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十年一瞥:穆天子伐犬戎
周穆王姬滿上任之初,改變其父周昭王的作法,不再征伐四方,全力解決國內問題。他為官員制定行政規范,又作《呂刑》,制定墨、劓、臏、宮、大辟五刑,細則多達3000余條,是中國流傳下來最早的法典。
國內安定后,姬滿開始對外擴張。犬戎是北部的游牧民族,有學者說他們與羌、昆夷、鬼方、獫狁等古籍中的民族實際上是同一族,只不過有著時間、地點、音譯、誣稱以及個別支派不同罷了。犬戎與周的關系時好時壞。周初他們曾參與武王“翦商”戰爭,屬于“荒服”即3000里內的方國,只要經常向周王室進貢方物特產即可。但現階段關系惡化,主要是姬滿對犬戎采取主動攻勢。大臣祭公謀父反對,主張實行文王時“耀德不觀兵”的國策,姬滿不同意,執意親征。前964年春,姬滿率軍進擊陽紆,戰爭經過不詳,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結果,“自始荒服者不至”,即邊遠方國不再朝見周王,周王朝在外族中失去了威信。卜憲群《中國通史》評述:
周穆王西征之后,戎狄部落反而更加強大,反過來不斷侵擾周朝,出現了“戎狄交侵,暴虐中國”的局面,周人深以為苦。周穆王死后,依次即位的是共王、懿王、孝王、夷王,他們被稱為中期四王。中期四王僅能守成,周王朝的對外政策由主動進攻,變為以防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