇小說,但是處女作的失敗畢竟使她受到打擊,因此在寫作中,她常常感到疲憊和缺乏勇氣。
1893年1月,世界著名的丹麥文學評論家格奧爾格·勃朗兌斯在哥本哈根的《政治》報上發表了贊揚《古斯泰·貝林的故事》的評論文章,這不僅使這部作品在丹麥受到歡迎,而且也改變了瑞典國內評論界對這部作品以及對拉格洛夫本人的態度。當她的短篇小說集《無形的鎖鏈》在1894年出版時一下子賣出了3·500冊,這在19世紀90年代的瑞典是十分罕見的。這一成功極大地鼓舞了拉格洛夫的創作熱情,她辭掉教員的工作,走上了專心從事寫作的職業作家道路。
拉格洛夫到了晚年仍然孜孜不倦地寫作,她居住在出生地莫爾巴卡莊園里,跟她父親一樣,一面經營莊園,一面積極創作,出版了回憶錄《一個孩子的回憶》(1930)和《日記》(1932)等。她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是《秋天》(1933)。
1940年3月8日,82歲的拉格洛夫不幸患腦溢血,于3月16日清晨去世。這位在瑞典享有崇高地位和聲譽的女作家一生沒有結婚,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文學事業。
拉格洛夫的創作把幻想同真實交織在一起,把現實幻想化而又不完全離開現實,把自然浪漫化而又不完全脫離自然,她的這一特點在《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中尤為突出。在這部作品中,她別具匠心的構思和高超的寫作技巧使得世上的萬物都有了思想和感情。她在書中大量采用擬人的寫法,把人類世界發生的事情搬到動植物世界中去,使整部作品有了動感,有了情節,人和擬人化的動植物活躍行動于其間,并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滿情趣,使作品極為生動浪漫。此外,她在書中還運用了形象而生動的比喻,穿插了大量童話、傳說和民間故事,有的是為了向讀者敘述歷史事實,有的是為了講述地形地貌,有的是為了介紹動植物的生活和生長規律,有的則是為了贊揚扶助弱者的優良品德,歌頌善良戰勝邪惡,純真的愛戰勝自私、冷酷和殘暴。前呼后應的情節同獨立成章的故事相結合是這部作品的另一個重要特色?!赌釥査跪T鵝旅行記》全書以尼爾斯從人變成拇指大的小人兒,又從小人兒重又變成人為主線的故事中間穿插了許多獨立成篇的故事、童話和傳說,使得各章既自成一體,又互相連貫。拉格洛夫十分擅長采用這種方法進行創作。
為了使少年兒童能夠看得懂、記得住,真正掌握知識,她基本上是用平鋪直敘和素筆白描的寫法,文字也很樸素,對景物除了必要的幾句交代和敘述之外,一般不作重筆濃彩、長篇大論的描寫。
石琴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