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陶庵夢憶注評
  • (明)張岱 林邦鈞
  • 2478字
  • 2020-03-26 18:40:40

表勝庵1

爐峰石屋,2為一金和尚結茅守土之地,3后住錫柯橋融光寺。4大父造表勝庵成,5迎和尚還山住持。6命余作啟,啟曰:7

伏以叢林表勝,8慚給孤之大地布金;9天瓦安禪,10冀寶掌自五天飛錫。11重來石塔,戒長老特為東坡;12懸契松枝,萬回師卻逢西向。13去無作相,14住亦隨緣。15伏惟九里山之精藍,16實是一金師之初地。17偶聽柯亭之竹笛,18留滯人間;久虛石屋之煙霞,19應超塵外。譬之孤天之鶴,尚眷舊枝;20想彼彌空之云,亦歸故岫。21況茲勝域,22宜兆異人,23了住山之夙因,24立開堂之新范。25

護門容虎,26洗缽歸龍。27茗得先春,仍是寒泉風味;香來破臘,依然茅屋梅花。半月巖似與人猜,請大師試為標指;28一片石正堪對語,聽生公說到點頭。29敬藉山靈,愿同石隱。倘靜念結遠公之社,定不攢眉;若居心如康樂之流,自難開口。30立返山中之駕,看回湖上之船,仰望慈悲,俯從大眾。

【注釋】

1表勝庵:在紹興九里山,系作者祖父所建。

2爐峰:香爐峰,是會稽山諸峰之一,今位于紹興市稽山門外。形似香爐,每逢云雨天氣,山頂雨霧迷朦,煙靄繚繞,有“爐峰煙雨”之稱,為越中十二勝景之一。

3結茅:建造簡陋的茅屋。守土:守衛疆土。此指生存居住之地。

4住錫:也作“駐錫”。指僧人住于某寺。錫,指僧徒隨身攜帶的錫杖。 柯橋:在紹興府城西北二十五里,東漢蔡邕取柯亭椽竹為笛處。融光寺:在府城西三十里柯橋鎮。寺極宏敞,而御經樓尤壯麗。傳有貫休所畫十八應真像藏于寺。

5大父:見本書卷一《砎園》注。

6住持:原為久住護持佛法之意。后禪宗也用作寺院主管僧之職稱。

7啟:啟示、告示一類文體。

8叢林:漢傳佛教界所謂眾多僧侶居住的大寺院,意謂眾僧共住,如樹木之叢集為林。

9給孤:古中印度憍薩羅國舍衛城的長者給孤獨。是佛陀的第一施主。他想營建精舍,請釋迦牟尼前來居住說法。波斯匿王太子祇陀之花園廣八十頃,戲曰:“滿以金布,便當相與。”長者果出金八十頃,精舍因此告成,稱祇樹給孤獨園,或祇園,后作寺院的泛稱。此以給孤獨喻大父。

10天瓦:庵名。據祁彪佳《越中園亭記·天瓦山房》:“在表勝庵下,背負絕壁,樓臺在丹崖青嶂間。”作者《陶庵夢憶·爐峰月》:“余讀書天瓦庵。”安禪:安身禪定之所。

11寶掌:(?—657),中印度人世稱寶掌千歲和尚。因其出生時左手握拳,七歲剃度時始展掌。據傳魏晉時東游中土,參訪五臺、廬山,向達摩請教。示寂于顯慶二年,世壽達千余歲。文中喻一金和尚。五天:五天竺的簡稱。飛錫:唐代隱峰禪師元和中,赴五臺,路過淮西,逢叛將吳元濟與官兵交戰,他“擲錫空中,飛身冉冉隨去”,戰士仰觀其飛騰,不覺抽戈匣刃。后作為對僧人周游的美稱。(詳見《宋高僧傳》卷二十一)

12“重來”二句:典出蘇軾《重請戒長老住石塔疏》一首云:“大士未曾說法,誰作金毛之聲;眾生各自開堂,何關石塔之事。去無作相,住亦隨緣。長老戒公,開不二門,施無盡藏。念西湖之久別,本是偶然;為東坡而少留,無不可者。”此以一金和尚比長老戒公,以東坡比張汝霖。

