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產品感覺——超值享受

這就是我想要的

如今,消費者越來越感性化、個性化和情感化,他們的消費需求重點已經由追求實用轉向追求體驗與智能化;他們不僅重視產品或服務給自己帶來功能方面的好處,更重視購買產品或服務過程中所獲得的特定體驗。如果產品或服務功能相同,體驗就會成為產品價值的決定因素。

一次,iPhone召開新產品發布會,身著緊身牛仔褲的喬布斯指著自己的小褲兜說:“如果想往褲兜里塞進一個產品,你們覺得它應該是什么?”之后,喬布斯拿出iPhone,說:“沒錯,就是它!”

這就是典型的喬布斯式提問方式,即站在消費者角度,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雖然在這里喬布斯只是漫不經心地自問自答,但同樣對消費者進行了啟發和誘導:首先,iPhone精致小巧,適合裝進窄小的褲兜;其次,iPhone外觀時尚,體驗完美,讓消費者一見傾心;最后,iPhone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通話手機,而是網絡時代能夠移動的個人掌上電腦。如果營銷者能像喬布斯那樣從消費者角度定義iPhone,將產品鑲嵌在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中,讓他們產生“這就是我想要的”感覺,產品也能暢銷!而這也是品牌營銷的真正目的所在。

對于銷售,成功的銷售人員通常都有自己的經驗和見解。筆者認為,賣產品,重點不是推銷自己,賣概念,賣標準等,而是“賣一種感覺”,給顧客描述一種感覺,讓顧客直觀地意識到“你的產品就是我想要的”。這就好比,刺激一個人進入一家餐廳的原因,可能是噴香的味道,可能是吱吱響的煎牛排聲,可能是柔和的輕音樂,也可能是濃香的咖啡……心境決定食欲,這時候人們吃的不單單是食物,更是一種心情和感覺!

生活中這樣的案例隨處可見,例如,勝記魚頭剪彩、芝加哥凱悅酒店簽名筆多種選擇、優步車輛圖標換成小船、后街唐廚分子料理。

魚頭剪彩營銷。這種營銷模式,同類的案例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這種特殊的儀式會給就餐者營造一種貴賓的儀式感。當美味隆重登場,消費者就會直接感受到強烈的“被尊重”的感覺,而“尊重”恰恰是消費者對消費滿意度的重要考量因素。如果消費者感覺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即使是再好的商品,也不會選購,門店前也會門可羅雀。

芝加哥凱悅酒店簽名筆多種選擇。入住過芝加哥凱悅酒店的人都知道,酒店會給顧客提供五種簽名筆。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層次的人都能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簽名筆,將自身的品位展現出來,體會到酒店對每個細節細致周到的服務,從而體會到酒店“想你所想”的經營理念,讓每一位顧客都能從內心體會到“這就是我想要的”的感覺。

優步車輛圖標換成小船。快速營銷能力是考驗企業應變性的硬指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快人一步抓住營銷時機,先一步將潛在消費者想要的交給他們。2015年6月上海下了一場大暴雨,優步先人一步抓住時機,將車輛圖標換成小船,按照由低到高的價格,依次轉變為“搖櫓船”“游輪”等,贏得了互動話題,創造了小熱點,讓消費者知道:在暴雨中優步與你同在,與你親密互動。在壓抑的天氣中,人們仍能感受到一種“快樂”,而這種快樂和輕松的心態就是消費者“想要的”。

后街唐廚分子料理。把全民活動的麻將搬上了餐桌,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樂趣,也讓人們感受到了花幾百元就能吃到“幾百美元”的快感,而這恰恰也是某些消費者想要的!

