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青牛宮

11,齋飯

果然是望山跑死馬,小山看著不遠,也足足用了一個多時辰才走到山腳下。

幸好途中西門庸聽到了他肚子咕咕叫聲,讓小金嫂子給他找了幾塊糕點墊肚,不然估計得餓壞了——畢竟現在他還是個嬌弱的病人。

因為提前安排了下人打前站,早早把香火禮單奉到了青牛宮,等車隊到達山腳時,山門內早有一二十個老少道士道姑列隊迎了下來——畢竟出手這么闊綽的香主還是很難遇到的。

領頭道士挽著道士髻,髻插玉簪,手持拂塵,衣袂飄飄,頗有幾分仙風道骨。再看其余的道士道姑,一概唇紅齒白,身材修長,軒昂俊逸,品貌非凡。

第一眼看到,便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使人不自覺地生出幾分親近信任感來,心情愉悅。

道士道姑,一個個俊男靚女,不似塵世凡人,俱是神仙般的人物。

這青牛宮果然不簡單!

才幾眼功夫,西門卿居然生出一種留在這里,再也不走的想法。

方丈率先向行動不便的西門達施禮表示歡迎。

方丈這一稱呼,原本就是道觀里最高負責人的官方職稱,意指道士修行在一丈之方居室內,到了南朝,佛教大興,方丈一詞被佛教搶了去。

西門庸安排好人手,抬西門達上山的,看車的,搬運還愿貢品的,井井有條。

一陣喧嘩后,眾人棄了車駕,在道士們的引領下沿著蜿蜒的山道向半山上的道宮走去。

從半山腰起,青松屈曲,翠柏陰森,紅墻金瓦,青牛宮,三清殿,太乙殿,驅邪殿,北極殿,九天殿……

鳴鐘擊鼓,幢幡寶蓋,古藤老樹,石桌石凳,香煙氤氳,一排仙氣繚繞。

青牛宮名聲鵲起是近幾年的事,之前府里的人大多都沒有來過,此時都很好奇。一個個在道童侍從的前迎后引下,在一尊尊神像前虔誠地磕頭上香許愿,然后往功德里塞上一點一滴積攢的辛苦錢做孝敬。

帶領他們的大小道士道姑心里樂開了花。

青牛宮,顧名思義,主要供奉的是青牛神。

青牛神,自然是馱著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耳出關成仙的那頭老黃牛。正殿青牛神像旁,當然更少不了太上老君的這個開山鼻祖。

西門闔府的人都知道,這次卿哥兒大難不死,完全是因為小夫人誠心打動了這兩位神仙的結果。

第一炷香自然先由這二位神仙享受。

由下人抬著的西門達率先微微顫顫地上了香。

接著是虔誠的小夫人,跪在蒲團上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起來時額頭都紅了。

隨后,西門庸夫婦也在神像前跪了下去,只聽西門庸認真地喃喃道:“西門府養子庸,萬分感激太上老君,青牛上神救舍弟性命。庸愿用十年壽命乞求上方神仙再施恩澤,保佑舍弟卿哥兒一生康健平安,永享富貴。”

西門庸的祈禱聲,不大也不小,剛剛能讓身邊人聽見的程度。

子不語怪力亂神。

作為一個標準的讀書人,又深知這青牛宮快速崛起的底細,西門庸打心底對這些所謂的神仙嗤之以鼻,神龕上的神像,不過是一些哄騙愚夫蠢婦錢財的爛草污泥而已。一萬個不相信鬼神之道的他之所以把祈禱的話說出來,讓人聽見,自然是想告訴大家:我對卿哥兒是真的好,神仙可以作證!

這是一種表態。

很多時候,表面表態比實際行動更重要。

這一番祈禱,果然贏得了所有在場之人的敬佩與贊嘆。

磕頭后的西門庸站起來將三炷香遞給了在一旁殷勤接待的方丈。這個頗有神仙姿態的方丈也連連夸贊西門庸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有赤子之心。

最后,所有人都看向西門卿。等著西門卿完成最后的跪拜上香儀式。

對眼前這些神像,西門卿已經沒了先前的敬畏向往之心。他已經看穿了一切。

前世無神論教育雖說已經深入骨髓,也看過不少揭穿所謂神跡的科教片。穿越奪舍、靈魂附體,一旦親身經歷,對以往堅信不疑的認知無疑是一次顛覆性的重擊。

或許是有神仙的吧?

