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顏敏翔

《顏氏家訓》二十篇,為北齊顏之推所撰的家訓體著作。顏之推(約531—約590),字介,瑯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先世隨晉元帝南渡,寓居建康。侯景之亂以后,梁元帝即位于江陵,之推任散騎侍郎。梁承圣三年(554),江陵城破,之推為西魏軍擄歸,半途逃奔北齊。文宣帝見而悅之,引于內館中,侍從左右,后官至黃門侍郎。北周建德六年(577),北齊亡,之推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約卒于隋開皇十年(590)前后。

該書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立足儒家齊家修身之道,“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于世故人情深明利害”;同時旁涉釋家,“深明因果,不出當時好佛之習”;又“兼論字畫音訓,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藝。曼衍旁涉,不專為一家之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顏氏家訓》一書,向來題名作“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撰”,前人于此不乏疑義。考察全書,如《書證篇》云:“開皇二年五月,長安民掘得秦時鐵稱權。”《風操篇》云:“今日天下大同。”《終制篇》云:“今雖混一。”顯然成書于隋文帝滅陳之后。既然如此,又為何以“北齊黃門侍郎”冠名呢?王利器先生在《顏氏家訓集解·敘論》中以為:顏之推歷官南北朝,宦海沉浮,當以黃門侍郎最為清顯,以黃門侍郎題署,或許是在自炫“人門兼美”。而后代史學家、目錄學家對顏之推的自署也都予以認可,未曾以其入隋以后的官稱徑改,于是才有如今的面貌。

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戰亂延綿,兵禍連結,士民百姓朝不保夕,水深火熱。當此亂離之際,對于一般士大夫而言,面對頻繁的鼎革巨變,如何保全自身,保全家族,是他們首要考慮的問題,“自取身榮,不圖國計”(《陳書·后主紀》),是當時士大夫遵循的基本處世法則。作為被迫歷官南北,在不同政權間周旋沉浮的眾多南朝士人之一,顏之推的想法也概莫能外。于是撰著《家訓》,向子弟傳授在亂世中安身立命的人生經驗:“自春秋已來,家有奔亡,國有吞滅,君臣固無常分矣”(《文章篇》),“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勉學篇》)。然而,之推想要教給子弟的亂世生存之道,畢竟不合儒家綱常,因而書中又褒揚“學以成忠”(《勉學篇》),“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養生篇》),體現了內心中深深的矛盾。同時,由于社會動亂,人民不論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承受著巨大的苦痛,佛教因其宣揚積善行德,因果報應的教義,受到亂世之人的熱烈歡迎。時人的好佛之習,在《家訓》中也有所反映:“今人貧賤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業,以此而論,安可不為之作地乎?”(《歸心篇》)縱然如此,作為我國現存第一部家訓體著作,顏之推作《家訓》的主要目的,還是在于“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這是舊時士大夫齊家的唯一主題,故該書在封建社會影響深遠,陳振孫稱:“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此外,《家訓》涉獵廣泛,對南北朝時玄學的好尚、佛教的流行、俗文字的興盛、鮮卑語的傳播以及南北士族的行事情狀,都有翔實記錄,是考察當時社會不可或缺的歷史文獻。如《勉學篇》所記:“梁朝全盛之時,貴游子弟,多無學術,至于諺云:‘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就反映了南朝士族高門壟斷晉升之路的政治現實。

《顏氏家訓》自唐代起有裁出另行的別本流傳,今散見于《廣弘明集》《法苑珠林》等書中。至宋有閩本、蜀本。南宋淳熙中,沈揆參校閩、蜀兩本,刊布行世,即臺州公庫本,該本后世影鈔甚多。明清時先后有《漢魏叢書》本、《格致叢書》本、《四庫全書》本、《知不足齋叢書》本、《抱經堂叢書》本等。

《家訓》一書雖然舊時流傳甚廣,然而長期未見有作注者,至清始有趙曦明為之疏解。趙曦明(1706—1788),字敬夫,號瞰江山人,江蘇江陰人,諸生,未嘗仕進。后與盧文弨相識,遂為所聘,襄助校讎。晚年注《顏氏家訓》。盧文弨在其基礎上又作增補,刻入《抱經堂叢書》中。盧文弨(1717—1795),字召弓,浙江仁和(今屬杭州)人,乾隆十七年(1752)進士。一生好學,精研經訓,博極群書,尤善校讎,所校典籍匯為《抱經堂叢書》。盧氏校訂《顏氏家訓》,以宋本(王利器先生以為是宋本的一種鈔本)為底本,用趙曦明注,并作“補”“案”,又采宋沈揆考證,散入正文相應之處,正文之末附《顏氏家訓注補并重校》一篇。趙、盧注本征引數十種四部典籍,細加梳理,以發明本事為主,兼顧音義,頗便讀者理解《家訓》文本之用。

本次標點整理,即以民國十二年(1923)北京直隸書局影印盧文弨刻《抱經堂叢書》本為底本,對原文改動之處均用括號表示:“( )”中的字為誤、衍字,“[ ]”中的字為補正字,不出校記。部分校勘以“【今案】”形式附于相應注文之后,所據校本為中華書局版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簡稱《集解》本。原書中不同的注文題名,整理時置于“【 】”內,其中:“本注”“元注”為宋本校語;“補”“案”為盧文弨所作;“沈氏考證”為沈揆所作;《顏氏家訓注補并重校》原為單篇,附于書末,整理時散入正文相應之處,題作【重校】。各篇分段,一準原書。

原書中有避諱字下加注原字反切的現象,如“周宏讓”,“宏”字下注“瑚肱切”,而“瑚肱切”系“弘”字反切(“宏”字反切為“戶萌切”),顯然是在提醒讀者,此處存在避諱。對于此類情況,首次出現時保留避諱字和所注反切,之后徑改回本字,反切也不再保留。

原書注文散在正文下,此次整理移置文后,并在正文內加注碼,以便索引。調整之后,部分被釋文字與注文關系不甚明晰,為便于讀者使用,將此類被釋文字補在注文中,并加“〈 〉”以作區別。

本書使用簡體字排版,酌情保留個別繁體字和異體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岢岚县| 德保县| 新乡县| 新疆| 巴南区| 涞水县| 阿城市| 丹寨县| 榕江县| 鲁甸县| 琼中| 台南市| 绥化市| 平陆县| 延庆县| 喜德县| 云浮市| 平潭县| 建瓯市| 北川| 夏津县| 米泉市| 淮南市| 新沂市| 威远县| 弋阳县| 资阳市| 乌鲁木齐县| 鹿泉市| 商河县| 夏邑县| 泌阳县| 邵东县| 洛浦县| 无极县| 阿尔山市| 阳西县| 宕昌县| 河池市| 衡阳县| 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