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人都該懂的美學
  • (加)查爾斯·塔利亞費羅
  • 3735字
  • 2020-03-19 16:26:08

美和榮譽

古希臘時期,文化與文學中的一個偉大主題就是對榮譽(glory,希臘文kleos)的追求。在史詩《伊利亞特》中,戰(zhàn)士只有在貴族的搏斗場上獲勝才能得到榮譽。高尚的戰(zhàn)士戰(zhàn)斗至死,如阿喀琉斯(Achilles)與赫克托(Hector),獲勝的那個人就獲得了榮譽,其間包含了贊揚、令人敬佩的畏懼以及名聲。于是,榮譽就具有了一個血腥的維度,并且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nèi),它的典型形象就是一個獲勝的戰(zhàn)士炫耀著染血的盔甲或武器,甚至敵方敗將的殘軀。柏拉圖也難免受到這種對榮譽之迷戀的影響,但是他與其他人尋求培育一種新的傳統(tǒng),即更專注于美與富饒,而非死亡與暴力沖突。相較于最初的荷馬式的榮譽之愛,柏拉圖追求增強人們對美的(beautiful,希臘文kalon)熱愛。他刻畫了理想的、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熾熱的愛人,以取代被頌揚的獲勝士兵或戰(zhàn)士的位置。

在公元前4世紀的偉大對話錄《會飲篇》(Symposium)中,柏拉圖記錄了一場討論愛與美的演講,參與人有女祭司、老師蘇格拉底、曼底內(nèi)亞的第俄提瑪(Diotima of Mantinea)等。我們有理由相信,第俄提瑪是一個真人的名字,因為在柏拉圖的作品中,他使用的很多人名似乎都指向一個真實的人。如果第俄提瑪真是柏拉圖所記載的這場演講的源頭之人,那么在古希臘世界中,甚至在所謂的美學史中,她就是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思想家。

第俄提瑪教導我們,我們首先應該欣賞具體的美麗事物,比如一個具體的美麗肉身。然后,自然而然或者出于本性,我們就會被引向去欣賞更宏偉、更普遍的美。當你愛上一個女人或男人時,你就會開始意識到女人或男人是可愛或值得被愛的。從特殊遷移到普遍是一種意識的進步或成長,理解到這一點非常重要。唐璜曾經(jīng)說,他愛所有的女性但并不愛任何一個女人。因為他的愛起止都在普遍的層面上,所以他并不能理解什么是愛一個女人。第俄提瑪希望我們以愛欲(loving desire)一個具體的美為開始,然后再爬上愛欲的“階梯”,直到我們最終愛上她所謂的絕對之美。第俄提瑪做了下述描寫,以說明如何進入對美之愛的實踐:


要正確地走向這種事情,必須從年輕時就開始走向諸美的身體。要是引領者引導得正確的話,首先,他得愛欲一個[美的]身體,在這里生育美好的言辭。然后,他意識到,無論哪個身體上的美其實與另一個身體上的美都是兄弟,也就是說,如果他必須追獵形相上的美,若還不相信所有身體上的美其實都是一個和同一個[美],就太傻了。一旦心里明白這一點,他就必須成為所有美的身體的愛欲者,必須輕蔑地釋解這種對一個[美的]身體的強烈[愛欲],并相信[這個身體的美]微不足道。譯文引自劉小楓編/譯:《柏拉圖四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第246~247頁。——譯者注

柏拉圖,《會飲篇》


雖然我們從物質(zhì)世界開始探索美,但它逐步將我們引向去欣賞更高級的美。這就好像是說,欣賞一個具體之美的經(jīng)驗能夠打開我們的視野,進而使我們難以抗拒地愛上更高級的美。有些人雖然認為從特殊到普遍的發(fā)展不具有必然性,但至少要承認這種發(fā)展有據(jù)可循。畢竟,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見許多人和事,而若有了所愛之人,我們難道不應該也愛上或感謝這些使其成為所愛之人的人和事嗎?

