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己人”成了燙手山芋

春秋戰(zhàn)國那么亂糟糟,根子顯然在分封制上。所以,孟子就主張“定于一”,也就是說只有一統(tǒng)天下才能安定。秦始皇將天下定于一,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其實,秦始皇也很重視文化教育,他明說:“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xué)方術(shù)士甚眾,欲以興太平。”當(dāng)時聘有70位學(xué)者,授以“博士”官銜;又為博士召2000名學(xué)生,稱“諸生”。請注意:“博”是廣眾,“諸”是各種各類,并沒有“獨尊”什么的意思。當(dāng)時“博士”不是指學(xué)位,而指秦漢時一種官名,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秦始皇給博士待遇非常優(yōu)厚,對諸生也“尊賜甚厚”。如果能長此以往,秦代歷史肯定得改寫。可是,有位叫淳于越的博士卻反對,說:

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四海,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何以相救?事不師古而能久長者,非所聞也。

這話意思說:商、周之所以長達(dá)一千多年,得益于分封子孫和功臣。如今皇上擁有天下,您子孫卻淪為平民,萬一有人發(fā)起叛亂,誰來相救?不效仿古人而能長治久安的事,從沒聽說過。

淳于博士這一席話顯然迂腐,所以秦始皇大怒,導(dǎo)致“焚書坑儒”—不過,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劍橋中國秦漢史》寫道:

有充分的根據(jù)把它看作虛構(gòu)(頗為聳人聽聞的虛構(gòu))的資料,而不是歷史。總之,似乎可以合理地斷定,在司馬遷用來撰寫《史記》卷六的秦原始記載中并無坑儒之說。他或者是從其他半杜撰的史料中取此說,并不加說明地把它與《史記》的主要史料(秦的編年史)結(jié)合起來,或者更可能的是,司馬遷死后一個不知其名的竄改者有目的地把它加進(jìn)了《史記》。

秦始皇禁一些書、殺一些儒生(包括以長生術(shù)騙他的“方士”)肯定是有的,只不過被夸大。禁書、鎮(zhèn)壓知識分子之類的事情,什么時候都必須反對,但不等于他改革分封制是錯的。

然而,歷史的發(fā)展并非直線型,往往都會有諸多曲折、反復(fù)。秦朝空前強大,卻匆匆暴亡,似乎證明淳于博士的話是對的。漢高祖劉邦在總結(jié)秦亡教訓(xùn)的時候,不能不注意這一點。

因此,他來個折中:一方面保留秦的郡縣制,另一方面適當(dāng)恢復(fù)分封制,即皇族子弟封王,非皇族的功臣封侯。因為“封王”擁有他們自己的政權(quán)和軍隊,劉邦不免擔(dān)心,特地與眾臣訂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意思兩層:一是無論你功勞如何,只要不姓劉就不能稱王;二是沒有劉姓皇帝的批準(zhǔn),非劉姓的人沒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

劉邦疏忽的一點是讓封國掌握軍隊,自治權(quán)過大,諸王勢力迅速膨脹。劉姓諸王日益驕縱,處處與朝廷對抗,甚至公開叛亂。公元前177年,也即漢開國僅僅29年,濟北王劉興居就發(fā)動叛亂,首開同姓王武裝反抗?jié)h廷之先例。3年后,淮南王劉長又舉叛旗。為此,博士賈誼上《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策》),大聲疾呼:我看天下形勢,可以為之痛哭的有一個問題,可以為之流涕的有兩個問題,可以為之長嘆的有六個問題。他形象地說:把火放在柴堆之下,自己睡在柴堆上,只是火還沒燃燒起來,就自欺欺人說平安無事。當(dāng)今形勢,同這有什么兩樣?危害王朝政治安定的首要因素,是諸王企圖叛亂。為此建議:在原有諸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諸侯,削弱他們的實力。

漢文帝劉恒十分欣賞賈誼的建議,但他當(dāng)時的主要精力在穩(wěn)定政局,恢復(fù)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皇權(quán)和王權(quán)的矛盾,或者說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沒解決,危機繼續(xù)發(fā)展。接著,漢景帝劉啟繼位后,御史大夫晁錯又上《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其反遲,禍大。”劉啟采納晁錯這一建議,以各種罪名先后削去楚王的東海郡、趙王的常山郡和膠西王的6個縣。

這一改革引起極大震動。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諸王非常不滿,尤其是劉邦之侄吳王劉濞。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曾因小事紛爭用棋盤打死吳王的兒子,他早就懷恨在心。公元前154年正月,他發(fā)動同姓王大叛亂,參與的有7個王,所以史稱“七王之亂”。劉濞發(fā)兵20萬,號稱50萬,同時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jié),用“清君側(cè),誅晁錯”的名義進(jìn)軍京城,想取代劉啟。3個月后這次叛亂被平定,劉啟又借機削減諸王領(lǐng)地,把諸王任免官吏的權(quán)力收回。柏楊評論:

七國之亂是一個重大的轉(zhuǎn)捩點,如果七國勝利,中國勢必回到戰(zhàn)國時代的割據(jù)局面,互相吞并,戰(zhàn)爭不休。七國失敗,使西漢王朝順利地通過瓶頸,統(tǒng)一形勢更加堅固。劉啟乘機收回各封國的行政權(quán)和軍權(quán),在封國掌握大權(quán)的不再是“封王”,而是“國相”(封國的宰相),國相由中央政府派遣。中央政府遂成為真正的大一統(tǒng)政府,有能力作更多的貢獻(xiàn)。

從此諸侯王只是名義上的封君,再沒有政權(quán),但那些諸侯王仍然在伺機而動。如何才能讓諸王不再謀反呢?在西漢建國70周年之時,我們目睹到這一改革的進(jìn)一步深化。

漢武帝劉徹繼位時仍有26個封國,并仍然為非作歹,只是沒公開反叛而已。正如大臣主父偃所說:“今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jié)萌起,前日晁錯是也。”所以,必須徹底消除封國的隱患。

古今中外貴族大都驕奢淫逸!莫扎特根據(jù)法國作家博馬舍喜劇《費加羅的婚禮》改編的歌劇,前幾年還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劇中費加羅對他貴族主人抱怨:

因為你是一個了不起的貴族,所以你就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天才。事實上,你除了花過一點力氣出生以外,什么都沒有作。

如果一定要說諸侯王出生之后還花過一點力氣作過什么的話,那主要就是吃喝玩樂,一不高興還可能叛亂篡權(quán)。如果說劉邦沒看到這一點的話,劉徹是看得很透徹了。只因畢竟是“自己人”,劉徹及后來的帝王在這方面的改革都不可能徹底,它還是常常釀成“家天下”覆亡的重要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安| 雅安市| 威信县| 泸水县| 玉溪市| 奉化市| 囊谦县| 洛宁县| 庆城县| 镇赉县| 合山市| 贵德县| 霍山县| 祁东县| 万山特区| 白水县| 河间市| 东宁县| 安庆市| 抚顺市| 本溪| 称多县| 台山市| 荔波县| 宜州市| 旺苍县| 洪湖市| 淮北市| 油尖旺区| 那坡县| 海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达日县| 钟祥市| 汾西县| 清流县| 邯郸县| 涪陵区| 昔阳县| 江门市| 卢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