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仁齋叢書: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 梁漱溟
- 1386字
- 2020-03-24 16:13:01
一般人對這問題的意思
此次預備講演的題目是:“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這個題目看起來似乎很浮夸,堂皇好看,而我實在很不愿意如此引導大家喜歡說浮夸門面,大而無當的話。或者等我講完之后,大家可以曉得我不是喜歡說大的堂皇的門面話。大概社會上喜歡說好聽的門面話的很多,這實在是我們所不愿意的。去年將放暑假的時候,北京大學的蔡孑民先生還有幾位教授都要到歐美去,教職員開歡送會。那時候我記得有幾位演說,他們所說的話大半都帶一點希望這幾位先生將中國的文化帶到歐美而將西洋文化帶回來的意思。我當時聽到他們幾位都有此種言論,于是我就問大家:“你們方才對于蔡先生同別位先生的希望是大家所同的,但是我很想知道大家所謂將中國文化帶到西方去是帶什么東西呢?西方文化我姑且不問——而所謂中國文化究竟何所指呢?”當時的人卻都沒有話回答,及至散會后,陶孟和先生同胡適之先生笑著對我說:“你所提出的問題很好,但是天氣很熱,大家不好用思想。”我舉此例就是證明大家喜歡說好聽、門面、虛偽的話。如果不曉得中國文化是什么,又何必說他呢!如將“中國文化”當做單單是空空洞洞的名詞而毫無意義,那么,他們所說的完全是虛偽,完全是應酬!非常無味,非常要不得!
大約兩三年來,因為所謂文化運動的原故,我們時常可以在口頭上聽到,或在筆墨上看到“東西文化”這類名詞。但是雖然人人說得很濫,而大家究竟有沒有實在的觀念呢?據我們看來,大家實在不曉得東西文化是何物,僅僅順口去說罷了。大約自從杜威來到北京,常說東西文化應當調和;他對于北京大學勉勵的話,也是如此。后來羅素從歐洲來,本來他自己對于西方文化很有反感,所以難免說中國文化如何的好。因此常有東西文化的口頭說法在社會上流行。但是對于東西文化這個名詞雖說的很濫,而實際上全不留意所謂東方化所謂西方化究竟是何物?此兩種文化是否像大家所想像的有一樣的價值,將來會成為一種調和呢?后來梁任公從歐洲回來,也很聽到西洋人對于西洋文化反感的結果,對于中國文化有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種羨慕。所以梁任公在他所作的《歐游心影錄》里面也說到東西文化融合的話。于是大家都傳染了一個意思,覺得東西文化一定會要調和的,而所期望的未來文化就是東西文化調和的產物。但是這種事業很大,總須俟諸將來,此刻我們是無從研究起的!
我當初研究這個問題是在民國六七年的時候。那時我很苦于沒有人將東西文化并提著說,也沒有人著眼到此地,以為如果有人說,就可以引起人研究,但是現在看來,雖然有人說而仍舊并沒有人研究,在我研究的時候,很有朋友勸我,說這個問題范圍太廣,無從著手,如張崧年先生屠孝實先生都有此意。然而在我覺得上面所述的三個意思都是不對的。第一個意思,沒有說出東西文化所以調和之道而斷定其結果為調和,是全然不對的。第二個意思,覺得此問題很大,可以俟諸將來,也非常不對;因為這個問題并非很遠的事情,雖然我們也曉得這件事的成功要在未來,而問題卻是目前很急迫的問題!我們從此開始作起,或者才有解決——他們所說的調和我們現在姑且說作解決——之一日。所以這種事業雖遠,而這個問題卻不遠的。第三個意思,以為問題范圍太大,如哲學、政治制度、社會習慣、學術、文藝,以及起居、物質生活,凡是一民族生活的種種方面都在研究的范圍之內,恐怕無從著手;這個意思也不對,實在并非沒有方法研究。我們上來所述僅僅指出這三個意思的不對,以下再說這三個意思為什么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