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秦晉盟約夷吾歸 管鮑之交成絕響
- 九州游俠傳
- 文海書生
- 3233字
- 2022-04-10 10:41:11
秦伯任好回到雍城,論功行賞。因齊東、重耳已經離開,下次再賞。
秦伯問岐之柱道:“恩公是何人?此次韓原之戰,多虧齊大俠、重耳公子和恩公出手,任好才不致做了晉人的俘虜!”。
岐之柱說:“我等三百人是當年吃您愛馬的野人。您當時非但沒有問罪于我們,反而賞了我們好酒。我等銘記此恩,尋機報效。前不久聽聞我秦師伐晉,遂會眾而來。不想秦師已經渡過黃河,我們又追至韓原,碰到齊掌門和重耳公子。”
秦伯任好贊道:“知恩圖報,乃是我秦人的品德!”又要拜岐之柱為下大夫。岐之柱婉謝,帶著眾人又回岐山去了。
封賞畢,秦伯任好欲殺晉侯夷吾以泄恨。
秦伯夫人姬喜勸說道:“秦晉君主本應該以禮相見,現在卻通過戰爭相見,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我是秦國夫人,也是晉國公主,更是晉侯的姐姐!我不忍心看到我的夫君為晉人所殺,我更不忍心看到我的弟弟為秦人所殺!現在晉侯為秦所縛,如果晉侯早晨進入雍城,晚上我就自盡;如果晉侯晚上進入雍城,第二天早上我就自盡!還請夫君不要動了殺掉晉侯的想法!”
秦伯任好念及與姬喜的夫妻感情,又思:“就算寡人殺了夷吾,繼位的公子圉也未必能夠真的順從秦國;不如放了夷吾,讓他履行之前的承諾,并與我盟誓。”想到這里,就派孫陽去與晉侯夷吾說明這個情況。
孫陽領命把秦伯的意思轉達給了晉侯夷吾。晉侯夷吾表示,只要放了他,晉國愿意獻出黃河以西的土地給秦國。
孫陽又說道:“晉侯你本該殺,君上仁慈,說只要你履行之前的承諾便可放了你。這都是秦國為了秦晉之好而拿出的誠意。晉侯也要拿出自己的誠意來,好讓我回去復命。”
晉侯夷吾想了想,說道:“為表誠意,寡人愿意效仿周鄭互質,將太子圉和女兒妾派到秦國為質、為侍。”
孫陽笑道:“秦晉互質就算了,只要按照晉侯說的讓太子和公主來秦國就可以了。”言罷,孫陽拿出帛書,將方才所說寫于帛書之上,又讓晉侯夷吾畫了押。
秦伯任好聽到孫陽匯報,很高興,就與晉侯夷吾立過盟誓,放他回國了。秦晉從此相安無事。
管仲去世后,鮑叔牙為相。齊侯小白聽從了管仲生前的勸告,疏遠了豎刁、開方、易牙等人。然而少了三人,豐富的生活一下子寡淡起來,小白確實受不了。這猶如吃慣了山珍海味,再去吃粗茶淡飯就會難以下咽是一個道理。
這段時間鮑叔牙身體也不舒服,朝中能阻諫小白的人更少了。
小白想道:“人生幾何?我齊小白創造了不世之功,年輕的時候把該享受的都享受了,何苦到了晚年反而拘束自己!不行,我要讓我的生活恢復如初!”想罷,小白又把豎刁、易牙和開方三人招了回來。三人去而復返,內心對小白一片感激。然而,沒過多久,三人的感激之情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被趕走的憤懣,只是表面沒有表現出來。
王子帶本就善說奉承之語,又有攫取權力的野心,便與豎刁、易牙、開方等人糾合在一起。
開方等人也聽說了齊東代管仲回小白的事,雖然明知是齊東替管仲說的,還是恨上了他。自此以后,齊東要想見上小白一面卻是一件難事:一來小白與他再起隔閡,之前恢復的關系又緊張起來;二來又有開方等人利用親近小白的便利,對齊東的求見加以阻攔。與之相反,王子帶出入齊宮倒是來去自由:沒有人不愛聽奉承的話,小白有如此霸業,更需要時時有人以此奉承,王子帶善于說漂亮話的人;加之他又有周室的身份,比起別人的奉承來,更有味道和身份。
鮑叔牙等人要繼續勸小白,然而小白一開始尚能聽聽,后來索性不見鮑叔牙了,再后來想要見小白必須通過開方等人的通傳。鮑叔牙一來年老,二來憤懣,身體也漸漸不支起來。這些時日,他竟然連喜愛的盾魚和玲瓏茶都提不起興趣了。鮑叔牙自思時日無多,朝中又無人可托付后世,只得邀齊東來到府中。
齊東接到邀請,趕緊從歷山啟程,來到臨淄。
一番寒暄,鮑叔牙說道:“想我一生,得意之處有二,一是做了齊侯繼位前的師父,二是推薦了管仲。東兒,雖然你是齊侯的兒子,然而還不是很了解君上這個人。他呢,本質上是一個普通人,既沒有謀略,也不擅長武功。如果做個普通人,恐怕一生坎坷不斷,難有成就。然而,他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心胸比較寬闊,有容人之量。而當今天下人才輩出,隨意用之,都會富國強民。”
齊東聽罷,眉頭一皺,說道:“鮑相,今日您談的話題有些深沉,似乎有……”
鮑叔牙笑道:“似乎有臨終之言之意,對吧?”
