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4章 擬編新軍

  • 南朝漢祚
  • 醉尋芳
  • 3035字
  • 2020-04-08 09:00:00

正是下午申時左右,劉義符將軍隊改制的相關(guān)草擬章程寫完,走出書房到廊檐上伸了個懶腰,就見何承天滿面紅光,腳步輕快地進了后庭,上前就要見禮。

“何先生可算是回來了,怎么樣?那個蒯廣徽可答應所請?”

“陛下都交了底,臣也是再三勸說,蒯仲度是聰明人,豈敢不從。”何承天笑瞇瞇地回道。

“好!何先生里面請!”

劉義符又轉(zhuǎn)回書房,請何承天落座,喚喬駒子上茶,這才問道:“那草廬精舍以朕觀之,本就是一座書院,只是規(guī)模小了點,但絕非那蒯公一人可以授業(yè),應該還有其他人吧?”

“不錯!有四人在那里教授州中大族子弟,不過寒門子弟也不少,共有兩百來名弟子吧。”何承天噴吐著酒氣,端起茶盞抿了一口,又道:“除了蒯仲度是草廬之主,亦是主課業(yè)者外,其余三人是后來主動前來相助的,有南陽張蒿,江夏黃琬,京兆韋欣泰,皆是博學之士。其中南陽張蒿雖是文士,卻頗好兵略,與江夏黃琬皆五十來歲,可以出仕。”

“那其余三人,何先生可曾見過?若就此將峴山草廬加以擴建,轉(zhuǎn)為官家,這四人是否都愿意繼續(xù)授課?”

“陛下告辭不久,那三人就來了,張蒿與黃琬年輕一些頗有熱情,有出仕之意;蒯仲度與韋欣泰二人皆年已六旬,若轉(zhuǎn)官學授課,他們也無甚異議,但對為官沒甚志趣了。”

那也還不錯,劉義符想了想,斷然道:“這樣吧!有勞何先生再與這四人洽談一次,將書院全面擴建的事規(guī)劃下來,那山谷還是太小了,另選址亦可,還不用耽誤學子上課,所需錢糧人力可與王使君商量。張蒿與黃琬既有意,可帶來行宮謁見一次。”

“臣領(lǐng)命!以臣之見,張蒿可為左司馬掾,黃琬可為十二曹,陛下明察!”

見何承天起身要告退,劉義符取過用時大半日初步擬成的《軍制改良綱目》遞了過去,囑咐道:“這是朕這數(shù)日來的一點想法,何先生拿去與吉、郭二位長史潤色一二,最好請王、高二位司馬也參詳參詳,爭取能夠盡快確立。”

“軍制改良,這可不大容易啊!”何承天接過厚厚一疊文書,隨手拉開看了看,一下就被其中的內(nèi)容吸引住了,連看了好幾面,不由驚訝道:“兵員編制方面改良甚好,這沒問題。可將九品官人法評議人才的品級,設為軍將升遷資序,這倒是妙極,只是……高門官員恐怕會極力反對啊!”

劉義符不以為然道:“朕決意推行此策,而目前中府官員,又有幾個高門出身的呢?”

“這還給軍士將領(lǐng)都定下薪俸?”何承天越看越驚奇,很快看到后面去,又訝然問:“三省九部制?九品十八階?這這這……”

劉義符微微一笑道:“不錯!目前尚書臺、中書監(jiān)、侍中,這不就是三省嘛!十二曹改組一下就是九部,其余承自兩漢的監(jiān)、寺可適當裁撤,何先生與二位長史再厘定以品級,整個制度就完善了。”

“茲事體大……臣不好斷言,還需慎重為是!”

何承天一下變得有點心事重重,匆匆退去。

季節(jié)變換,處暑已過,初秋天氣仍有些炎熱,清晨卻有了一絲涼爽。

卯時初,天色一片烏青,行宮中庭里的侍衛(wèi)們交接換崗,將高挑的燈籠一個個撤去,寬敞的中堂上卻是燈火通明,韓龜壽帶著四名內(nèi)侍先里外查看,很快內(nèi)史左子逸、記室劉怡也帶著今日要朝議的大事章程出來,在廊檐下等著。

“左內(nèi)史!昨日晚間吉長史與高司馬遞進來的幾本文書是否要先給陛下御覽,知會一聲也是好的,以免沒有準備。”

左子逸道:“馬上就要開始了,現(xiàn)在報已來不及,看……”

劉怡聞言回頭一望,就見吉翰與何承天、郭叔融三人并行著出了廂房,而外面十二曹參軍也進了中庭,就剩住得稍遠一點的王公度、高道謹與幾名統(tǒng)軍大將,滯留襄陽的幾郡太守還沒到,于是,劉怡便與左子逸下庭院中相迎。

吉翰左右看看,四面拱了拱手道:“諸位都來得早啊,今天要議的事情可不少呢,現(xiàn)今境況如此,都要成竹在胸才是。”

“籌集錢糧用兵才是首要之事,安陸豐城侯那邊或許要增援一下。”郭叔融沉吟片刻,又道:“現(xiàn)在又提出改制,某認為軍隊相關(guān)的可交由左、右司馬將三軍一并改了,在秋糧收上來之前可以完成。中府全面大改,還是到下荊州了再確立。”