隨著互聯網電商的崛起,在線上線下銷售服務,多渠道、多元化的今天,人們購物已經不單單是選購商品那么簡單,消費者購物的滿意度也不單純以質量、品質、服務等因素而論,而是多個滿意點相統一的產物。

消費者之所以鐘情于某種商品,可能是出于喜好、服務、實用性等各方面原因,銷售就是要抓住產品的特定需求人群,并為其提供個性或共性服務,讓商品符合其個性、共性需求。一旦商品讓顧客真正喜歡,讓顧客聯想到擁有它的快樂感受,那么只要按部就班地進行銷售,多數顧客都會主動將商品放入購物車。

《阿甘正傳》中有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滋味。”雖然我不太喜歡巧克力的味道,但依然期待下一塊是不同的味道,這也是一名聰明的銷售人員應有的心態。通過個性化服務、私人訂制等形式,給潛在消費者營造出“這就是我想要的”的感覺,就能讓消費者極為受用,就能迅速成單。

以粉絲經濟為例,讓偶像代言,就能吸引廣大粉絲。唯品會聘請周杰倫擔任首席驚喜官,不僅迅速拉高了產品檔次,還快速產生了爆炸性效果,讓很多年輕消費者迅速轉粉唯品會。

將《瘋狂動物城》中的動物做擬人化設定,讓“獸迷”融入“瘋狂”世界,就能形成良性互動,形成一個常態化追“獸”群體。

優步請佟大為、鹿晗親自當司機,拼車拼到明星,不僅給粉絲帶來了驚喜,也給普通群眾帶來了一種意外驚喜。

除了粉絲經濟外,對于健身圈,此種方式也同樣適用。比如,Soul Cycle訓練結束后,訓練師通常會帶會員去喝杯咖啡,聊聊天;生日送蛋糕;孩子考上大學送T恤等等。這種良性互動,淡化了商業味道,多了“情感”的意蘊,消費者只要掏錢,就能買到“這就是我想要的”的感覺。

“客戶至上”,是銷售人員應該遵循的根本原則。能否從客戶角度思考問題,能否了解客戶的需求,才是決定銷售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自媒體時代,作為消費主體的年輕人的自我意識都非常強,他們購買商品,不僅看重功能,更重視產品賦予的精神層面的滿足。某種商品在撥動消費者心弦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決定下單了!

瞬間抓住顧客的心

古人常說:“得人心者得天下!”作為一名銷售人員,只要抓住客戶的心,就抓住了訂單。

當下,為了購買到心儀的商品,消費者往往會線上線下對同類商品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讓他們苦惱的不是買不到合適的商品,而是挑不到自己最中意的商品。由此可知,賣方只有吆喝有道,才能贏得關注,促進成單。

一個賣盆子的攤主,在人流聚集時,故意在不經意間將手中的盆子大力拋在地上,還不小心踏上幾腳。結果,聲音很大,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踏上幾腳之后,盆子居然沒有變形,圍觀者看到了盆子的結實性。而“結實”二字恰好是人們購買盆子的前提。對盆子有需要的人們不經意間就會看看盆子,攤主靠著察言觀色的本事,迅速瀏覽了一下周圍人的表情,就能找到可能購買的人,對其展開針對性的推薦。一旦做成第一單,第二單自然也就來了。

攤販銷售產品的策略確實令人佩服:先用假裝盆子不經意掉落的響聲吸引路人;然后采用踩盆子的方式,展示盆子的結實與優質,進而獲得了路人的認可。這里,抓住路人對盆子“結實”的需求,是銷售盆子最重要的先決條件之一。

如今,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多數消費者都喜歡比較,只要聽說某家店感覺不錯,某款商品效果好,就會毫不猶豫地光顧,甚至還會叫上三五個好友一起去。事實證明,越熱鬧的店家,越能吸引更多的人進去一探究竟;而那些門可羅雀、氣氛冷清的店鋪,只會讓消費者敬而遠之。

營銷成敗的關鍵在于是否擅長經營人氣。人氣不旺,即使店面再寬敞,裝潢再漂亮,都是白忙一場。如同打保齡球一樣,如果隔壁球道都熄了燈,只有自己玩的球道亮著燈,相信玩者下次多半都不敢再上門了;反之,如果左右球道都人聲鼎沸,玩者也會精神百倍,樂此不疲,今后可能還會再來。由此可見,營銷的重點就是,想辦法把客戶聚集過來,吸引客戶,抓住他們的心。