攀爬柏拉圖的階梯意味著超越對一個具體之美的愛,向上爬,進而愛上一個更高級的美。或許正是因為我們從更高級的美中獲得了快樂,我們自身也能實現(xiàn)成長。似乎當你愛上某個人或某個事物,并從他或它那里獲得快樂之時,你的個性就得到了豐富。舉一個日常的例子,假如你能從加入體育隊伍中獲得樂趣,你就能熟練地使用這個物主代詞:曼聯(lián)(或洋基或大都會)是我的隊伍。許多古代哲學家認為,快樂的特有本質(zhì)就是豐富靈魂;他們同樣認為,疼痛或痛苦的本質(zhì)就是壓縮靈魂。或許這是有道理的:當一個人愛上更高級的美,并從中獲得快樂時,它就屬于自己了,甚至你會穿印有“貝克漢姆”字樣的運動衫。


第俄提瑪繼續(xù)說道:

此后,[這個愛欲者]應該相信,靈魂中的美比身體中的美更彌足珍貴。于是,一旦遇到一個靈魂端正的人,即便興許他不那么青春得如花似玉,[這個愛欲者]也應該對他心滿意足,愛欲他,為他憂心,孕育和尋求諸如此類的言辭,以便會把青年們造就得更美好。這樣一來,[這個愛欲者]就應該被迫去看生活方式的追求和禮法中的美,并看到這美本身整個兒與自身同宗同族。從而,[這個愛欲者]就會逐漸相信,圍繞著身體的美實在微不足道。譯文引自劉小楓編/譯:《柏拉圖四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第247頁。——譯者注

柏拉圖,《會飲篇》

于是,我們就向上爬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并從此刻開始進一步追問“現(xiàn)實的本質(zhì)”,而這是一種解放性的、哲學的、美的覺悟。

經(jīng)過這些生活方式的追求之后,[這個愛欲者]必須引領[被愛欲者走向]諸知識,以便愛欲者自己可以看到種種知識的美。一旦瞥向這美——這種美才豐盈得很,[這個愛欲者]就不會再像個奴仆似的愛上一個東西的美——無論是一個男孩的美,還是某個世人的美,或者某一種生活方式的追求之美——不會再蠅營狗茍,斤斤計較,而是已然[永不回頭地]轉(zhuǎn)向這美的浩然滄海,觀照它,在無怨無悔的熱愛智慧中孕育許多美好甚至偉大崇高的言辭和思想。到了這一步,隨著自身不斷堅實、充盈,[這個愛欲者]就會向下看到某種單一的熱愛智慧本身的知識,這種知識關涉的是下面[要說到的]這種美。譯文引自劉小楓編/譯:《柏拉圖四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第237~248頁。——譯者注

柏拉圖,《會飲篇》

爬到頂點之時,愛自然而然地充溢著富饒,即擁有這種愛的人能誕生出驚人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生產(chǎn)力。愛的最高點是對所有具體形象的最終超越,并且是第俄提瑪所描述的“真實的美德”的完滿實現(xiàn)。

如果他看見美本身,看見純粹、潔凈、精致的美本身——絲毫不沾染世人的血肉、色澤或其他許許多多會死的蠢東西的美本身……他[愛欲者]才不會孕生德性的虛像——因為他沒有被某個虛像纏住,而是孕生真實的德性——因為他被真實纏住。同上,第250~251頁。——譯者注

柏拉圖,《會飲篇》


作為“真正的愛”的完滿實現(xiàn)過程,這個上升之途到達了美,而后到達了真實的美德。它戲劇性地與荷馬式的那種對世俗名譽和支配戰(zhàn)場的欲望形成了對比。這是一種對一系列愛與美進行的令人興奮甚至狂喜的解釋,而它也提出了許多問題,我們稍后就會遇到。在這之前,我們先來闡釋一下柏拉圖對于欲望的觀點。

思維拓展

柏拉圖(公元前428—前348)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在雅典建立了一個學園,即阿卡德米(Academy),如此命名是因為它坐落在一座紀念希臘英雄阿卡德摩(Academus)的花園里。柏拉圖得以保存下來的大多數(shù)作品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展現(xiàn)的,這反映了蘇格拉底曾提過的建議,即研究哲學最好通過面對面的對談來進行。蘇格拉底的想法是,相較于寫作,對談更有利于糾正一個人的誤解,并且讓他對自己的論辯更加負責。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若非柏拉圖或者其他人用文字記下了蘇格拉底的這一觀點,我們就永遠無法知曉它了。

