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2章 宋玆甫以禮相待 鄭國君避之門外

齊東、重耳離開曹國來到商丘,公孫固接著。

狐偃與公孫固分外高興:兩個彼此相交的好友又見面了,不免有更多的話要說。

說話中,公孫固又拿出一封書帛,遞于狐偃。

狐偃忙問:“公孫兄,這是誰的書信?”

公孫固笑道:“狐兄一看便知。”

狐偃展開書帛,上書:“公孫兄,聞義兄已離開齊國,我甚是欣慰。王子帶在義兄離開當夜,派人來殺重耳,但見人已離開,也只得作罷。歷山派各分舵已得密令,要在沿途追殺齊東、重耳,還須謹慎!切記!切記!”

狐偃看著書信,由驚到喜,說道:“這是義弟敬仲的字跡,如此說來,這些消息都是敬仲托公孫兄轉給我的?”

公孫固道:“確實如此,陳完在歷山派一得到消息就要傳給狐兄。然而臨淄眼線過多,難以成行,遂用快馬傳給陳國分舵以掩人耳目,中途再由我的人接應,然后我再寫信送到臨淄……”

齊東嘆道:“為了我和義兄的安全,陳堂主和公孫兄費心了!”

公孫固笑笑,又向重耳道:“公子既已到宋國,是一定要見見宋公的。只是宋國國小,又新敗于楚國,恐怕難以幫助公子回國。公子欲回晉國,還需要大國支持才行。”

重耳拱手道:“多謝公孫先生一番籌劃,重耳才不至于淪為王子帶的刀下亡魂!今又指點我的未來之路,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的謝意了!”

公孫固只是笑,轉而說道:“宋公現在襄邑養傷,不在商丘。公子可略做休整,咱們再一起去襄邑。”

過了半日,齊東、公孫固、重耳、狐偃等一行人便出發到襄邑,公孫固先進行宮稟告。

公孫固對宋公茲甫說道:“君上,晉公子重耳在行宮外,欲求見君上。在君上考慮見與不見重耳之際,請容許我介紹下他吧。重耳流亡在外十七年,為人愈加成熟穩重,常做好事而不自滿,像對待父親一樣事奉狐偃,像對待老師一樣事奉趙衰,像對待兄長一樣事奉賈佗,對待魏犨從不失禮,對待先軫從不嗔怒,對待介子推毫無高高在上的感覺。狐偃是重耳的舅舅,武功高而又足智多謀。趙衰是為晉獻公擔任御戎的趙夙的兒子,富于文采而為人忠貞。賈佗是晉國的公族,見多識廣而謙恭有禮。魏犨是為晉獻公擔任車右的畢萬之子,勇猛而性格率真。先軫雖然是平民,但是擅出奇謀而思慮周全。介子推不善言語,然而卻割股奉君,天下難尋。重耳對他們謙下恭敬,每逢有事都要問詢他們的意見,從年幼到長大成人始終如此,不稍懈怠,可以說是有禮了。《商頌》說:‘商湯急于尊賢下士,圣德天天向上升高。’尊賢下士,就是有禮的表現。”

宋公玆甫聽了,說道:“大司馬之言,寡人已經聽進去了。重耳有賢名,手下又有一群能人志士,日后必成大事。那重耳有什么需要寡人幫助的嗎?寡人該如何對待他?”

公孫固道:“重耳所求者,乃諸侯助其回國也。然而目今之下我宋國無此實力,君上當效仿齊桓公,贈送重耳二十匹駟馬就可以了。”

宋公玆甫聽從了公孫固的建議,除了送給重耳十八匹馬外,又贈送了一些財寶。

重耳等人聞言,進行宮拜謝玆甫。宋公玆甫一眼望去,在重耳身后的狐偃等人確實精神煥發,氣宇不凡,便暗自稱贊一番。

宋公茲甫又在人群中看到了齊東,便驚問道:“齊大俠,你去而復返,與重耳同來,莫非是要輔助他返晉?”

齊東拱手笑道:“君上睿智,確實如此!”

宋公玆甫不住點頭,又對重耳說道:“重耳,你雖然在外流亡多年,然而身邊有這么多能人跟隨,現在又有齊東大俠在側,必能成就一番事業。齊東曾幫助齊桓公稱霸,也助過寡人圖霸,以后必再助你稱霸天下,這真是你的福氣呀!”

重耳拱手道:“宋公謬贊了!晉國動蕩,以致我多年流亡,幸得眾人扶助,才不至于客死他鄉。當前又有宋公割愛,不但贈我馬匹、財寶,還讓義弟來扶助我,放眼天下,最仁義者當屬宋公!”

宋公玆甫最喜歡聽別人夸自己仁義,聽了重耳此話,喜不自禁。重耳、齊東又與宋公茲甫說了一些話,宋公茲甫傷勢發作,便退回內殿休息去了。

齊東、重耳一行人告別宋公玆甫、公孫固,繼續上路。

重耳與眾人商議道:“接下來我們該去哪里呢?”

狐偃說:“當去楚國,楚國勢大,前些年就可以與齊桓公帶領的諸侯聯軍在召陵對峙,桓公霸業如此之盛,都不敢主動進攻楚國,雙方進而達成召陵之盟;如今,桓公薨逝,泓水一戰后,整個中原沒有一個諸侯能與楚國匹敵。若我們能得到楚王支持,回晉國就多了一分把握。”

重耳聽了,還在猶豫,說道:“楚國確實強大,然而它畢竟是蠻夷。我晉國乃是周室同姓諸侯,怎可去祈求楚國的幫助!”