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抬眼望去,看到某種產品,心中會出現一個聲音呼喚自己:“這件商品給我的感覺就是我需要的。”如同很多人想擁有一款新的華為、蘋果等手機一樣,因為新款手機確實更了解消費者的習慣。

使用搜索引擎時,人們經常會有思維的定式,比如百度,簡潔方便,易于操作,給我的感覺是“這就是我需要的搜索引擎”,因此我很喜歡使用,不管查找何種資料,都會在百度中查找。

由于工作的關系,我比較重視時間和效率。如同一款出色的產品,很多時候并不需要華麗和復雜的表象,觸動“人心”才是重點,這一點跟百度搜索給人的感覺是一樣的:每個人都能操作!一個搜索框,幾個簡單按鈕,默認值巧妙,對信息只做一次請求,不僅為用戶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還用“用心”贏得了用戶的心。

產品要想抓住人心,首先就要具備出色的品質,其次還要大力進行推廣。要想達到良好的營銷效果,就要在客戶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將其吸引過來。當年某涂料公司老總,面帶笑容地喝下涂料,產生了極大的新聞效應,用“安全”這個全面關注的熱點為營銷點,抓住了眾人的眼球,引起了社會關注!

如果一個人給你提供了很多貼心照應,你一定不會反感這個人,商品也是一樣!其功能設定,如果每個細節都是為你量身訂制,都是你想要的,你自然也就沒有理由不選擇它!

在購買行為產生之前,很多顧客都會存在一種想法——我買這種產品,能滿足什么需要?而要想抓住客戶的心,就要關注消費者的以下幾種心理需求:

1.想要得到的。比如,消費者一般都想要獲得健康、時間、金錢、安全感、贊賞、舒適、青春與美麗、成就感、自信心、成長與進步、長壽等,抓住這幾點,基本都能將他們吸引到自己身邊。

2.希望成為的。消費者一般都對自己有一個期望,比如,希望自己成為好的父母、易親近的人、好客的人、現代的人、有創意的人、富有的人、有影響力的人、效率高的人、被認同的人……以這些為著眼點,為自己的產品附加上這些價值,就能將人們吸引過來。

3.希望擁有的。在這個追求個性的時代,為了追求標新立異,很多消費者都喜歡別人“沒有”的東西,或者比別人“更好”的東西……因此,只要你的產品滿足了消費者的這些心理需求,同樣能抓住他們的心。

體驗VIP般的感受

什么是VIP般的感受?舉個身邊的例子:

水果店的傳統銷售模式是:消費者到市場買水果,選擇自己要買的水果,老板裝上塑料袋并稱重,消費者付錢,之后就可以直接拎走。

水果店的新型銷售模式是:在水果專賣店里,消費者挑好自己要買的水果,在消費者支付了錢之后,老板不僅會應消費者的要求將水果切成小塊,還會配上小竹簽,裝進塑料盒;最后,還會滿面笑容地問你“要加什么醬”,這樣消費者拿到手的水果似乎格外甜。

再舉個新式手機的例子:

過去,新手機出廠時都會自帶一張塑料膜,但這層膜沒有保護作用,為了減少手機的日常磨損,消費者需要另外購買保護膜。

如今,手機設備迭代速度非常快,從2.5D屏到曲面屏再到全面屏,手機貼膜的難度節節攀升。為了解決消費者貼膜難的問題,vivoX20在出廠時便會自帶原裝高清膜,并承諾提供終身免費貼膜服務。

……

上面,無論是水果店的新型銷售模式,還是手機自帶貼膜,都是尊貴的VIP體驗!

