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促進注意力和參與能力——帶兒童進入共享世界

羅比有一雙棕色的大眼睛,是個生性溫和的17個月大的男孩。由于接受性語言編注:接受性語言(receptive language),與“表達性語言”相對,又譯為“理解性語言”、“感受性語言”。方面的遲緩,他的發展落后了好幾個月。此外,他還有反應過低的問題,當處于陌生環境中時,羅比常會反復做出一些無意義的動作,并且難以參與到活動當中。他的父母盡量多與他互動,但是,為了幫助羅比能夠更充分地參與所有情境且學會以更清楚的方式與父母溝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的父母想知道還可以為他提供怎樣的支持。

正如第四章提到的,DIR/地板時光模式的核心以及幫助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首要步驟都在于參與,也就是進入兒童的世界,并幫助她和別人一起進入共享世界(shared world)。由于注意力和參與能力是孤獨癥的第一個核心缺陷,因此如何在這方面幫助兒童,就成為父母、老師和其他照顧者的第一目標。

第一步是參與

參與(跟隨在注意力之后)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生命早期的大部分學習都發生在互動中。參與能幫助兒童感受到信任、親密和溫暖,也是社交和情緒發展的開端。正如我們在第四章提到,兒童用表情、聲音、手勢等向父母示意,等待他們的反應,借此來學習因果關系及邏輯性,即事情為什么及如何發生。兒童必須在參與狀態中才有可能獲得這種學習經驗。早期參與非常重要,甚至影響到兒童的生理發展。如果我們剝奪了嬰兒的這種參與機會,兒童就容易變得無精打采,且無法順利成長。

一個被孤立在自己世界里的兒童,可能看起來安靜,自我調節很好,放松并自得其樂。但是很多兒童學會說話后告訴我們,他們在前語言階段中常感到孤單,只希望能保持平靜。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體驗到與別人相處的喜悅。不過一段時間之后,雖然學會了與人相處,卻可能因為壓力而短暫退化,或因為過度負荷,而更陷入自我沉迷或自我刺激、固執的狀態。我們問他們在這樣的狀態下感覺如何,他們說感覺比以往更加孤立,一點都不開心。有時照顧者認為把兒童拉進共享世界對于兒童來說太具有挑戰性了,但是如果以溫和、愉悅和信任的方式進行,那么兒童在整個過程中都會覺得有趣。相反,一個孤立、疏離的兒童絕對不會是一個快樂的兒童。

當兒童感受到愉快的關系時,許多基本的能力就會自然產生。與他人之間產生的聯系能夠刺激兒童去觀察和傾聽,并留心感受視覺、聽覺、嗅覺以及其他在自身范圍之外的各種感覺。如果兒童不覺得跟你這個照顧者親近,她怎么可能轉頭注意你出聲的方向、聽你說話甚至想了解你在說什么?如果兒童不對你這個人產生興趣,她為什么要知道你鼻子上的是什么東西?她為什么要知道你頭發摸起來是什么感覺或你的眼珠是什么顏色?

參與也可以幫助兒童自我調節,因為這樣能鼓勵她專注于主要照顧者。聽到父母輕柔的聲音,可以幫助一個過分興奮的兒童慢慢安靜下來;看到父母溫和的笑容,可以讓一個不高興的兒童感到安慰。一旦兒童學會在熟悉的情境中專注于熟悉的人,最后她也將學會專注于陌生人。

兒童因為被制約或因為你不讓她看別的地方而只好注視著你,與兒童想要注視你,因為這樣讓她感到快樂之間有很大的差別。顯然,如果兒童想要與你建立關系,她至少會時不時地想要看著你。如果因為你的笑容太燦爛,使她無法承受而移開視線,她仍然會想要跟你在一起,只不過會多一些羞怯和謹慎。(很多成人在聚會上遇見陌生人,也會稍微轉移一下視線,直到感覺自在。這并非由于他們不懂得愛和親密感。通常害羞的人比善于應對的人更容易建立親密的關系,只不過剛開始時,視線的轉移可以讓他們不會感到無法承受。)通常,兒童若想要與人建立關系,就會自發地去注視別人。如果她不看人,那么她可能會依賴你,通過觸摸或發出聲音的方式享受你們之間的親密感,也就是說,她通過你來加入外部世界。