13“懸契”二句:李冗《獨異志》卷上載:玄奘法師西域取經前,手摩齊州靈巖寺松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長。若歸,即此枝向東。”其后松枝年年西長,一年忽東向,弟子曰:“教主歸矣。”果然應驗。懸契:遠合。萬回:唐代虢州閿鄉張氏子。據傳曾奉父母之命,致書從軍西陲的兄長,萬里路程,朝往暮歸,人故曰:萬回。高宗聞其神異,度為僧,世以為觀音化身。武則天、中宗、睿宗多次召見,賜號法云公。卒贈司徒虢國公,敕圖其形于集賢院。

14作相:故意做出姿態,顯示出痕跡。

15隨緣:隨順機緣,順其自然,不強求。

16九里山:張岱《瑯環文集·家傳》:“庚戌(1610)年,大父開九里山,取道直上爐峰。” 精藍:即精蘭,佛寺,僧舍。

17初地:最初的駐錫之地。

18柯亭之竹笛:柯亭在紹興府西南三十里,其地產良竹,可為椽。相傳東漢蔡邕經會稽柯亭時,見屋東十六椽竹,取以作笛,能發妙聲。(詳見《后漢書·蔡邕傳》注)

19石屋之煙霞:指石室在會稽爐峰,有煙霞景致。

20“孤天之鶴”兩句:用《搜神后記》遼東人丁令威,學道成仙,化鶴歸遼東故事。

21故岫:喻云之故居。岫,山洞。遠山。

22勝域:佳地。此指爐峰石屋。

23宜兆異人:適宜于兆示產生奇人。

24了:了卻。夙因:宿因。舊有的因緣。

25立開堂之新范:指新任命的住持(“開堂和尚”此指金一法師)入院時,開法堂宣講大法,這是寺院的重要行事。有關戒子的受戒儀規、生活禮儀規矩等,都是由開堂和尚教導。

26護門容虎:相傳東晉惠遠和尚居廬山東林寺,送客不過虎溪。一日與陶淵明、道士陸靜修共話,不覺踰此,虎輒驟鳴,三人大笑而別。此指既住持佛門,又兼容僧俗。

27洗缽:禪林中,用食終了,清洗缽盂,稱為洗缽。用于此,猶言齋戒以示虔誠。歸龍《晉書·僧涉傳》載:涉,西域人,苻堅時入長安,能以秘咒下神龍。每旱,苻堅常請他咒龍請雨。俄而,龍下缽中,天輒大雨。堅及群臣親就缽視之。此喻為民祈福。

28“半月巖”二句:紹興香爐峰山脊有半月巖,有泉隱巖下。但滿月,但池中只見其半,故名。見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

29“一片石”二句:梁僧竺道生,巨鹿人。本姓魏,名道生,后為羅什法師弟子。傳說常在蘇州虎丘寺講涅槃經,人皆不信。后聚石(今虎丘山劍池旁有千人石)為徒,宣講至理,石皆點頭。此借指本文所謂“一片石”。

30“遠公之社”四句:晉釋惠遠與慧永、劉遺民、雷次宗等十八人結社于廬山東林寺,同修凈土之法,因號白蓮社。當時陳郡謝靈運(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恃才傲物,少所推重。一見遠公,肅然心服。為鑿東西二池種白蓮,求入白蓮社,遠公因靈運心雜,不許。攢眉:皺眉,表示不愉快。此指不許。

【評品】

祁彪佳《越中園亭記》中載:“表勝,庵也,而列之園,則張肅之先生精舍在焉。山名九里,以越盛時笙歌聞于九里,故名。渡嶺穿溪,至水盡路窮,而庵始出。冷香亭居庵之左,砎閣、鐘樓,若斷若續,俱懸崖架壑為之。而奇石陡峻,則莫過于鷗虎軒。至爐峰石屋之勝,載主人《開山緣起》,予不復縷數矣。”

本文之啟,沿用駢體,所引典故,多涉佛經、佛事。描繪間以春茗、寒泉、臘梅、幽香點綴石屋、半月巖、一片石景色,以為表勝庵之落成,金一法師之住持增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昌平区| 毕节市| 育儿| 利川市| 磴口县| 鄂伦春自治旗| 泰顺县| 岐山县| 大余县| 湟源县| 华容县| 太白县| 乌苏市| 景谷| 新平| 洛扎县| 江达县| 上思县| 盖州市| 合阳县| 会东县| 建平县| 竹山县| 嘉定区| 于田县| 松溪县| 定兴县| 长乐市| 尼勒克县| 比如县| 台中市| 原平市| 白山市| 宝应县| 项城市| 德昌县| 金平| 仙桃市| 屯留县| 浑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