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庵夢憶注評
- (明)張岱 林邦鈞
- 1335字
- 2020-03-26 18:40:41
岣嶁山房
岣嶁山房,1逼山、逼溪、逼韜光路,2故無徑不梁,無屋不閣。3門外蒼松傲睨,4蓊以雜木,5冷綠萬頃,人面俱失。6石橋低磴,可坐十人。寺僧刳竹引泉,7橋下交交牙牙,8皆為竹節(jié)。天啟甲子,9余鍵戶其中者七閱月,10耳飽溪聲,目飽清樾。山上下多西栗、邊筍,甘芳無比。11鄰人以山房為市,12蓏果、羽族日致之,13而獨無魚。乃潴溪為壑,14系巨魚數(shù)十頭。有客至,輒取魚給鮮。日晡,必步冷泉亭、包園、飛來峰。15一日,緣溪走看佛像,口口罵楊髡。16見一波斯坐龍象,蠻女四五獻花果,皆裸形,勒石志之,乃真伽像也。余椎落其首,并碎諸蠻女,置溺溲處以報之。17寺僧以余為椎佛也,咄咄作怪事,18及知為楊髡,皆歡喜贊嘆。
【注釋】
1岣嶁山房:據(jù)《西湖夢尋·岣嶁山房》:“李茇號岣嶁,武林人,住靈隱韜光山下。造山房數(shù)楹,盡駕回溪絕壑之上。溪聲淙淙出閣下,高厓插天,古木蓊蔚,人有幽致。山人居此,孑然一身。好詩,與天池徐渭友善……所著有《岣嶁山人詩集》四卷。”可參看。
2韜光路:在杭州市北高峰南,靈隱寺西北的巢枸塢。據(jù)傳因唐代高僧韜光在此結(jié)庵說法而得名。
3“無徑”二句:沒有路徑不架設(shè)橋梁,沒有房屋不建筑閣樓的。
4傲睨:傲然鄙視的樣子,此指挺立不群。
5蓊:草木茂盛、叢聚貌。
6“冷綠”二句:狀綠蔭之濃之密,以致看不到或看不清人面。
7刳竹引泉:剖竹作水管引泉。
8交交牙牙:交結(jié)錯雜。
9天啟甲子:明熹宗天啟四年(1624)。
10鍵戶:鎖門。七閱月:經(jīng)七個月。
11清樾:綠蔭。西栗:“西栗十余株,大皆合抱,冷飔暗樾,遍體清涼。秋初栗熟,大若櫻桃,破苞食之,色如蜜珀,香若蓮房。”(《西湖夢尋·冷泉亭》) 邊筍:又稱鞭筍。宋吳自牧《夢粱錄·竹之品》:“又有紫筍、邊筍、秋筍、冬筍、天目筍等。”
12市:集市。
13蓏(luǒ):木實曰果,草實曰蓏。泛指瓜果。羽族:禽鳥類。
14潴(shū):水停聚的地方。此指水匯聚。
15晡(bū):下午3—5點。冷泉亭:在杭州西湖西北靈隱飛來峰下,靈隱寺前。唐刺史元嶼建。舊傳冷泉深廣可通舟楫,亭在水中。宋郡守毛友移置岸上,亭依泉而立。南宋《武林舊事》卷五:“冷泉,有亭在泉上。‘冷泉’二字,乃白樂天書,‘亭’字乃東坡續(xù)書。詩匾充棟,不能悉錄。”包園:在飛來峰下。即《西湖夢尋》、《陶庵夢憶》中的包衙莊。飛來峰:在杭州西湖靈隱寺對面。東晉咸和初年印度僧人慧理見此峰嘆道:“此天竺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面山建寺,取名“靈隱”。命北峰為飛來峰,又名靈鷲峰。
16楊髡(kūn):楊璉真伽,元唐兀人,僧官。世祖至元十四年,任江南釋教都總統(tǒng),掌江南佛教事十余年,貪贓肆虐,強占農(nóng)田。曾盜掘南宋諸帝諸后卿相陵寢達一百余座,將宋理宗尸體倒掛在樹上三天,結(jié)果流出水銀,又以理宗頭蓋骨奉給帝師為飲器,是為骷髏碗。后被治罪。髡,對僧徒的賤稱。
17溺溲:小便。
18咄咄作怪事:形容出乎意外、令人驚異的事情。晉殷浩被桓溫廢免,一天到晚用手在空中寫出“咄咄怪事”四字。(詳見《世說新語·黜免》)
【評品】
作者曾在岣嶁山房讀書生活了七個月,不僅“耳飽溪聲,目飽清樾”,而且口飽甘鮮,足遍湖畔名勝,確為一段賞心悅目愜意的生活。作者對元僧楊璉真伽深惡痛絕,不僅在著述中多處口誅筆伐,而且椎落其像首,以為溺溲處。直欲使其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