VIP的感覺是消費者真切想體驗的,尤其是在付出少量的金錢即可享受的情況下,這就好比一個人用1元錢卻買到了價值10元錢的產品。這種感覺,會讓部分消費者產生占“便宜”的“竊喜”。

經常觀看網絡視頻和影片、直播的人都知道,VIP可以享受更多的權利,觀看最新的視頻和直播。如果不花錢即可享受一次VIP的待遇,使用時自然就會產生一種做VIP的“驚喜”感,一種成為長期VIP的沖動。同樣,這種方法也適用于網站、網游等方面營銷,效果也很明顯。

如今,體驗營銷已經逐漸成為部分商家不可或缺的營銷手段,長時期使用體驗營銷后,很多商家都切實取得了較好的市場回饋。

在眾多營銷手段中,始終不可以忽略的就是品牌。因為只有抓住品牌,才可以考慮運用何種營銷手段。沒有經過考驗并形成品牌的產品,無法形成像蘋果等品牌的良好的使用體驗感,無法給消費者帶來超強的個人感受,也無法讓其產生使用它的VIP感覺。

就好比購買了蘋果產品,意味著購買了最先進的技術、最完美的工業設計和最佳的使用效果。良好的品牌體驗感,已成為商家與消費者之間最為重要的連接線。從某些方面來講,良好的品牌體驗感恰恰是商家與消費者最重要的情感連接線,這與“多數消費者都是感性消費”相對統一,也是品牌營銷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農夫山泉的“做大自然的搬運工”的情懷牌,讓其品牌營造出了一種VIP般的感覺,即將大眾對青山綠水的渴求融入廣告片,直擊大眾人心;其廣告設置“5秒可跳過”功能,更讓人們不花錢就能體驗一次VIP的感覺,贏得消費者的口碑,成為討論的焦點和標桿。

直抵人心的往往是情感,在營銷中這可以說是直擊“痛點”、打開“賣點”的開門鑰匙。用情感體驗的方式俘獲人心,可以讓每個人都享受到屬于他的VIP待遇。

蘋果和農夫山泉兩家企業,運用“情懷牌”,強調用戶體驗,迅速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為自身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力和效益。那么,如何讓用戶產生VIP般的感覺呢?

1.管控好消費者的預期。要想打造超預期的消費者體驗,首先就要搞明白消費者的心理預期。消費場景不同,消費者的態度和心理預期也會不同。比如,高檔商品,消費者往往在乎的是身份、面子、尊崇,對于質量、服務等方面的心理預期值就比較高,因此就會以更嚴苛的標準、更挑剔的眼光來進行評判。

再比如,低收入人群到餐飲店就餐,他們看重的一般都是便利、實惠和自在;機場、高鐵、電影院等處餐飲門店,消費者對于時間要求高,外帶打包需求大,對價格不太敏感。要想給消費者提供VIP般感受,商家就要充分認知消費者預期,了解消費者的關注點,根據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及時調整營銷策略,管控好消費者心理預期。

2.打造服務差異化。要想打造超預期的消費體驗,就要從服務的差異化入手,打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品牌化服務。差異化的品牌服務是形成消費者超預期體驗的關鍵。為了創造差異化,商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站在用戶角度想問題。要想贏得消費者,就要跟用戶互換角色,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針對消費體驗的各個環節進行設計,制訂標準的服務流程和規范。比如,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等國際化餐飲企業都制訂了嚴格的服務標準;為了檢查標準是否執行到位,為了檢核門店的標準執行和落實的情況,他們還會聘請第三方公司作為神秘消費者進行暗訪。大數據的運用,讓消費者的消費體驗都可以被系統記錄和追蹤,消費者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反饋和提出建議。

(2)比對手多做一點。企業的運作不能閉門造車,必須了解競爭對手的所作所為。如今,為了提升滿意度,就要比對手多做一點。比如,提供免費茶水、果盤等服務。炎炎夏日,消費者剛走進店門,就可以為他們先送上一杯冰鎮酸梅湯,讓消費者消暑清涼一下。當然,在微信廣泛運用的今天,還可以開發微信公眾號的延伸功能,給消費者提供不同的生活服務指引……事實證明,只要把服務跨界和延伸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生活服務,自然就能比其他企業多出幾分人情味。

(3)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每個消費者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被尊重。為了給他們打造VIP般的體驗,就要對他們多關注,關注他們未被滿足的個性化需求。平時,商家要認真洞察消費者的言行舉動,找到可以提供服務的機會,為他們提供個性化、專屬的服務,最終給用戶帶來VIP般的感受。此外,要通過服務前、中、后等各個接觸點,與消費者建立起一種友好關系,滿足消費者未被滿足的需求,建立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連接。

一旦擁有別無所求

“值得擁有”到“一旦擁有”,商品帶來的滿足感,就能用“別無所求”來形容!