基于這樣半信半疑的認知,當他第一次看見這些道士道姑時,居然產生了一種問道修行的沖動。

當他忽然發現,這些道士道姑們,在看到西門府供奉的豐厚貢品時,流露出來的眼神,就像惡狗看見了骨頭一般,怎么也掩飾不住,西門卿就知道這些人他喵的就是一群騙子,一群文具盒——裝筆犯。

就像后世那些完美包裝的大明星一樣,從形象到人設,幾乎全都是包裝出來的。

只是這青牛宮的道士們的包裝水平,表演技能還不能夠和后世的專業團隊相提并論,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只能糊弄一下這個時代的人,想要亮瞎穿越人士的鈦合金狗眼還是不夠的。

對跪拜禮嚴重不感冒,享受了祖宗的余蔭,祭祀時跪一下尚可,可讓他跪拜一群神棍裝比犯……

呵呵,敬謝不敏。

面對著來自西門達小夫人期待的目光,西門卿只能故作沒看見,自顧自地欣賞墻壁上的油彩畫。一邊看著,一邊想要從神像跟前走開,躲得遠遠的。

眼見西門達的不悅已經擺在臉上,就要發火,小夫人連忙拉住了西門卿,細聲軟語地哄道:“卿哥兒乖啊,這次你能撿回一條命,全靠青牛神保佑,做人要心懷感激,知恩圖報。乖,聽小娘的話啊,給青牛神磕三個頭,以示感謝。回家后,小娘給你糖吃。乖乖,聽話啊。”

得,看來擺脫不了三歲小孩的定位啊。

西門卿眉頭微皺,但看到小娘用哀求的眼神,他還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拒絕。

有些東西要堅決杜絕,尤其是跪拜禮。

跪,本是跪坐的意思,就是席地而坐。雙膝著地正身,是椅子出現之前的坐姿,也叫正坐。

從先秦到五代,站立時行揖禮,跪坐時行跪禮,也就是彎腰匍匐下身子,表示敬意、感激。對方也會對等的叩拜還禮。無論君王還是百官,都是平等相互的,來而不往非禮也。只分主次,不分高下。

祭拜天地祖宗時才是單方面的,因為天地死人無法還禮。

在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框架下,到了宋朝,大長腿的凳子椅子徹底取代了小短腿,席地而坐逐漸廢棄。作為正襟危坐的副產品跪禮出現了變味,互相叩拜禮節不對稱起來。坐者高高在上,跪者五體投地,匍匐在人腳下,在文人眼中,充滿了屈辱的意味。于是,跪拜之禮也隨之廢除。

除了祭拜祖宗,天地,只有投降認罪時才會行跪拜禮。

一個敬畏,一個屈辱。

蒙元取代宋朝之后,推行種族歧視政策,把全國各族人民劃分成四個等級。

但這還不能夠樹立起皇權的高大地位,因為蒙古人本身尊卑觀念就比較淡薄。于是又推行了跪拜禮,把皇帝捧得高高的……

從此,從上到下,越跪越多,一發不可收拾,泛濫成災,從元到明到清,跪軟了膝蓋,跪斷了風骨,跪絕了精氣神,再也沒有真真正正地站直過。

神仙,也在天地祖宗之列。

如果是真的神仙,西門卿不介意獻出寶貴的膝蓋。可是,剛剛識破這些道士就是在裝神弄鬼騙錢,確認了面前就是一座假神仙,還要獻身,那就是腦子有病了。

要堅持,難免拒絕。

合理拒絕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西門卿不想讓對自己關愛有加的小娘傷心難過,但也不想委屈自己,在這個底線上讓步。

