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宋廷上翻轉 投懷送抱
- 謀之演義
- 任家坡
- 2010字
- 2020-07-31 19:35:00
大宋朝堂之上,趙普跑著說話。
“我皇陛下,臣趙普承蒙圣恩,履以要職,恪盡職守,唯恐有負陛下提攜,然蔽體凋憊,力難從心,請辭宰相之職,以待圣賢,叩請陛下恩準,臣感激之至。”
趙普匍匐于地。
“哼,聯看你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吧,聯看你賢良敦厚,重用于你,可你都干了些什么,與那前后太后藕斷絲連,通風報信,視國事如兒戲,擅亂朝綱,欺君罔上,殺你千遍,都難解聯心頭之狠。”
趙普鼻尖著地。
“臣罪該萬死!”
皇上大怒,一幫臣子,低著頭,誰也不敢說話,心說這皇上今兒個是怎么了,這兄弟二人有這么深的矛盾,為了一個女人,搞成這個樣子,也許這趙大人仗著自己一個之下,萬人之上,做的有點過了。
“念在你為本朝做了一些貢獻,有些功勞,你又是聯的兄弟,聯不想殺你,免得落的個過河拆橋的罵名,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饒,你不是想高老還鄉嗎,聯就準了你,但聯的天下是不能容你了,傳旨,黜趙普宰相之職,永不續用,逐出中原!”
對于一心報國之賢士,做了這么多年的官,這個決定無異于活刮呀,逐出中原,那就等于是流放。
說起來,這個趙普在官場上名聲是不錯的,秉公辦事,不結私黨,不營私舞弊,不搞什么打擊報復,許多事情經他撮合,有矛盾即化解,有問題迎刃而解,文臣也好,武將也罷,人員特好。
可盛怒之下,誰也不敢逆流而上,再說了,人家兄弟兩人的事兒,別瞎摻乎,引火燒身,剩下的只有嘆息了。
趙普三擺又九叩。
“謝主,龍恩!”
“轟出去!”
趙普被架了出去,同時,皇上就摔袖,退朝。
來時的少年,如今已不惑,曾經打雜的小跟班,經歷汴梁翻云覆雨,于將軍帳下出謀劃策,智斗權臣,為太后坐上之賓,已是天上行云,地上江水,赤裸裸的來,又空空的去,可那個原點,卻再也回不去了。
多美的汴梁,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熟悉的叫賣聲,親切的市井風情,可都去了,唯有霜白的雙鬢。
也好,無官一身輕,了了無牽掛,有妻兒陪伴,到了哪里,都有家,人也就還在。
收拾一下簡單的行李,其實還是來時的行囊,套上馬車,帶著妻兒,做一回閑云野鶴,山間樵夫吧。
走的這一天,朦朦細雨,就算是送別了。
別看趙普人員好,可這一天前來相送的,卻只有曹爽一人,平日除了公事,兩人的交集并不多,能來一別,趙普感激不盡。
兩個拱手一禮。
“珍重。”
再無他言,只有目送。
出了汴梁五里,一處樹林間的涼亭,有人在此等候,一人背坐著,旁邊站著幾個人,等趙普到了近前,那人才轉過身。
趙普趕忙下了馬車,緊走幾步,跪了下來。
“草民叩請皇上圣安!”
那人雙手將趙普攙扶起來。
“這里沒有什么皇上,只有兄弟,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來,來,來,坐下說話。涼亭的另一邊,出來一個婦人打扮。
“見過嫂夫人!”
原來是華夫人,牽著趙普的夫人應霞,好久不見,格外親切,兩人到一邊說話去了。
“二弟啊,成敗在此一舉,你的身邊也定是危機四伏,我會派人暗中保護你,但也難保萬全,但求上天保佑,你自己也要特別小心啊。”
那個人,也就是趙匡胤了,裝扮的跟普通人沒什么兩樣,對自己的二弟特別不放心,再三叮囑。
“哥哥忘了,那里是弟弟的故鄉,自有應對之策,道是我不在哥哥身邊,事無俱細,哥哥有操心分神了。”
趙匡胤從懷里摸出一塊令牌,交于趙普。
“萬不得已之時,可憑我的這塊令牌調遣榮陽,漯州一線將士,配合于你。”
趙匡胤想的很周到啊,但被趙普拒絕了。
“哥哥,我可是被天子逐出汴梁的,一屆草民,這塊令牌在身,一旦被發現,豈不是更加兇險。”
趙普說的在理,沒救成人,反而害了人。
“也好,那二弟走后,這朝中,你看誰可接宰相之大任呢?”
“哥哥,這朝上的文武百官,何德何能,想必都在哥哥心里裝著呢,無需我多言,哥哥一定要問,那我就說上一二,當前非常時期,既要穩軍心,又要固朝綱,更要推行文武制衡之要務,宣院徽宣使曹爽此人乃名將之后,兼有其父曹彬的智勇,熟悉軍中事務,于朝中事務,也幾于爐火純青,不失為合適之人選。”
趙匡胤甚是欣慰。
“弟弟之言與我不謀而合啊,但曹爽只能是同平章事行走,還不能替代二弟你呀,暫且如此吧,我已聽說,那唐主已封為榮陽公主為后,并讓其領三軍,以二弟你看,下一步他們會如何?“
“建康知道,宋下旨納榮陽公主為妃,并非要真做,前朝太后,怎可為今之宋妃,榮陽公主將計就計,脅迫唐主恢復其皇后位,而這唐主也是來了人順水推舟,立其為后,但仍讓其統領三軍,背后定有高人指點,如果我沒猜錯,下一步唐之皇后就是要興兵北伐了,唐主奈何不了,就交給宋來應付了。“
是啊,這榮陽公主哪是要什么皇后名份,分明就是要垂簾聽政,唐主不害怕才怪呢。
“如此說來,二弟你此去,無異于深入虎穴,更加兇險了,哥哥實在是不忍啊。“
趙匡胤似有反悔之意。
“哥哥欲成大事,必受其苦,糾結于尺寸之得失,哥哥之宏愿什么時候才能實現啊,哥哥放心,趙普知道分寸,會隨機應變。“
趙普反到是安慰趙匡胤了。
“好,拿酒來!“
趙匡胤吩咐將早已準備好的酒菜端了上來,華夫人,應霞夫人,也都圍攏上來。
趙匡胤親自為趙普斟滿酒,端起酒杯。
“千里送君,終有一別,珍重!”
干了這酒,為親人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