定位大師特勞特曾指出:“營銷競爭的關鍵是心智之爭,而非市場之爭,只有獲得消費者內心認可的產品和服務,才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當下,“賣感覺”在市場營銷中已經大行其道,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比如,紅星二鍋頭酒與京味文化緊緊捆綁在一起,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游長城,吃烤鴨,喝二鍋頭”,成為典型的京味文化的代表。

小酌一杯二鍋頭,在潛意識中體驗老北京文化,形成“品酒、品京味文化、品人生”的意境,把小酌一杯二鍋頭變成了一種文化享受,更加直抵人心。猶如人生之三味,繁華喧鬧背后,是人們渴求的體驗,這種感覺讓人渴望,“一旦擁有,別無所求!”

“一旦擁有,別無所求”,這句話對于80后、90后這兩代人并不陌生。在2003年,經過航天相關部門的苛刻檢測,飛亞達表脫穎而出,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號,始終為中國航天員提供執行任務用表和地面訓練用表,這也讓人們記住了那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詞:“一旦擁有,別無所求。”

航天用表和央視新聞聯播整點報時,二者形成的疊加效應,給人們帶來了一種技術高端、精密的感覺。之后,再經過這段廣告語恰如其分的宣傳,更讓人們覺得值得購買一塊飛亞達手表,購買它是一種品位和品質追求的體現,達到了充分刺激人們潛在購買欲和虛擬所有權的目的。

對于“虛擬所有權”這個概念,很多人都感到比較陌生,尤其是在營銷手段的運用中更是心存疑惑。

參加競拍時,一旦遇到自己早已定下的競拍目標,就會在自己的心理承受底線的基礎上不停地舉牌,跟其他人展開競爭。如果最終被他人競走,就會產生大大的失落感,情緒也會迅速低落,就像“心愛的女人被搶走了”一樣。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失落感呢?原因就在于,在得知有這一拍品的時候,你會產生一種“假如擁有”的心理,并因為這種心理而感到興奮和喜悅,這就是“虛擬所有權”,其不停舉牌就是內心虛擬所有權的真實寫照和下意識行為。舉牌的次數越多,這種心理就會越發讓你難以舍棄,競標的價格也會遠高于過標報價。

對于虛擬所有權在營銷中的應用,行為學家艾瑞里的一句話給了一個很好的解讀,那就是“虛擬所有權是廣告業的主要動因”。只有應用好這種動因,主動營造“值得擁有”“一旦擁有,別無他求”的感受和直觀感,才能達到更佳的營銷效果。例如,汽車要營造出榮耀感和駕駛享受感;化妝品描述出使用后的靚麗;飲料會展現你暢飲后的舒爽;時尚雜志廣告展現的是你模擬過后不同美感的模樣,清新、優雅、華貴等。

“先使用后付款”是運用“虛擬所有權”的典型營銷手段。安利最初的成功,就源自“臭蟲”式的推廣。為了獲得訂單,他們用各種方法軟磨硬泡,千方百計地把組合產品留到消費者家里讓人試用,等試用期結束,再上門取樣品,訂單也就隨之而來。消費者免費使用了產品,在“不好意思”的心理驅動下,就容易產生“反正不貴,就買一些吧”的心理。另外,銷售員上門拿回樣品后,有些消費者還會產生一點失落感,干脆掏錢購買。

“臭蟲”營銷讓安利取得了巨大成功,讓其從一家在地下室辦公的企業,快速成長為年銷售額達到15億美元的大型企業。

由此可見,品牌的成功離不開營造“消費者虛擬所有權”感受,讓消費者在“虛擬所有權”感受中選擇,購買欲中的“占有”欲無疑會更重,讓其在腦海中形成一種聲音:“一旦擁有,對其他商品,別無所求。”