還真有些為難人。

微一思索,西門卿從小道手中拿過三根香,點燃,雙手握在一起沖著神像拱手三下,心里默念道:蒼天在上,若真有神仙,當撥亂反正,讓靈魂各回其體,各歸其位,然后插進香爐。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前世再怎么貧困潦倒,自由度還是有的,現在,再怎么富貴逼人,也只是和周圍相比較。如果和后世相比,但就生活中的吃喝拉撒來說,就連最偏遠的小山村都不如。

體驗了這么久的古代的生活,雖然已經習慣了這種簡單簡陋的生活,但習慣,并不代表他能接受,不代表他不懷念前世的種種享受,更何況,現在這幅身體的糟糕程度,讓他實在生不出心甘情愿留下來的興趣。

上過香,代表著還愿儀式的完成。盡管不算太完美,已經成了事實。

一邊的方丈看出了父子之間的矛盾,看在那份厚重異常的供奉禮品上,連忙念了幾聲無量天尊,又說了些神仙大度,不會與凡人斤斤計較的話,將一場父子間的矛盾消弭于無形。

“道長,聽聞貴宮的張仙送子非常靈驗,有求必應,我家大兒媳婦過門已有五載有余,至今還沒有顯懷,可否讓我家兒媳也去拜上一拜?如若靈驗,必有厚報。”小夫人及時地提出話題。

方丈不動聲色的看西門庸一眼,笑道:“福生無量天尊,夫人莫急,爾等遠道而來,旅途勞累,不若先到客舍稍作休息一番,少爺,小姐但有所求,自會安排合適的人引領他們去上香。”

小夫人見西門達和西門卿都有些精神不濟,連忙道謝。

一行人,在方丈的親自陪同下到了后廂的一處客舍里。

方丈陪著說了一些青牛宮的神仙事跡,道童上了四葷四素八個道家養生菜,每人一碗八寶養生茶,一小碗白米飯,方丈重點介紹了一下四個葷菜:陰陽魚,太虛丸子,乾坤蛋和陳皮雞。然后實時退了出去。

一家人一起吃了個團圓飯。

西門達由小夫人扶起半坐在輕塌上,潘小金拿著碗筷給他喂食,西門庸殷勤地夾著菜,或是詢問,或是說著湊趣的話。

這也是穿越后,西門卿第一吃到可口的飯菜。更別提,那小小的一份白米飯。

陽谷地處魯西平原,是重要的小麥種植區。不產稻米,而這個時代因為交通運輸不便,成本高昂。除了南方來的官人客商,整個陽谷縣吃過大米飯的也沒有幾人。所以西門卿再次吃到又粘又香的白米飯,差點熱淚盈眶。

賊老天,古代生活太苦了,我要回到21世紀!

要說吃,還是這些道士們活的滋潤啊。

由此可見,青牛宮的香火何等鼎盛。

對這個時代飯桌文化一無所知的西門卿,在西門達眼里,渾身上下都是毛病:手拿筷子在姿勢不對,夾菜的動作太隨意,享受的樣子太難看……幸虧西門卿只顧著享受和懷念,沒看到老頭苛責的目光,不然,絕對會丟了筷子走人的。

“我吃好了,你們慢慢吃,我先出去轉轉!”

難得遇到一頓可口的飯菜,西門卿本想多吃點,可惜食量有些小,沒吃多少就飽了。愜意的揉揉肚子,精神大好。決定出去好好看看這青牛宮,畢竟,剛才方丈吹的也挺玄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新津县| 庄河市| 巴里| 柘城县| 玛纳斯县| 西乌珠穆沁旗| 淳化县| 昂仁县| 田东县| 西宁市| 阿合奇县| 庆城县| 岚皋县| 宾阳县| 常宁市| 邳州市| 满洲里市| 青州市| 天气| 荥经县| 宁都县| 石阡县| 津南区| 昆明市| 建瓯市| 屏山县| 巨野县| 凌源市| 肇庆市| 甘泉县| 多伦县| 章丘市| 保山市| 昌吉市| 喀喇沁旗| 漳州市| 五华县| 桃源县| 永昌县|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