參與為兒童的行動提供了目的或方向感。例如,一個與你建立了關系的兒童,會想伸手讓你抱或得到一個親吻;或者你戴了一頂好玩的帽子時,他可能會伸手去拿,然后戴到自己頭上,因為他喜歡你做的這些事。當你在做類似的、能引起兒童興趣的事時,他會想要加入。這時,他會想要跟你一起玩,而不再出現四處跳躍、隨意揮動雙手或盯著風扇看的行為。他想要抓你的眼鏡,聽你的抗議聲,或想要打開你的手掌拿到藏著的球。從關系中獲得的感覺和樂趣,使得兒童的行動更有目標且更慎重。

兒童在參與時產生了溝通的愿望。溝通發生于挑逗式的互動、用來制止發脾氣的惱怒、生氣的互動或探索式的互動等,當兒童開始用動作及聲音溝通時,這些美好的事情就會發生。溝通能促使雙方共同解決問題,比如兒童牽著爸爸到玩具區,指著架子并發出"嗯,嗯,嗯”的聲音,用動作催爸爸買玩具給她。不過,除非兒童能夠參與外部世界,成為關系中的一部分,并且體驗到樂趣之后,否則這些情況都不會發生。

參與還可以幫助兒童了解人和物在空間中的正確位置,當父母在房內走動時,她的視線會追著他們。這種空間能力可以幫助兒童理解,當你離開房間時,你其實就在門外的另一邊。當她看不到玩具時,玩具可能就放在玩具盒子里。

接下來,兒童開始學習模仿一些詞語,她投入在你身上以及你們之間關系的情感賦予了某些詞語特定的意義。例如,兒童已經對爸爸媽媽投入了所有愉快的情感,因此說出"爸爸”或"媽媽”,對她而言,就不再只是空洞的聲音,而是傳遞出自己對他們的情感。兒童要學會說"媽媽,抱我起來”,她必須先知道"起來”的意思,或許因為她一向喜歡被抱起來玩飛機的游戲,因此學會了"起來”的意思。由于兒童與主要照顧者建立了關系,"媽咪”、"爹地”、"起來”、"下去”、"來”、"走”這些詞語才被賦予了一定的感情。否則,雖然兒童可能會記住"書本”、"椅子”之類的詞語,但這些詞語對他們來說,并無實質內容,缺乏真實的個人意義。兒童或許可以說出圖片的名稱,或許會仿說,或許會照著書本念或反復背誦書中的內容,卻不能在有意義和互動的情況下使用語言。只有當兒童進入共享世界時,才可能出現真正的溝通。

即使數學之類的學科,也一樣建立在情緒參與的基礎上。后面章節會提到,由于兒童想要多一點這個或少一點那個,她就會發展出數量感,后來不斷地學習更多的數字,這種數量感就形成了系統。不論是最初形成的還是系統化的數量感,都具有情緒的意義,即被賦予了欲望,欲望轉而促使個人參與到外部世界。

至于閱讀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兒童也必須參與到關系當中才能理解她讀到的概念,例如"愛”、"貪心”、"競爭”和"性格”等。如果不能成為關系中的一部分,她或許可以記住一些事實,甚至摸索出一些詞語的意義,不過若想理解自己讀到的東西,并在歷史、文學、科學或其他學科上有進步,她就必須有能力賦予象征符號情緒的意義。

我們想讓兒童在情緒、社會性發展、動作技能、視覺—空間技能、學業技能等方面取得進步并獲得學習的樂趣,就必須將"深入兒童的世界”與"帶他進入共享世界”這兩件事視為必要的基礎。

參與的技巧

或許我們無法充分解釋參與是一個怎樣的過程,但我們可以想一想,怎樣讓兒童參與。許多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父母或照顧者認為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對于那些因屢次嘗試都未成功而感到氣餒的父母,我們只能引述威爾·羅杰(Will Rogers)的一句話:"我從來沒有,我是說從來不會,遇到無法參與的兒童?!痹跒閮和峁┲С?、從事研究及寫作的三十多年里,我總是把至少一半以上的時間放在臨床實踐中。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見過數以千計的兒童,不管這些兒童的生理問題有多嚴重,我從沒有遇到過無法以愉快方式參與的兒童。兒童在語言發展程度和親密感深度上有很大的差異,不過我所見過的每個兒童都有能力開啟參與過程,也都能為獲得與他人相處時的愉悅感打下相關的基礎,并能應對外部世界。