1.用一項服務提升競爭力。“消費者虛擬所有權”是品牌經營成功的前提,有利于企業進占市場,拓展市場。“消費者虛擬所有權”從產品開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項服務、一家公司、一個機構,甚至是一個人。但不是圍繞產品進行的,而是圍繞潛在消費者的心智進行的。它能夠為某個特定品牌確定一個適當的市場位置,在消費者心中占領特殊地位,從而穩固自己的市場。一旦突然產生了某種需求,消費者就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它。比如,在炎熱的夏天突然口渴,消費者就會立刻想到“可口可樂”的清涼爽口;擔心吃火鍋上火時,有人就會立刻想到“王老吉”的降火涼茶……

2.滿足消費者的內在需求。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創造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洞察消費者的內在需求,并在已有的認知里去創新、探索、重組和關聯,最終借助傳播,讓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獲得一個有利位置。要想達到這一目的,首先就要考慮目標消費者的需要,借助之前的市場行業調查、消費者行為調查,了解產品所處的位置;其次根據市場細分中的特定市場,滿足特定消費者的需要,找準市場空隙,細化品牌定位;最后,還要盡力塑造差異,比如,質量、價格、技術、包裝、售后服務等,還可以是脫離產品本身的某種想象。

3.得到消費者的心理認同。要想為消費者打造“消費者虛擬所有權”的感覺,商家就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塑造自己的產品,將定位融入內部運營,得到目標消費者的認同。品牌模式與品牌定位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分別以文字、圖像、服務、活動、聲音、數據等方式體現,并以各種渠道與消費者進行溝通,與消費者建立起一種長期的、穩固的關系。

給消費者24小時“呵護”

最好的營銷,就是創造好的產品(概念),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與消費者的生活形態相符合,達到引發聯想的強烈傳播效果,繼而占領市場。

“白加黑”在研制產品之初,就開始了營銷策劃,分析消費者、分析市場、分析競品,最終推出滿足消費者心理空白、市場空白的出色產品,名稱、特點、功效渾然一體,為同類競爭者設置了天然的競爭障礙。

20世紀90年代,在國內的感冒制藥市場上形成了三家巨頭級別的企業:白加黑、康泰克、泰諾。

康泰克以緩釋膠囊技術,提出早晚各一粒,確立“長效”定位;泰諾提出30分鐘緩解感冒癥狀,確立“快速起效”定位;白加黑提出了“白天服白片晚上服黑片”的概念,將前兩者對感冒藥的定位進行了重新定義,確定“治療感冒,黑白分開”的方法。正是因為這個定義和概念,讓白加黑上市僅180天銷售額就突破1.6億元,贏得了開門紅。

除了白加黑,還有兩個案例很值得研究,那就是肛泰和潔爾陰。肛泰在上市前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發現了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存在的弊端,那就是膏、栓用藥后,藥物常隨大便被排泄掉,致使患者不能得到持續治療,同時由于只能晚上在家用藥,存在用藥不方便的弊端,在白天無法用藥,患者就算痛得不行,但出于客觀原因也只能忍著。

針對這一弊端,肛泰提出了“貼肚臍治痔瘡”這一概念,一天貼一片,24小時持續有效地治療。這一方便好用的新劑型成為榮昌肛泰的最大賣點,再加上幽默的電視廣告、國內首創系列漫畫廣告配上詼諧風趣的打油詩,迅速贏得消費者的好感,取得上市一年就銷售上億元的好業績。

用藥也是一種“享受”,是這種產品成功的關鍵所在!其實,任何商品,給消費者帶來享受,都是其購買的重要理由。商家熱衷利用明星代言進行大面積宣傳,有時還不如簡簡單單地告訴消費者“這個商品是你需要的,可以為你提供24小時服務”。

2018年4月1日,盒馬在北京和上海的25家門店全部實現了“24小時服務”,盒馬再次刷新了行業標準。阿里大數據顯示,淘寶0~4點的夜間登錄用戶為8000萬,餓了么等外賣平臺小訂單占比全天成交12%以上。該服務才上線兩周,北京和上海的夜間訂單就穩步上升,全天訂單量比過去增長一倍,而選擇“加急服務”的消費者高達50%。更值得注意的是,夜間訂單平均單價也高過白天。

