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杯酒踐行,一邊舉行盛大宴會,為皇后接風(fēng)。
前面風(fēng)光無限,后面卻是眼淚婆娑,小娥皇就差咬牙切齒了。
一個過氣的榮陽公主,一個前周之皇后,太后,一個用過的女人,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唐之皇后,本是自己腦袋上的皇冠,這會兒卻戴在了她人的頭身,這皇上簡直是昏了頭,鬼迷心竅。
“皇上口口聲聲,此生心中只我一人,填詞譜曲,珠聯(lián)璧合,你唱我和,天作之和,卻原來都是假的,竟然被這么一個女人一身秀色,幾句甜言蜜語,就搞的神魂顛倒,真是妄為天子了。”
唐主意氣風(fēng)發(fā),小娥皇卻是不依不饒。
“可這榮陽公主為我所用,也是你極力游說的呀,什么捐棄前嫌,什么同仇敵愾,什么揚長避短?”
小娥皇這會兒也不是原來那個弱不禁風(fēng)的樣子了,手里的手帕一摔。
“我讓你用她,是讓她沖鋒陷陣,對付北宋,可不是讓你將其引入后宮,與你同床共枕,引狼入室,這么一個女人當(dāng)皇后,羞煞我了,還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女人間爭風(fēng)吃醋,也就算了,可這小娥皇今天句句如刀刃,很是難聽,怎么也是一國之君,豈能如此目無天子。唐主這臉上有些掛不住了,再加上吃了些酒,皇上的威嚴騰就上來了。
“你懂什么,聯(lián)封榮陽公主為后,就是要化解宋納其為妃的陰謀,封皇后在先,統(tǒng)領(lǐng)三軍在后,皇后領(lǐng)兵北伐,即是御駕親征,皇后在,即聯(lián)在,封后為虛,北伐為實啊,真是女子難養(yǎng)也。“
“既是皇后,豈能不入宮,今日皇上可謂大婚,又焉能不行洞房花燭,耳鬢廝磨?“
小娥皇越想越是委屈,自己16歲便入宮,伺候皇上,等了這么多年,卻是為人作嫁,還是個妃,是個奴婢,后來者卻居上,要搶走自己心愛之人。
小娥皇的樣子,確是讓人憐惜,唐主說起話來,也軟了不少。
“那,是自然,形式還是要走的,誰讓聯(lián)虧欠人家王爺呢,這個女人不好對付啊,除此聯(lián)也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明日聯(lián)即下旨,由皇后代聯(lián)出征,興兵北伐。”
“哼,只怕是那皇后玉體香色,一夜顛鸞倒鳳,皇上便舍不得了。”
小娥皇一語,竟讓唐主無言以對。
“為了聯(lián),為了復(fù)興大業(yè),愛妃暫且忍耐一下,明日個還要去見過皇后,給皇后請安,切記!”
唐主撂下這一句叮囑,悻悻而去。
這么一個皇后,真是攪的四鄰不安,前邊朝堂騷動,臣子們心口不一,議論紛紛,后宮又起火,爭風(fēng)吃醋。
真是不勝其擾,不過想著,這良宵燭光,紅羅錦帳,輕衣薄紗,也許是又一種滋味。
鸞鳳宮,大紅燈籠高高掛,新晉之皇后親自為皇上寬衣解帶,半依半就。少年之榮陽公主,皇上見過,含苞待放,婀娜多姿如芙蓉,婷婷點水如耦合,而今夜之皇后,山花爛漫,郁郁蔥蔥簇擁,點點凝脂鳧水,別有一番景致。
唐主心潮涌動,迫不及待,身腳并用,皇后百般依順。
“今日良宵,可要慢慢地過,細細地品,明兒個臣妾就要與皇上一別,上前線了。”
一番云雨,皇后撫摸著皇上的龍體,慢慢道來。
“哦,此話怎講啊?”
皇上還裝瘋賣傻呢。
“皇上早有上諭,要皇后統(tǒng)領(lǐng)三軍,御駕親征,皇后在,即天子在,我怎敢懈怠。”
皇后將皇上看的透透的,如下棋,走一步,要看三步。
哎呀,瞞不瞞不住了,可皇上還意猶未盡哪,摸著皇后烏黑秀發(fā),戀戀不舍,可又能奈何?一句話,又讓皇上想到了皇后那一身的功夫,誰又能抵擋?
既然皇后自己提起,那就順?biāo)浦郯伞?
“皇后你也知道,公告天下,復(fù)唐國號,皇帝位,如今已經(jīng)沒有退路,而汴梁又逼的緊,又劫了大宋皇帝的妃,我們不主動出擊,難道要束手待斃,放眼群臣,有運籌帷幄,于軍中又富威望的,只有皇后你,這么一個美人兒,上前線,赴沙場,聯(lián)實在不忍,但又別無他法,皇后還是要及早培養(yǎng)出能勝任之人選,你也好早日回到聯(lián)的身邊,為聯(lián)出謀劃策。“
“皇上圣明,要說出兵打仗,后勤補給至關(guān)重要,可現(xiàn)在的這些臣子,戶部,工部,吏部,都是些花架子,食皇上俸祿,卻不為皇上分憂,明哲保身而已,要說真的出謀劃策,務(wù)實勤政,我到是想到一個人。“
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皇后要前線打仗,后方要安排自己的人掌握后勤補給,有了糧草,心才不慌,有人朝中運籌,才不至于小人趁機作亂,扯后腿。
這個女人哪……
“皇后看重的人,定是能力出眾啊,不知是何許人也?“
“此人姓趙名普,湖州生人,周時為兵部侍郎,宋初拜為相,受了我的牽連,剛剛被宋廷革職罷官,并逐出汴梁,我想他一定會回江南老家,皇上如能起用,委以重任,實為大唐之幸,我于前方攻城拔寨,也就后顧無憂了。“
這個……
皇后又給皇上出了一個難題,既然皇后說了,那可就是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啊,如此以來,原先潘大人的如意算盤,不就落空了嗎。
趙普,這個名那可算是如雷貫耳了,誰不知道汴梁有個宰輔,趙大人哪,左手孫子兵法,右手綱常法紀,樣樣得手,游走于權(quán)臣,皇上,太后之間,左右逢源。
那如果這個人來了,讓他代替了皇后,又知道汴梁的底細,是不是更合適呢?
不管怎樣,只要是用了,那建康與汴梁,可就真的勢不兩立了。
“有賢良高人輔佐,當(dāng)然求之不得,不過,這事關(guān)重大,為了避免事事非非,還是容聯(lián)在斟酌斟酌,給臣子通個氣,朝堂還是要團結(jié),才不至于皇后分心。“
“那皇上是否容我,在咱這鸞鳳宮多呆幾日,好好伺候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