齊東聽了,想了一會,說道:“義兄,你的話乍一聽,有幾分道理。然而,目今天下,華夷之分日益模糊。如果說天子分封的同姓諸侯和功臣諸侯才是諸夏的話,那么夏禹之杞國、虞舜之陳國、商湯之宋國就不是諸夏之國了嗎?楚國也是天子分封的子爵諸侯,只不過嫌棄爵位太低,君主自稱王罷了。如果義兄還有顧慮的話,那你在翟國的十二年算是棄夏投夷嗎?”

重耳訕訕一笑,躊躇之意全無,便與眾人是往楚國而去。

從宋國去楚國會經過鄭國。

時維臘月,天寒地凍,齊東、重耳一行來到鄭國國都新鄭城外的時候,天空又下起了大雪。眾人又累又冷,腹中也是空空,急需進城做一番休整。然而,令眾人失望的事,大白天,新鄭的城門卻關了。

齊東說道:“天寒地凍,我們先想辦法進城再說。”

重耳道:“在列國間行走,只要遞上名帖,驗明身份就能開門。我們去曹國時就是如此,在宋國時有義弟在,不用查看名帖。想這新鄭也應該是遞上名帖就可以吧。那我先把名帖報給守城大夫,希望他能給我們開城門吧。”

齊東笑道:“義兄不必如此麻煩,我有桓公所賜符節,憑比符節可以通行諸侯列國。先時出行匆忙,沒想到這一點。如今這符節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且讓我拿給守城大夫看看。”說著拿出符節,出示給守城大夫看。

守城大夫看畢,說道:“你這是桓公時的符節,現在已經不能用了,除非齊侯加了印信!”

齊東聽罷,喃喃道:“真是物是人非,想當年,這符節無論到了哪里都是通行無阻的,沒想到桓公薨逝后竟淪落至此!”

重耳安慰道:“義弟不必傷感,斯人已去,我們的路還需繼續前進。我且報上名帖,想我晉鄭同姓,鄭伯也不會不接待我吧。”說著,又把自己的名帖交于守城大夫。

守城大夫道:“你若是鄭國國人,我尚可做出決斷,放你等進城。然而你是晉國人,又帶著幾十號人,還有大量的馬匹、乘車,我可做不了主。我須稟告國君再做決斷,還請稍候。”說著,命人把重耳的名帖送到鄭宮。

鄭伯踕正在與眾臣商議國事,接到守城大夫的匯報,說道:“晉公子重耳被獻公通緝而逃亡翟國,后又被晉侯通緝而逃亡齊國,如今逃到我們鄭國來了。違背國君的命令,離開自己的國家到別的國家去,就是不忠;違背父親的命令,潛逃出家而不能參加父親的葬禮,就是不孝。這樣不忠不孝的人,到哪里都不會受人歡迎的,告訴守城大夫,不必給重耳開城門,讓他在外挨凍受餓吧!”

大夫叔詹勸道:“君上,重耳有‘三助',是上天保佑的人,日后必得國為君,我們不可怠慢!還是請他入城吧。”

鄭伯踕問道:“重耳入不入城,還請大夫講一講何為‘三助’后,寡人再做決斷吧。”

叔詹回道:“重耳是狐氏女所生,狐與姬是同宗。古語云,同宗不婚,然而同宗為婚卻未早夭,這就是出類不凡,必成大材,此一助。重耳流亡在外的這十八年里,晉國一直不安,無人能管理,是天意等待賢人回國為君,此二助。跟從公子重耳的趙衰、狐偃、介子推等人,皆為當代的英雄豪杰,重耳得而用之,必成大業,此三助。重耳有此‘三助',將來必得國為君。君上應以禮相待才是。”

鄭伯踕不屑一顧地說道:“大夫也說了,重耳已在外流亡十八年,而今也是將近六十歲的人了,還會有何做為!”

叔詹見鄭伯踕不聽,將無禮重耳,又勸道:“君上若不禮重耳,那就將他殺了,以免留下后患。”

鄭伯踕一聽,哈哈大笑,說道:“大夫所言是何道理?一會兒讓寡人以禮待他,一會兒又讓寡人殺了他。以禮相待有何好處?殺了他又因何仇怨?”隨即下令,讓守城大夫緊閉城門,不準重耳入鄭城。

重耳正在城外等消息,天氣很冷,眾人都凍得瑟瑟發抖,不時活動活動身體取取暖。

還未等來守城大夫的回話,就見遠方來了一群人,有的手里捧著瓿(bu四聲),有的手里拿著罍(lei二聲),還有的抱著幾件衣裳的。

這群人走到重耳跟前,問道:“您就是晉公子重耳吧?我們家主人讓我們給您送來衣物和食糧,請收下吧!”

重耳看到有人送來食物和衣裳,喜不自禁,拱手道:“我正是重耳!還未請教你家主人……”

這群人確認眼前之人就是重耳后,不待他說完話,立即面露兇光,拋開衣裳,打碎瓿、罍,里面的米湯頓時流了一地,紛紛從懷中掏出匕首,就朝他刺了過來!

重耳未做防備,躲閃不及,被來人刺中了衣袖!重耳趕緊往后退卻躲避,因用力過大,情急之下撕斷了衣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洮南市| 沂源县| 高雄市| 大埔县| 海城市| 桐城市| 延津县| 盐山县| 平舆县| 巴塘县| 汨罗市| 平武县| 五原县| 邹城市| 沙雅县| 平阴县| 吴桥县| 苏尼特左旗| 连南| 徐州市| 定陶县| 海南省| 昭觉县| 库尔勒市| 怀来县| 文昌市| 瑞昌市| 武穴市| 女性| 镇原县| 饶平县| 湘潭市| 额尔古纳市| 望江县| 内黄县| 兴安县| 开原市| 阜宁县| 浦江县| 阿拉善右旗| 定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