在打造“3公里理想生活圈”的過程中,盒馬的物流配送體系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從“最快30分鐘送達”的單一形式,逐漸拓展出“SOS家庭救急”“24小時”和“云超次日達”等服務,滿足了不同消費者不同時間、不同場景的需求。

銷售,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成交并非是銷售活動的結束,而是下次銷售活動的開始。為了將消費者牢牢抓在手里,在成交之后,還要向消費者提供后續服務。

銷售的首要目標是創造更多的消費者而不是銷售量。只有消費者足夠多,銷售量才能足夠多;消費者越多,銷售業績也就越好。記住:大批忠誠消費者是商家最重要的財富。

成交之后,繼續關心消費者,向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服務,既能保住老客戶,又能吸引新客戶。如果消費者覺得你的產品或服務不錯,不僅會再次光臨,還會給你推薦新客戶。就算失去消費者,也要繼續不斷地對他們表示關心,了解他們對產品的看法,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及時解決銷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事實證明,商家與消費者保持密切關系,可以戰勝所有的競爭對手!為了讓消費者享受到全天候的服務,商家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做起:

1.與消費者定期聯系。商家需要多長時間拜訪消費者一次?要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重要性、問題的特殊性、與消費者熟悉的程度和其他因素,使用不同的拜訪頻率。根據消費者的重要程度,可以將他們分為ABC三類,不同的消費者要使用不同的拜訪頻率:A類消費者,每周聯系一次;B類消費者,每月聯系一次;C類消費者,至少半年聯系一次。當然,商家與消費者聯系的方法也可以多種多樣,除了親自登門拜訪外,還可以給消費者打電話、寫信、寄賀年卡片等。

2.正確處理消費者的抱怨。銷售過程中,總會遇到消費者的抱怨,即使產品質量好,愛挑剔的消費者也會發出這樣那樣的抱怨。松下幸之助說:“消費者的批評意見應視為神圣的語言,任何批評意見都應樂于接受。”只有正確處理好消費者的抱怨,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1)感謝消費者的抱怨。消費者向商家投訴,商家就有機會知道他的不滿,并設法予以解決。如此,不僅可以贏得一個消費者,還能避免他向親友傾訴,對商家造成更大的傷害。

(2)仔細傾聽,找出抱怨點。讓消費者暢所欲言,把所有的怨憤都發泄出來,這既可以使消費者保持心理平衡,又能發現問題所在。急忙打斷消費者的抱怨,為自己辯解,只能火上澆油。

(3)收集資料,找出事實。處理消費者的抱怨的原則是:站在客觀立場上,找出事實真相,公平處理。如果消費者的抱怨有夸大的地方,商家要收集有關資料,努力找出事實真相。

(4)征求消費者的意見。一般來說,消費者的投訴都屬于情緒上的不滿,只要商家重視起來,多同情他們,他們的不滿就會得到宣泄,怒氣也會消失。這時,商家可能只要象征性地做一點補償,或什么都不用做,抱怨就能很快消除。

3.為消費者提供多種服務。銷售是一種服務,只要商家樂于幫助消費者,就能跟消費者和睦相處;為消費者做一些有益的事,就能營造出良好的氛圍,促進營銷工作的順利開展。服務就是幫助消費者,除了售后服務,商家還可以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幫助。比如,可以向消費者介紹一些技術方面的最新資料,邀請消費者參加一些體育比賽,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城| 中宁县| 巴青县| 惠来县| 门源| 固阳县| 苏尼特右旗| 寿阳县| 涟水县| 丽水市| 浮山县| 牡丹江市| 浙江省| 三原县| 文山县| 隆安县| 民权县| 惠州市| 东宁县| 哈巴河县| 玉林市| 宣城市| 稷山县| 恩平市| 满城县| 大荔县| 鄂伦春自治旗| 乌兰察布市| 青冈县| 罗田县| 呼伦贝尔市| 峡江县| 日喀则市| 呼和浩特市| 新乡县| 卢氏县| 崇左市| 江川县| 云林县| 军事|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