試圖讓一個總在走神或缺乏注意力的兒童學會參與,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受挫的事。有時候,父母只是不停地說話并玩著游戲,根本就像是在自言自語,完全忽略了兒童沒有一點反應。不過千萬不能省略這個階段,因為抓住兒童的注意力是讓他產生與人互動的興趣的第一個基本步驟。到最后失去信心的父母,講話的聲音也失去了感情,因此更不可能吸引兒童。相反,他們必須使聲音充滿活力及期待,同時減慢動作的節奏,因為太快的動作可能會使有視覺追蹤困難的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失去興趣。

感知覺方面的支持也可幫助兒童集中注意力,比如將手臂輕輕放在兒童的背部,隨兒童的呼吸上下起伏。有時一個秋千,不管是彈性纖維做成的,還是照顧者的手臂充當的,再結合動作、有力的觸摸和充滿期待的聲音,都能誘使兒童更愿意參與。盡量同時使用多種感覺刺激以抓住兒童的注意力,這個方法相當有效,作為照顧者應該蹲下身子,跟兒童拉近距離,讓她可以看到你并感覺到你的存在,然后開始將你說的話與你的表情和說話的節奏聯結在一起。一旦你能獲得兒童的注意力,就可以讓她有越來越多的參與。

跟隨兒童的引導

參與的第一步,同時也是地板時光技巧的第一個原則(本書第三部會更詳細說明),就是跟隨兒童的引導,無論他的興趣點落在哪里。不過假如兒童的興趣太不尋?;蛱^特別,或不是我們要鼓勵的內容,那么該怎么辦呢?此時這不應該成為一個關注的焦點,因為唯有加入兒童感興趣的東西、跟隨他的引導,我們才能獲得第一個線索,知道他認為什么重要。等到我們把他帶入共享世界,以及新的事物引起他注意之后,原先的興趣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但是,最初加入兒童興趣的途徑就是和他一起走進他的世界。

如果兒童一直揉搓同一塊布,媽媽可能用簡單粗暴式的語言喊"停止!”,威嚇他不要再做這個動作,或是動手把布拿走,將他的臉轉向她,要兒童看著她,并且給他餅干作為鼓勵。或者媽媽心里想著:"搓布的動作,至少讓他找到一點樂趣和消遣;我來跟他一起搓,看看是否能進入他的世界,了解他會有什么感覺?!苯又赡馨堰@塊布蓋在自己臉上,看看兒童是否會伸手來拿。如果兒童伸出手,媽媽可以把這個過程編成一個游戲,最終誘導他用這塊布搓媽媽的手臂或鼻子,或到她的手里找布。過段時間,他也可以幫"喜歡布”的娃娃發言。

如果照顧者給了兒童另外一件她希望兒童能夠產生興趣的東西,用以分散兒童的注意力,這時兒童可能就會退回到自己的世界,感覺照顧者根本不關心她感興趣的東西。例如,在雞尾酒會上,想要跟一個剛認識的朋友接近,我們大人會做些什么呢?我們應該會先選擇他或她可能感興趣的話題,接著再引領他或她進入我們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兒童也跟成人一樣。跟隨兒童的引導,我們就可以得到線索,知道哪些事會讓她感到快樂和興奮,或能使她冷靜并放松下來,這樣我們就知道該用什么方法接近她,并使她參與到活動里。

這里有一個關鍵點:跟隨兒童的引導,并不是限制照顧者只能做兒童做的事情。在兒童附近模仿他所做的事(揉搓一塊布)之后,你可以慢慢把手移到她正在搓的地方,這時候,她就可能搓到你的手了。因此,在她的引導下你開始進入她的世界,并有可能誘導她與你互動。你已經把手放在她感興趣的地方,不過仍要尊重她搓的欲望。

如果順利的話,她會開始搓你的手,不過也可能不會發生這種狀況。我曾經遇到一個一直搓地板上某個地方的兒童,我嘗試了這個方法,結果他把手移到一旁,開始搓我手邊的另一個地方。因此,我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將手朝著他正在搓的地方移動大約三厘米左右,他又一次移開手。我觀察他的臉,發現他看起來有些困惑,卻又快速看了我一眼,這是他第一次真正看著我,好像在問:"你在做什么?”他又把手移開時,我用最慢的速度把手移向他,就在我正要把手放在他的手下面時,他發出"嗯嗯嗯!”的聲音,我并不想讓他發脾氣,卻也不介意干擾他,因為至少他能注視我一下,且能對我發出有意義的聲音(跟他過去發出的隨意聲音大不相同),這代表他至少知道我的存在,且與我有了一點點連接,即使還沒有太大的樂趣也無妨。

