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玉冷笑一聲道:“宋軍能逃跑的都跑了,憑你這點人馬,還能跑的了嗎?”
齊東嘿嘿一笑道:“我的人馬雖少,然而距離你最近,只要拿住了你,還怕走脫不得?”說著,使出一招“探囊取物”,子玉胸前披風應聲落地。
子玉驚了一下,旋即強裝鎮定說道:“閣下伸手,迅疾有力!我尚未遇到有如此功夫之人!子玉還未請教閣下名諱,閣下有如此好的身手,能結識您真是榮幸至極!”
齊東拱手道:“游俠齊東!”
子玉聽到“齊東”二字,更是佩服驚嘆道:“久仰大名!原來是名聞華夏的齊大俠!”又轉頭對手下說道,“快!速速讓開道路,請齊大俠回城,任何人不得阻擋!”
齊東拱手稱謝,而后策馬而去。
子玉望著齊東的背影說道:“倘若宋軍都像齊東這般,怎會有弘水一敗?”說完也不追趕宋軍,回楚國去了。
宋公玆甫憤愧之余,自覺無臉回商丘,先在襄邑行宮休整。宋公茲甫在休整中仍然不得心靜,時常聽到有人議論紛紛,又指指點點。宋公玆甫甚是納悶,找來目夷、公孫固和齊東詢問。
目夷說道:“君上既然問了,臣不得不據實回答,這是國人怨恨君上太過仁義以致此敗!”
齊東還在擔心說了這話后,宋公玆甫會生氣,沒想到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笑了起來。笑了一會,宋公玆甫說道:“寡人以仁義圖霸天下,從不認為仁義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征伐也要講究禮節,君子之戰,理應不趁人之危。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受傷的敵人和頭發斑白的老人。宋國就算是要滅亡了,寡人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齊東不禁嘆道:“宋公真仁義也!”略作停頓,又說道,“君上,自我在歷山遇險被您救了之后,就常常思考怎么報答君上的救命之恩。結果,我一邊思考一邊陪伴君上圖霸,不知不覺度過了四個春秋。這四年里,我兩度保護君上周全,我想這也算是對君上的一點報答吧……”
宋公玆甫聽到這里也明白了齊東的意思,說道:“齊大俠,寡人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想繼續你的游俠歷程,那就去吧。寡人對你的救命之恩,你早已報答了。這幾年,寡人圖霸之路上也多虧你的幫忙,也沒有什么可以送你的,就送八匹馬和一車財寶并兩個女子吧。”
齊東謝過宋公玆甫,打點行裝準備離開。
公孫固知道齊東要離開宋國,便來找他,問道:“齊大俠欲往何所?可有打算?”
齊東哈哈一笑,說道:“并沒有打算,游俠嘛,走到哪算哪吧。”
公孫固說道:“既然如此,齊大俠,那我就跟您說說我淺薄的看法吧。目今天下是爭霸的時代,但自齊桓公后缺少霸主,宋公自泓水一戰后無力圖霸,有能力再圖霸者齊、楚、晉、秦、魯、燕也。然而燕國處苦寒之地,周邊又戎狄環伺,自保尚且勉強,南下不敢奢望;魯國地位超然,目今在與齊國暗暗較勁,卻國力稍遜,與宋國相似;秦國偏居西垂,秦伯有圖霸之心,然而為黃河所阻,圖霸之路漫漫;齊國君主志向不大,與魯國爭利而無心圖霸;楚國地廣,楚王亦有心圖霸;晉國有實力圖霸,然而君臣二心,困于國內,無力外拓。齊大俠,你這一去,雖然是以游俠的江湖身份游歷天下,但也可根據天下形勢選擇自己想去的地方,甚至可以輔助一國國君圖霸。”
齊東聽了,笑道:“公孫先生所言,乃為我考慮,齊東謹記在心,只是我確無心輔助他人爭霸。以往我幫助王子頹做天子、幫齊桓公爭霸,都是機緣巧合罷了;如今即使是幫助宋公圖霸,也只是出于報恩的初衷。”
公孫固笑道:“齊大俠之言,我怎會不知?只是目今有一個天賜的良機在齊大俠面前,假如你不能抓住,恐怕會留下遺憾。”
齊東問道:“公孫先生說良機?是何良機?還請明說!”
公孫固說道:“以我之見,爭霸者無非具備邦大、人和、地利等特點。齊桓公之國大,又有管仲、鮑叔牙輔助,背靠大海,因此成就霸業!目今之下,沒有一個諸侯具備這些條件,然而有一個人身邊賢士圍繞,背后邦大國盛,只是流亡在外十七年,假如他能回國繼任國君,必能稱霸天下……”
齊東驚道:“公孫先生說的可是我的義兄,公子重耳?”