齊東默默點頭。
鮑叔牙接著笑道:“確實有這樣一個意思,我年歲大了,預感著時日無多了,又無人可以托付,只得找你來了。”
齊東聽到這里,心里有些難過,管仲臨終之景猶在昨日,不想管鮑之交的鮑叔牙又要離去了……后又轉念想道:“但凡是人,總免不了生老病死,我又何必太過悲傷。看鮑相這樣子,也是久不與人暢談了,不如我以常態與他多聊聊。”
想到這里,齊東笑道:“鮑相之言也不盡然,我認為齊侯不但有寬廣的胸懷,還知人善用。”
鮑叔牙“哦”了一聲,笑道:“知人善用是他的表象,并不是真心。”
齊東說道:“鮑相如此說,一定有根據,還請指教。”
鮑叔牙接著說道:“遠的不說,就說管仲吧。一開始用他,只是我強力推薦的緣故,而且也只是問計,并沒有真正采用。長勺之戰,管仲并不贊成,而君上認為乾時之戰勝了,自然長勺之戰也不在話下。直到長勺一戰敗了,君上才認識到管仲的重要性。”
齊東聽了也覺有理,又說道:“鮑相說人才輩出,我并不這么認為。齊國之所以能強盛圖霸,那是因為有您和管國相這樣的人才,而放眼天下,能有管鮑之才的并不多。”
鮑叔牙搖搖頭,笑道:“非也非也!當今天下,魯國的展獲,虞國的百里奚,宋國的蹇叔,鄭國的燭之武,還有你們歷山派的孫陽都是人才,這些人還都只是我知道的。還有那些沒有發現的,依我看宋君之兄目夷、你義兄之舅狐偃也是人才,只不過才能還沒發揮出來。我說的還只是有才而沒被發現、利用的,像晉國的荀息、楚國的屈完、許國的許穆夫人、魯國的文姜就不說了。”
齊東聽了,猶如打開了一扇思想的大門一般,喃喃道:“不錯,展獲有才而不被臧文仲所用,百里師父、蹇師父幾十年懷才不遇,燭之武一直不為鄭國所用,孫陽也才是近年來才被秦伯所用。”
齊東、鮑叔牙兩人哈哈大笑起來,也許是鮑叔牙任國相后的郁悶得一舒暢,竟又想飲玲瓏、食盾魚,即命人準備,與齊東同食同飲起來。
直至戌時,鮑叔牙有些累了,便要歇息。齊東見狀,就要告辭。
鮑叔牙叫住他,說道:“東兒,人生有別,我估摸著這是咱們最后一次見面了。”
齊東聽著,心里又是一懸。然而,他很快又恢復了泰然的狀態,笑道:“鮑相,您一定是有話要跟我說,東兒謹聽!”
鮑叔牙說道:“依我看,君上年齡大了,又縱情聲色,恐時日無多。太子昭沒有絕對的優勢繼承君位,恐怕齊國會大亂起來。東兒你素性喜歡游歷天下,不如現在就交出掌門之位,以免遭受奪位之害!”
齊東聽到鮑叔牙還在為自己著想,甚是感激,但是他并不相信齊國會亂起來,因此說道:“鮑相之言為齊東計,齊東拜謝。然而,齊國正盛,何以亂之?我實在不敢相信。”
鮑叔牙笑道:“既然不信,那就聽我慢慢說來。君上立太子,無屬意之人,前者不定,后來屬意于你。后又忌憚你的能力,轉而屬意長子無虧,后又立公子昭為太子。你們三人中,無論是哪一個都沒有絕對實力掌控小白之后的齊國。如果非要說三人中最有實力的,還是東兒你。然而君上連一個名分都不肯給你,東兒你強而不服眾;其他兩位公子實際上與眾公子都沒什么兩樣。既然大家都有機會上位,誰又會放棄這個良機?這跟五十年前襄公殺魯桓公,齊國大亂何其相似?我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護著小白出逃齊國的……”
齊東聽了這些,知道鮑叔牙是用生命給自己警示,不禁感動不已,對著鮑叔牙作揖道謝。
鮑叔牙笑道:“不必如此!我也有事要拜托你,就當是我們相互幫忙吧。”
齊東忙道:“鮑相請說,我一定竭力完成鮑相所托。”
鮑叔牙說道:“我這事也不是難事,東兒別太放在心上。我在濼邑,也就是歷山東邊選了一座小山,想作為我的百年之地。如果到時齊國未亂,這都不是難事;如果亂了,還要東兒你護送我去那里安息。”
齊東聽到鮑叔牙托付自己的身后事,心里悲痛。他口里說不出話來,只是對著鮑叔牙拱拱手,然后轉身而去。
不過一月,鮑叔牙辭世。齊東依言葬鮑叔牙與歷山之東小山,并給小山取名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