我把手稍微挪回來一些,好像回應了他的生氣,并讓他知道我尊重他有目標的動作。他似乎對我的回應比較滿意,接著繼續搓同一個地方,這時發出的聲音逐漸轉為有節奏的"嗯嗯嗯”。我也以有節奏的聲音加入他,并跟在旁邊學他搓了好一會兒。接著我又開始之前的模式,手挪近他一些,這時他發出一些警告的叫聲。我試了兩三次,每一次都增加一點趣味并露出更多的笑容。到第五次時,他終于碰了我的手,把我的手推開一點點。第八次,當我把手放在他喜歡的那個地方時,他搓了我的手。

接著我們一起進入到"你追我躲”的狀態,因為此時他想要搓的是我的手,而不是地板上的某個地方,我會把手移開一點點,再移向他。有時,他能搓到我的手時,我會輕輕地合上手,把他的手握住,他就會發出聲音要我把手打開,放他的手出來,所以我們有了一個小小的游戲。第二次治療時間,同樣在玩這個游戲時,我獲得了他一個小小的笑容,這顯示我已經進入了他的世界!他可以熱情參與,且有了特定的行動目標。雖然我們還不能持續地進行一系列的情緒示意以及具備共享式問題解決能力,不過至少已經朝著這個方向邁進了。我們已經進到這個過程中的第一個步驟,將他的行動和話語賦予意義,并且讓兒童能順著這個發展方向前進。

嬉戲式的干擾

跟隨兒童的引導只是一個起點。要吸引兒童進入共享世界,需要創造性地吸引她的注意力,了解如何讓她動起來,并且要求她邁出一小步進入共享世界。這里有一個技巧可用來幫助那些非常難以參與到活動當中的兒童,就是介入他以及他想做的事情之間,成為兒童世界中的一個玩耍對象,我們把這個技巧稱為"嬉戲式的干擾”。

例如,治療當中,一個孩子根本不理會我及他的父母,只是重復開門關門。我先觀察他,然后把手放在門上,在他開門時幫他一下。他不喜歡,發出類似"啊”的抗議聲,我把手縮回來。不過接下來我慢慢躲到門后,兒童發出一些聲音并用手輕輕推開我;這時他已有了行動的目標并開始出現互動。正如應對那個喜歡搓地板的男孩一樣,我也以非常緩慢的速度與這個孩子展開互動,并隨時察覺他的反應。采用這種方式,他不會感覺過分,頂多會有一點點生氣,但不至于大發脾氣。慢慢地,情況就變成一種游戲互動場景,最后他會喊出"不要!”。再過一陣子后,他學會說"走開!”同時臉上帶著明顯的微笑,因為他是這扇門的掌控者。我只是參與了他毫無意義的開關門機械式動作,卻能慢慢幫助這個兒童愿意參與,學習做出有目標的表情動作,并賦予有意義的詞語,比如"不要!”"走開!”"別理我!”。

等到兒童獲得共享式的問題解決能力后,她就不再只是專注于重復的活動。上面提到的每一個案例,在6個星期之內,兒童都能放棄重復性的動作,加入到比較愉快的互動活動中。一旦兒童從與人相處中獲得了樂趣,就不再需要自我刺激了。碰到壓力或過度負荷的狀況時,他們可能還會出現重復性動作,畢竟不是所有兒童都能很快放棄。不過也有很多兒童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且轉換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

找出兒童的感覺及動作能力分析圖

單單憑直覺認為什么事能讓兒童開心,并不能進入她的世界。這是一個有系統的過程。首先,照顧者及專業人員必須記錄兒童聽、看、觸摸、聞及動的獨特模式,以了解其神經系統的運作方式。第十一章會詳細說明,兒童(特別是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感覺反應能力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些兒童對于某些觸碰或聲音會出現過度反應或反應過低,也有些兒童對于嗅覺刺激非常敏感,比如,強烈的香水味會讓她情緒失控且想要離開。

為了讓兒童對其所處的環境感到自在,臨床工作者和照顧者必須通過觀察了解:哪些感覺刺激能讓兒童冷靜并做出適當的調節,哪些感覺刺激會激怒他們,而哪些感覺刺激不足以吸引他們?不管兒童的年齡多大,照顧者都必須觀察:以不同方式觸摸他身體不同部位時,兒童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嘗試用不同的聲音,如高頻噪聲、低頻噪聲和正常的人類聲音,以及不同的音量測試,看看哪種聲音比較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每一種感覺都要測試,這有助于你確定帶兒童進入你的世界時應該強調哪一種感覺系統。