公孫固道:“正是!然而,可惜的是他還處在齊國的溫柔鄉里,指望著他自己跳出溫柔鄉、回國繼位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有個人去把他拉出來、輔佐其回國繼位。”
齊東問道:“先生所言,乃是對目今形勢的透徹分析,齊東佩服!只是,我有一事不明:您遠在宋國,是如何得知齊國的事?又憑什么能對天下大勢分析地如此透徹?”
公孫固哈哈一笑,說道:“不瞞您說,上次君上扶助齊侯繼位時,重耳公子身邊的狐偃與我初次見面。期間,我們互相交換彼此對諸侯大事的看法,發現在很多問題上觀點一致,因此這些年經常互通書信以探討天下大勢。我會把宋國的事說給他聽,他也會把齊國的事說給我聽。狐偃所愁者,乃重耳之迷戀溫柔鄉;齊大俠所慮者,乃游俠之去往何所。因此我想,齊大俠有匡扶霸主之能,重耳又是您的義兄,既然齊大俠并無固定的目的地,何不去齊國一趟,將他從溫柔鄉里拉出來,繼而回國繼位,再稱霸天下,豈不是美事一樁?”
齊東想了想,說道:“目今之下,確實沒有比這件事更能符合俠義精神了。”說著,兩人又籌劃了回齊國的路線,公孫固又把最近要寄給狐偃的書信交給齊東,拜托他轉交狐偃。
齊東考慮道:“扶助義兄回晉這事,想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這這個過程必定充滿艱辛與坎坷。存衛和小妾皆是女子,經不起這辛苦,不能讓她們再跟著我了,得給她們找個地方安頓下來。我在宋國四年,存衛母女對這里也熟悉了,不如就委托公孫固照顧吧。至于伯夏,沒有可牽掛的人,可以讓他跟著;管遵禮和鮑守法本來就是齊國人,這次去齊國他們倆也必是高興的,再者法派之人講究服從,理主說去哪里屬下也沒有什么意見。”
齊東考慮好了,也就按照想法去做了。
齊東、伯夏及法派弟子,輕裝出發,避開大路,防止被齊侯呂昭和王子帶發現,悄悄潛入臨淄。齊東先找到狐偃,又把公孫固的信交給了他。狐偃看完信,得知齊東此次回齊國是來幫著重耳回晉的,高興萬分。狐偃又覺得這事比較大,自己一個人決斷不了,還需要找晉國四賢、顛頡和介子推一起商量。于是,這一群人到了院子里商量。
眾人商量了一天,對于回晉國都是積極贊成,只是對如何讓重耳離開齊國沒有想好。狐偃見眾人意見不一,便一錘定音,先勸重耳離開齊國,若他不肯再想其他辦法。
眾人說定,尚未去勸重耳,重耳夫人卻在夜里跑來找到大家,說一起想辦法勸重耳離開齊國。眾人一驚,忙問她是如何得知這件事的。
重耳夫人說道:“你們白天在院里商議這件事,我的侍女正在院內的桑樹上采桑葉,所以都偷聽了,然后悄悄的告訴了我。我怕她再把事情泄露出去,索性把她殺了!”
眾人聽到這里,又吃了一驚:一是眾人太大意,議事之時有人偷聽居然不知道;二是沒想到柔弱的重耳夫人竟然行起事來,這么果斷。
眾人又聽重耳夫人接著說道:“我當時就回屋里勸說夫君離開齊國,他卻說:‘人生在世,無非是尋求歡樂的,況且我年紀大了,也不想其他事了。我不會離開齊國的,就算死也要死在齊國。’我就接著勸:‘夫君您本是晉國的公子,走投無路才來到齊國。狐偃他們把您當作他們的生命一樣對待,您不趕快回國,報答勞苦的臣子,卻貪戀女色,我為您感到羞恥!況且,現在你再不去追求,何時才能成功呢?’然而他還是不聽我的勸,說他年紀大了,心越發善良,看不了那些為了權力而殺人的事。我就想,不能再跟他講道理了,需要直接弄他走。”
眾人聽罷,一陣欣慰:幸虧有一個明理的夫人,否則想讓重耳離開齊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眾人旋即商量起如何讓重耳離開齊國之事來。魏犨說直接綁了重耳,賈佗說敲暈了帶走……
齊東說道:“不可!義兄年齡大了,經不起這么折騰!還需要用別的溫柔一些的辦法。”
就在這時,有人敲門,而且還很急促的樣子,眾人又是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