在柏拉圖的作品中,他自始至終都在尋求事物的本質(zhì)、藝術和美的本質(zhì),正義和真理、知識和靈魂的本質(zhì)。柏拉圖反對普羅塔哥拉(Protagoras),以及那些推崇相對主義的人,因為在他看來,相對定義是不可接受的。在對話錄《普羅塔哥拉篇》之中,柏拉圖主要對真理的相對主義理論展開了攻擊。例如,對一個人是真的,但對其他人而言未必是真的。柏拉圖認為,我們應該尋求什么事物的美是永恒的,且它們不會受到流變和無常世界的影響。柏拉圖對美的解釋后來對中世紀基督教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而他對美的頌揚,在意大利文藝復興之中也能找到。15世紀的佛羅倫薩學院宣揚的是徹底的柏拉圖主義,該學院教導:若要得到完滿的真理,就只能對美、真與善抱以熱愛。

或許是受到了第俄提瑪?shù)膯l(fā),柏拉圖在談及美本身時,也將美理解為愛的合宜對象。美的事物需要或者應該讓我們得到愛的喜悅。愛,對柏拉圖和許多古希臘人而言,涉及欲望或愛欲古希臘時,主要有兩個術語表達“愛”,即φιλ?α/philia與ερω?/eros,兩者的異同在許多相關專業(yè)文章中都有所討論。粗略地說,philia與理性更加貼近,而eros與欲望更加貼近。——譯者注(eros,它可能涉及我們所說的性欲)。在接下來的神話或寓言中,愛被刻畫為豐盈神珀若斯(Poros)和貧乏神珀尼阿(Penia)的后代:


所以啊,愛若斯(Eros)作為珀若斯[豐盈]和珀尼阿[貧乏]之子,才落得了這樣一般境地。首先,愛若斯總是貧兮兮的,遠不是眾人以為的那樣既溫文爾雅又美,而是堅硬,干澀,打赤腳,無家可歸,總是躺地上,也沒被子[蓋]——睡門廊甚至露天睡路邊。因有他母親的天性,愛若斯總與需要同居。不過,按照他的父親,他對美的和好的東西有圖謀;勇敢、頑強、熱切,是個厲害的獵手,總會編出些什么法子,欲求實踐智慧和解決辦法,終生熱愛智慧,是個厲害的巫師、藥師、智術師。譯文引自劉小楓編/譯:《柏拉圖四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第233頁。——譯者注

柏拉圖,《會飲篇》


因此,愛若斯充滿了能量且低調(diào),甚至傾向于哲學(對智慧的愛philosophy(哲學)由phileo-(愛)與-sophia(智慧)組成。——譯者注),但同時也意味著一種需要,抑或一種對滿足或完滿的強烈匱乏。一個人所欲求的,往往是他所缺乏的,這是有道理的。從柏拉圖式的觀點來看,如果你現(xiàn)在很強壯,卻還欲求力量就是荒謬的。正是因為我們?nèi)狈γ溃晕覀儗で笏T谶@樣做的過程中,我們的第一步就是面對美自身。直到今天,這種柏拉圖式的深刻主題仍能得到辯護,如果某個事物是好的或善的,那么愛它就是好的或善的。同理,如果你愛美,你的愛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美的。假如正義既是善的又是美的,那對正義的愛似乎同樣既是善的又是美的。我們可以設想,當一個人聲稱自己愛正義時,他或許不能為伸張正義做什么事,但如果他具有權力和真心,似乎就會自然而然地在他的生活或行為之中尊敬正義。

數(shù)個世紀以來,柏拉圖主義者懷著對美德的尊重,以相同的方式為許多類似的觀念背書,比如對智慧的愛本身就是有智慧的。然而,正如柏拉圖在他的杰作《理想國》開篇建議的那樣,對善與美充滿愛是年輕人天生的事業(yè),它并不適合那些滿足于安穩(wěn)現(xiàn)狀的老年人,但屬于擁有無窮的欲望或愛欲之人,無論他們的年紀多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水县| 仲巴县| 左权县| 浑源县| 长沙县| 平定县| 敦煌市| 峨边| 绍兴县| 巴林左旗| 张家界市| 都匀市| 安远县| 泽库县| 锦屏县| 绥德县| 西盟| 银川市| 酉阳| 军事| 汨罗市| 佛山市| 达拉特旗| 吉木萨尔县| 铜山县| 弋阳县| 岳西县| 临潭县| 绥滨县| 德州市| 荃湾区| 秀山| 金川县| 巴楚县| 聊城市| 临漳县| 新巴尔虎右旗| 阿坝| 奎屯市| 南汇区| 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