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習錄注疏
- (明)王陽明 鄧艾民
- 1761字
- 2020-03-26 18:41:42
傳習錄中
德洪〔1〕曰:昔南元善〔2〕刻《傳習錄》于越,凡二冊。下冊摘錄先師手書,凡八篇。〔3〕其答徐成之〔4〕二書,吾師自謂:“天下是朱非陸,論定既久,一旦反之為難;二書姑為調停兩可之說,使人自思得之。”故元善錄為下冊之首者,意亦以是歟?
今朱、陸之辨明于天下久矣,洪刻先師文錄,〔5〕置二書于外集者,示未全也,故今不復錄。其余指知、行之本體,莫詳于《答人論學》與答周道通、陸清伯、歐陽崇一四書;而謂格物為學者用力日可見之地,莫詳于答羅整庵一書。平生冒天下之非詆推陷,萬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講學,惟恐吾人不聞斯道,流于功利機智,以日墮于夷狄禽獸而不覺,其一體同物之心,譊譊終身,至于斃而后已;此孔、孟以來賢圣苦心,雖門人子弟,未足以慰其情也;是情也,莫詳于答聶文蔚之第一書。此皆仍元善所錄之舊。
而揭“必有事焉”即“致良知”功夫,明白簡切,使人言下即得入手,此又莫詳于答文蔚之第二書,故增錄之。元善當時洶洶,乃能以身明斯道,卒至遭奸被斥,油油然惟以此生得聞斯學為慶,而絕無有纖芥憤郁不平之氣。〔6〕斯錄之刻,人見其有功于同志甚大,而不知其處時之甚艱也。今所去取,裁之時義則然,非忍有所加損于其間也。
〔1〕錢德洪(1496—1574),字洪甫,號緒山,浙江余姚人。初信朱熹說,二十四歲時讀《傳習錄》而懷疑之,王守仁平宸濠歸越后,錢聞良知說后深信之,率同邑七十余人受學。時來學者漸多,錢與王畿協助王守仁進行指導。王守仁征思田,錢與王畿居守越中書院,嘉靖七年,錢赴京應試,因聞王守仁逝世,中途返鄉守喪。嘉靖十一年(1532)舉進士,累官至刑部員外郎。嘉靖二十年因坐論郭勛死罪,被斥下獄。嘉靖二十二年出獄后,在野三十年,以講學為事,致力編輯王守仁的文集、年譜。著作存有《錢緒山遺文抄》。參見《明儒學案》卷十一。
〔2〕南元善(1487—1541),名大吉,號瑞泉,陜西渭南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歷官至紹興府知府,為權貴所忌,罷官歸里。著有《瑞泉集》。參見《明儒學案》卷二十九。
〔3〕佐藤一齋曾藏有嘉靖二十三年德安府重刊南元善兄弟校《傳習錄》二冊,據稱:“上冊分為四卷:第一,徐曰仁錄。第二,陸原靜錄。第三,薛尚謙錄。第四,則為《答歐陽崇一書》一首,《答聶文蔚書》三首。下冊亦為四卷:第一,《答徐成之書》二首,《答儲柴墟書》二首,《答何子元書》一首,《答羅整庵書》一首。第二,《答人論學書》一首。第三,《答周道通書》一首,《答陸原靜書》二首。第四,則為《示弟立志說》四則,《訓蒙大意》六則。按南元善序曰:‘是錄也,門弟子錄陽明先生問答之辭,討論之書,而刻以示諸天下者也?!衷唬骸拭昙苄@m而重刻之以傳諸天下?!瘬?,上冊所收討論之書,仍系門弟子舊錄。下冊四卷,則出于元善兄弟,所云‘續而重刻之’是也?!保ā秱髁曚洐谕鈺返谝弧摚?/p>
佐藤一齋又說:“南本下冊書凡十篇,并上冊所載書四篇。共十四篇。又就此文數之,為九篇。其曰八篇,誤也。緒山云答徐成之書,而敘其所以去。又云答儲柴墟書,答何子元書,則不敘其所以去,何耶?又謂增錄答聶文蔚第二書,而南本既收在上冊,則不可謂之增錄,此序畢竟欠詳備?!保ā秱髁曚洐谕鈺返诎耸耸豁摚?/p>
日本“內閣文庫”藏有另一南大吉本《傳習錄》,共六卷,其中語錄較《全書》本約少50條,書信有《答人論學書》、《答羅整庵少宰書》、《答徐成之》二首,又有《示弟立志》及《訓蒙大意》?!洞鹑苏搶W》寫于嘉靖四年,則此藏本亦非嘉靖三年南大吉初刻本。
據日本今井宇三郎推斷,錢德洪此處所說南大吉本,可能為嘉靖三年原本的增訂本,故包括嘉靖四年及五年的書信,而完成于嘉靖五年。德安府嘉靖二十三年的南大吉本又有所增訂,與錢德洪所見此本有所不同。據此,則佐藤一齋懷疑錢序“欠詳備”,恐系誤解。參見山下龍二的《陽明學之研究·展開篇》第一七八——一八九頁。
〔4〕徐成之,名守誠,紹興人。參見《紹興府志》第四十一卷第四十八頁。
〔5〕此《陽明先生文錄》,嘉靖十五年出版,構成《全書》本第四卷至第二十五卷。
〔6〕嘉靖五年,南大吉罷官歸,途中致王守仁書,王答書有云:“近得中途寄來書,讀之恍然如接顏色,勤勤懇懇,惟以得聞道為喜,急問學為事,恐卒不得為圣人為憂,亹亹千數百言,略無一字及于得喪榮辱之間。此非真有朝聞夕死之志者,未易以涉斯境也?!保ā度珪肪砹洞鹉显啤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