下一個步驟是要了解兒童如何理解感覺刺激。例如,早在學會說話之前,某些兒童聽到別人的說話聲音,就會做出好像想要了解他們說些什么的反應,而有些兒童聽到聲音就轉頭而去,好像他們感到難以承受且困惑。有些嬰兒會積極回應復雜的節奏,有些嬰兒則會感到困惑,但能較好地回應簡單的節奏。有些年齡較大的兒童,甚至在能理解許多詞語之前,對于簡單及復雜的聲音,就已經出現類似的反應形態。

兒童在如何理解自己看到的事物上也有個體差異。有些兒童喜歡復雜的視覺信號,比如,對別人同時揮舞著手臂、微笑并轉動頭的動作感興趣。不過也有一些兒童會因這么多動作同時出現而感到壓力,對只包括一個開心大笑的視覺信號會有較好的反應。有些兒童處在有許多兒童共處及擁有很多玩具的熱鬧環境中,會有不錯的表現;不過也有些兒童必須待在一個整齊的房間角落,并只有一個成人(或一個成人加上另一個兒童)陪伴時,才能安心玩耍。

此外,也必須評估兒童動作計劃技能的水平,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觀察兒童的游戲。例如,他是否拿著一個喜歡的玩具車,來來回回推著玩,也就是說,只是重復一個步驟。如果某個兒童走到一個特定的房間,拿起喜歡的娃娃,遞給爸爸,給他一個開心的微笑,然后爬到爸爸的腿上準備玩這個玩具,這就是一個包含五個步驟的行動模式。我們可以依照兒童的能力水平將他們分成三種基本類型:剛開始學習將行動組合在一起的兒童,擁有稍微復雜行動模式的兒童,以及掌握解決身邊問題所必需的所有行動步驟的兒童。

要確定兒童能夠參與的活動類型,就必須考慮兒童的能力已經達到哪個層次。例如,如果她喜歡騎馬,而且有能力進行多個步驟的動作,爸爸可以走到房間另一頭,扮成一匹馬,問他:"你要不要騎馬?”然后期待她能走過來,跳上爸爸的背,拍打著爸爸要他開始走。相反,如果一個兒童只會一兩個步驟的行動計劃,媽媽就必須抱起她說:"我要把你放在爸爸背上,這樣你就可以騎馬了?!边@時兒童就只需要做一個步驟,比如動動自己的腳,要求爸爸開始走。如果兒童只能完成一個步驟的行動,家長就應該從簡單的行動開始,然后再一點一點增加難度。

當兒童的身體被懸在半空中,他們回應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兒童喜歡被拋向半空中的感覺,有些兒童則必須以緩慢且安全的方式才能接受這個動作。這些不同的回應方式決定了照顧者應該如何跟兒童玩"坐飛機”的游戲,比如有些兒童喜歡慢動作,有些則喜歡快動作。有些兒童喜歡跳及旋轉,因為這些動作可以幫助他們組織并協調自己,而有些兒童對于懸在半空中的動作非常敏感,因此照顧者必須以非常舒緩的方式移動。

每個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或每個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都是獨特的個體。(每一個正常發展的兒童也都是獨特的個體,有其各自的感覺及動作模式,極少數極端的例子除外。)照顧者及專業人員若能了解這些特殊兒童的模式(他們往往憑直覺獲知),就能更有效地進入他們的世界。

擴展兒童對外部世界的興趣

想要擴展那些確保兒童在這個共享世界中能夠安全、冷靜和有規矩的能力,關鍵在于先在他們現有的能力層次上滿足他們,然后再從這個安全的基線逐漸擴展開來。只要兒童變得退縮、過度興奮或焦躁不安,你(照顧者)就必須退回到基線,再以更緩慢的速度擴展。如果兒童能夠參與,你就可以逐漸擴展她理解和享受各種感覺刺激及計劃行動的能力。慢慢增加動作難度,幫助只會進行單一步驟行動的兒童進展到兩個步驟甚至三個步驟的行動能力。媽媽連續幾次把兒童放到爸爸背上騎馬,之后再把兒童放在爸爸身旁,趴在地上裝成馬的爸爸可以問她:"騎馬嗎?”很快,或許兒童還被媽媽抱在手上時,就會拍拍爸爸的背,表示她想騎到馬背上。接著媽媽把她放上去,兒童可能會動動腿,想讓馬出發。這時這個過程就包含了兒童兩個步驟的行動計劃,這個計劃體現了兒童很棒的參與能力,并開啟了兒童的溝通能力。