吉翰搖了搖頭道:“這就有問題了,現(xiàn)在立足襄陽,對雍州九郡可以如臂使指,一旦下了荊州可就未必,最好是在襄陽就把諸事都開個頭,先派大將拿下荊州鎮(zhèn)守,是否要定荊州為輔都,這還要看蜀中的情況,何況郢州未下,荊州也不安穩(wěn)。”

“那我等今天能議些什么,整軍?軍俸?田地?這都非易事,就招賢納士稍為好辦,而沒有本土大族支持,這田地的事情如何展開。”

吉翰笑指郭叔融道:“文淵不要急嘛!這一說起來,你都知道如何做了,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諸位諸位!某覺得今天只議一件事就好,那就是整軍!軍俸與田地、符印、中府改制可容后再一步步落實。”

一群軍將、州府官員進了中庭,走在前面的是王公度與高道謹,兩人手中都托著一疊文書,見院中一眾官員都看了過來,高道謹微笑著淡然開口,意示支持。

“陛下親自提案的軍制很好,目前三軍加上新六營,共三萬三千兵,若依新軍制改編,恰好可編六軍,差額六百人,可從州兵中調(diào)入補充,只是相關(guān)的后勤,再到九郡郡兵,后事頗為繁瑣,不過只要做好了,根基就非常牢靠。”

劉義符的草擬提案,是綜合朝中軍制與秦漢以來的軍制加以改良,若是兵力少,地盤小自然就容易,可現(xiàn)在確實有點難辦,其方案是這樣的:

10人一伙,無牙從伙頭旗手,正副伙長各一人,分別為從九品上、從九品下;領(lǐng)“忠勇校尉、忠勇副尉”;分授田、地各十畝;

50人一隊,中伙充牙從伙頭旗手,正副隊正各一人,分別為正九品上、正九品下;領(lǐng)“仁勇校尉、仁勇副尉”;分授田、地各十二畝;

112人一都,配一伙牙從伙頭旗手加二主官,正副都伯各一人,分別為從八品上、從八品下;領(lǐng)“宣威校尉、宣威副尉”;分授田、地各十五畝;

560人一營,配五伙牙從伙頭旗手,正副營侯各一人,分別為從七品上、從七品下;領(lǐng)“宣節(jié)都尉、忠節(jié)都尉”;加設從屬撫軍、監(jiān)軍的右、左從事各一人,領(lǐng)“振威校尉、振威副尉”,正八品上、正八品下;分授田、地二十畝與十八畝;

1120人一旅,配十伙牙從伙頭旗手,正副旅帥各一人,分別為從六品上、從六品下;領(lǐng)“忠武郎將、壯武郎將”;旅右、左參議各一人,領(lǐng)“昭武都尉、振武都尉”,正七品上、正七品下;分授田、地二十五畝、二十三畝;

5600人一軍,配五都牙從伙頭旗手,正副郎將各一人,分別為從五品上、從五品下;領(lǐng)“厲武將軍、厲鋒將軍”;軍級右、左參謀各一人,領(lǐng)“橫野郎將、廣野郎將”,正六品上、正六品下;分授田、地三十畝、二十八畝;

這個編制,水陸步騎、堠戍堡屯統(tǒng)統(tǒng)可用,再往上視出戰(zhàn)任務立行營,臨時差遣軍職為“都督”,統(tǒng)兵一到五萬不等,領(lǐng)將軍銜。自漢以來的雜號將軍太多,且到至今已經(jīng)沒有定式,現(xiàn)設立分界,郎將以下為敕授,將軍以上為制授,三品以上為冊授。

都督行營,以從四品上、下;正五品上、下為基準,為漢制東、南、西、北四鎮(zhèn)將軍,可加授持節(jié),兵力限制統(tǒng)兵五軍三萬兵以下;到這個品級,已經(jīng)可以封授爵位了。

之后以從三品上、下;正四品上、下,依上例為四征將軍,可持節(jié)、開府,兵力限制統(tǒng)兵十軍六萬兵以下;

正三品,冠軍大將軍;

從二品,驃騎大將軍;

正二品,輔國大將軍;

從一品、加特進、拜太尉,封一等侯到頂。至此共九品三十階,就差朝官那一套,可以交給吉翰來完成。

依現(xiàn)制,爵位有侯、伯、子、男四階,每階有五等。公爵不能封,那是要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的。

至于授田地,因為這時代一畝才527.12平米,已比前朝和三國時的“畝”要大一點,但比后世一畝666平米仍小很多,加上畝產(chǎn)糧食不高,所以授田只是士兵和軍官個人的,其家人,那得另行改革田畝制度。

土斷之策其實只是對北方南遷的流民收稅,高門仍惹不起的。先帝在世時都不敢輕易動高門的利益,劉義符可不認為以目前自己這點實力,敢動高門士族賴以傳家的田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西盟| 盐山县| 科尔| 美姑县| 高雄县| 壶关县| 高唐县| 剑阁县| 吉木萨尔县| 色达县| 宜川县| 怀来县| 浑源县| 额尔古纳市| 托克逊县| 寿阳县| 长武县| 防城港市| 徐闻县| 祁阳县| 金川县| 辽阳市| 荃湾区| 博乐市| 越西县| 济宁市| 齐齐哈尔市| 滨海县| 盐池县| 揭阳市| 卢湾区| 三原县| 密山市| 永平县| 柘荣县| 东安县| 珠海市| 邳州市| 稻城县|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