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一些特別有分量的話,趙普還是要單獨面呈太后的。
退朝以后,趙普留了下來,太后照著慣例,及時賜座于趙普,幾乎促膝而談。
“趙愛卿,依你看,這朝臣,到底是真接受北伐,還是心猿意馬呢?”
趙普回話了。
“臣以為,自朱溫代唐以來,梁而齊,齊而唐,北先燕,后又劉,南有楚,后而越,都自稱天下正統(tǒng),舉先朝大旗,時而合縱連橫,時而遠郊近攻,時而友,時而敵,紛繁復雜,朝秦而暮楚,萬民苦,而百官厭,幸有先帝文韜武略,獨善一方凈土,為官的既想并吞四方,中興中原,但又怕強敵壓境,一步走錯,失去了難得的安寧,既希望滿懷,又苦悶彷徨,再所難免,都是被魚龍混雜看花了眼,然,眼中之釘肉中之刺不予拔出,中原之興實屬奢望,國富民強無異于海市蜃樓,太后力挽狂瀾,定能萬眾一心,大周盛世,指日可待。”
還是趙普登的高,看的遠哪,頗合太后心意。
“哀家心意是定了,可太原之劉,可不是江南之唐,更不是享樂之蜀,割據(jù)已久,素來善戰(zhàn),地勢險要,不可不小心為之啊。”
太后擺弄著手指上精美的裝飾,不能不有所顧慮。
趙普趕緊跟上。
“太后明察秋毫,出兵之前,還有許多文章要做,還要做足,此次江南一役,敲山震虎,臣屬之國紛紛上表示忠,吳越表現(xiàn)甚佳,臣請予以大大地封賞,也算是樹一個標桿,順我者昌,逆我者忘,對于太原之劉當以攻心為上,派出精干小股部隊潛入太原,假扮劉之部屬,制造混亂,引發(fā)事端,揭露偽劉之暴政,再派人至陰山北,散布流言,制造遼與劉之嫌隙,滯遲其馳援之可能,所謂上兵伐謀也,還請?zhí)箬b納!”
“趙愛卿文之首輔,更有儒將風范啊,哀家之福,大周之福啊!”
太后竟然發(fā)出了感慨,趙普趙大人誠惶誠恐,起身趕緊給太后跪下。
“臣愚鈍,都是太后指點迷津,高屋建瓴,太后任才選能,臣雖殫精竭慮,恐有負太后厚望,太后不避臣荒唐,臣感激涕零,唯鞠躬盡瘁,以報圣恩。”
王爺已去,王爺府昨是而今非,趙普不再是趙管家,而是臣,周之臣,當然太后也不再是那個榮陽公主了,不會有人再提起。這種變化的微妙之處,只有局中人才體會得到。
“這次領兵,就讓洛陽節(jié)度使周將軍掛帥吧,也該他建功立業(yè)了。”
北伐的統(tǒng)帥,太后并沒有讓趙普發(fā)表意見,直接拍了板。這頗有些意外,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趙匡胤已是樹大招風,帶兵之將素來眾矢之的,既愛又恨,一有風吹草動,便是軒然大波。
不過這個周子云,出自草莽,一把偃月催鬼鏟,舞將起來,怕是連鬼影都沒有了,在趙普看來,多勇而少謀啊,封賞大典時于外圍警戒,要不是趙普跟的緊,再三叮囑,差點壞了大事啊。
這么一個統(tǒng)領幾十萬大軍,肩負如此大任,實在讓人放心不下啊。可,誰讓人家是太后的哥哥呢,太后用他,必有她的目的,趙普又不好明說。思慮再三,趙普及時做了補充。
“可否以徽宣使曹雙為督監(jiān),如此珠聯(lián)璧合,再有長安節(jié)度使樊將軍,譙州節(jié)度使廖將軍為左右都部署,互為犄角,分進合圍,定能旗開得勝。”
“就依你所言吧,即刻宣周將軍進宮,聽宣!”
周子云大步流星,氣宇軒昂,就到了坤乾宮。
“臣,周子云叩見皇上,皇太后,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后這會兒還抱著幼主呢。
“哥哥不必拘禮,快,給周將軍看座。“
太后把幼主交給了蓮兒,近身而座,親自給周將軍倒上一杯茶。
可周將軍還是緊張,一直不敢抬頭瞧太后,越是哥哥哥哥的叫著,越是緊張,也可能還有興奮。
曾經的妹妹,而今終于揚眉吐氣,父親在天之靈如能一睹,定也是激動萬分了。不過,兄妹畢竟是君臣了。
“哥哥應該已經知道,我決定北伐太原劉,而你要擔綱統(tǒng)帥之任?“
“是的,趙大人已經告知臣。“
“當年之平叛,哥哥你奮勇殺敵,立了不少的功,妹妹可都記著呢,可那畢竟是在兵馬大元帥帳下聽令,你挺槍在前,而人家用謀在后啊,妹妹力排眾議,要你做這個統(tǒng)領,就是要那些喜歡嚼舌頭的臣子知道,我大周人才濟濟,就是要你建功立業(yè),也好加官進爵,回到妹妹身邊啊。“
太后一只手搭在周將軍的手上,如一股電流,將周將軍從頭到腳擊穿。
“這個哥哥,出于莽林,力氣倒是有,只怕,只怕辜負了太后厚望,但我會竭盡所能,即使肝腦涂地,馬革裹尸,也要踏平太原,揚我國威。“
“哥哥莫要說些個喪氣的話,你統(tǒng)領三軍,中帳指揮,徽宣使曹雙從旁輔佐,長安,譙州兩翼策應,外強中干之劉,豈不是喪家之犬。“
“有太后統(tǒng)籌全局,我等攻城拔寨,只等著捷報頻傳了。“
說實在的,周將軍還真沒把當年的兵馬大元帥放在眼里,沒有如云之猛將,那有他運用自如,沒有人心所向,那有他如魚得水,太后一席話,更是讓他信心百倍,且看他大展鴻圖吧。
“如今皇上年幼,妹妹苦撐局面,人心難測啊,要想穩(wěn),就必得有親近之人悉心拱衛(wèi),就得有哥哥這樣的人,威震四方,妹妹之將來能不能坐的穩(wěn),就看哥哥了!“
太后這話分量太重了,無異于泰山壓頂。
周將軍,一手掖長袍,來了一個軍中才有的跪姿,雙手抱拳,擲地有聲。
“不達陰山,誓不還!“
出征之日,太后毅然打破禁忌,親自帶著百官,助陣周將軍的誓師大會。旌旗招展,鼓聲雷鳴,吼聲震天。
再看招討大元帥,跨下赤玉烏錐馬,腰陳偃月催鬼鏟,頭戴紫金盔,后為都監(jiān)徽宣使曹雙,左樊,而右廖,八面威風。
再振臂一呼,一聲長嘯。
“討伐賊劉,還我河山,不達陰山,誓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