許多有創意的技巧可以幫助兒童參與到關系中并擴展他們的世界。如果父母、其他照顧者及治療師能夠依據DIR/地板時光模式和兒童獨特的神經系統使用這些創意技巧,這些技巧將會被運用得更加成功。設計適合的參與技巧、根據兒童的獨特能力分析圖來跟他玩、帶他攀登發展階梯,都應該是技巧或策略的一部分。技巧可以是自發性互動的一部分,或用來達到特定目標(比如語言或動作技能)的結構性互動中的一部分。

參與的樂趣

通常跟嬰兒玩的許多游戲也都可以用來跟年齡較大的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玩,幫助他們學會參與。不論是否有神經系統障礙以及程度如何,許多兒童都喜歡玩各種"躲躲貓”游戲。如果你(家長)正做出好笑的鬼臉或發出滑稽的聲音,而此時兒童也在注視著你,你就拿一張餐巾紙蒙在臉上,兒童可能只是走開,不過她也可能會把餐巾紙移開,以便看到你的臉。許多兒童喜歡以感覺為基礎的游戲,比如玩坐飛機游戲或一起跳舞,一起跳躍。有時也可以在她跳床墊(或沙發)時,握著她的手,讓她隨著你發出的聲音有節奏地一起擺動,這些做法都有助于她能夠開始參與。

如果每次你靠近兒童,他就強烈地躲避且掉頭走開,這時你可以想:"沒關系!走開似乎總能給他帶來一種樂趣,那我就從這里著手?!备S他的引導,跟他一起成為沒有目標的閑逛者。假如不管兒童做什么事,都能帶給他一些樂趣,那么看看你是否能加深并擴大這種樂趣,使它成為人際關系的一部分。例如,某個在房間里漫無目標走動的小男孩,對某個毯子卻情有獨鐘。他走動時總是帶著這個毯子,于是媽媽開始采取行動,把毯子放在頭頂上,并且緊跟在他后面。他想拉回毯子,而媽媽用力把毯子拽回來一些。他很快笑了起來,開始和媽媽玩小小的拉拽游戲,接著他們一起躲在毯子下面,發出呵呵的笑聲。

引導兒童參與的最大障礙之一是當兒童不想跟他們在一起,即表現出拒絕,或生父母氣時,此時父母內心產生的感受,這種感受往往使得他們想要放棄。其實一個小小的抗議并不是代表真的生氣,抗議和生氣不應該被混淆。試想兒童一向躲在自己的世界,現在有人想要哄她跳出這個私人天地時,小小的抗議是很正常的反應。不過我(格林斯潘醫師)從來就沒碰過任何一個兒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幫助后,還會喜歡無生命的東西勝于人類的世界。同樣,只要采取漸進、緩慢且溫和的接近方式,以及輕柔的碰觸,即使面對一個最嚴重的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也能讓她開始喜歡與他人相處。

不管是不是孤獨癥譜系障礙的兒童,一旦體會到與別人互動的樂趣之后,他們都會樂于并且自然而然地開始尋求更多的互動機會。第一周或第一個月或許比較困難,之后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因此,如果你(照顧者)因為被兒童"拒絕”而感到惱火,不如休整幾分鐘后再重新開始;然后再在堅持干預兒童和她想做的事情之間,試著表現得更滑稽、更有趣,讓自己成為兒童生活中的玩具。如果兒童一開始只把你視為一種無生命的物體,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用來拿到架子上的果汁或玩具,那也沒關系。這個簡單的參與就是建立互相喜愛的關系的第一步。之后會出現更多的情感,你會慢慢體驗到更強烈的歡笑和樂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闻| 泾川县| 台南市| 家居| 平武县| 家居| 翁源县| 新绛县| 淮阳县| 吉隆县| 乌审旗| 祁阳县| 古浪县| 苏尼特左旗| 青岛市| 岑巩县| 和硕县| 泰兴市| 炎陵县| 固原市| 德兴市| 巴塘县| 剑河县| 封开县| 徐闻县| 湘潭市| 修水县| 宿州市| 四平市| 广宗县| 河曲县| 瓮安县| 资兴市| 汝阳县| 洛阳市| 当涂县| 饶阳县| 肇庆市| 北辰区| 旌德县|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