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朝堂如兒戲 利令智昏
- 謀之演義
- 任家坡
- 2204字
- 2020-07-16 19:35:00
趙普略加沉吟,呈上早已準備好的折子。
“稟太后,兵下江南勢在必行,然只可智取,不可猛攻,兵勢太強,必引起其他臣屬之國警覺,慌不擇路之下,極有可能抱團取暖,還有北遼虎視眈眈,而我朝戡亂初定,兵不足以四面迎敵,糧不足以長久供給,如此將使我周陷于被動啊。”
“趙愛卿不妨具體講來!”
趙普說的不是沒有道理,越是緊要關頭,越是要沉住氣,無不可意氣用事,逞一時之勇。
“臣以為,當此之時,應以我大周之名,降下訓誡,發自各藩屬,讓唐之劣行昭然若揭,給其他臣屬之國敲敲警鐘,讓他們明白唐乃是咎由自取,對唐之用兵,以挫其銳氣,達到懲戒目的為宜,待我兵強馬壯,擇機平定一個千瘡百孔病入膏肓之建康,還不是探囊取物,請太后鑒納。”
皇太后對趙普的說法頗為滿意,掃視群臣。
“眾愛卿以為如何?”
“趙大人所言甚是。”
“還是趙大人考慮周到。”
一干臣工,紛紛點頭稱許。
皇上下旨,征討建康,由同平章事趙普擬訓誡與招討檄文,任命殿前檢點司趙匡胤為兵馬大元帥,洛陽節度使周子云為招討宣撫使,滎陽節度使趙光義為右路都部署,并征召吳越之錢泓,由徽宣使曹雙為都監,分由滎陽向慶州,漯州向光州,赤壁向楚州,臨安向滁州,南,西,北三個方向,水陸并進,趙匡胤親臨赤壁,揮師唐地。
前方急報雪片般紛至沓來,這下建康可亂了套了。
本來這唐主正跟著一幫新晉之美人兒鶯歌燕舞地解悶呢,名義上舉國遍選童男童女,上貢給天朝,王爺一死,無人過問,這事兒就慢了下來,甚至停了下來,不過,具體操辦的人動了心眼兒,夾帶起了私貨,童男童女變成了絕色美人,精挑細選,軟硬兼施,奉送給了皇上。而皇上,自廢了皇后,殺了良臣,郁郁寡歡,也就順其自然地照單全收,還夸這做臣的辦的好,官階連升五級,成了參政,皇上的左膀右臂。
大軍壓境,正美著的皇上,一時慌了,急招群臣議事,商討對策。
一幫大臣,卻是群龍無首一般,面面相覷,不知所以,惶惶然沉默無語。到是新晉之參政潘大人,挺身而出。
“慌什么,兵來將當,水來土掩,想我大唐,沃野千里,糧足而兵精,皇恩浩蕩,上下一心,犯我大唐者,竟叫他有來無回,再說這汴梁之周,覬覦我大唐久矣,殺我臣民,掠我國土,是可忍孰不忍,不予迎頭痛擊,不足以揚我國威,固我社稷,再說了,這周幼子剛剛即位,上下各懷心思,而非鐵板一塊,我們何不趁此機會,收復失地……“
想不到這個潘大人一張嘴就口似懸河,滔滔不絕,頗有氣勢,皇上一下子給振住了,自納貢于朝以來,還沒有哪個大臣如此臨危不懼,慷慨陳詞,偏安之唐在他的嘴里變得強大無比,恃強之周變得外強中干。
一時間皇上也變得信心倍增,真是讓人揚眉吐氣啊。
其實有好幾個人早就看這潘大人不順眼,徇私舞弊,投其所好,竟然換得加官晉爵,當然更多地是嘆息自己沒有把握住機會,心生嫉妒,這個時候自然要風言風語了。
“哼,潘大人說的輕巧,汴梁之敵三面來犯,足有三十萬大軍,亦水亦陸,我們的兵又在哪里,我們的將又有幾人可堪重任,莫不是潘大人,要領著娘子軍,如神兵天降?“
一句話,引得大殿上憋不住的哄堂大笑。
潘大人被激的面紅耳赤。
“好你個欒大人,身為門下侍郎,竟視國家大事為兒戲,朝堂之上污言穢語,詆毀同僚,欺君罔上,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實乃國之賊也,皇上,臣請治欒侍郎禍亂朝廷,欺君犯上之罪!“
皇上一拍龍案。
“哼,今天眾卿來為的是商議國事,而你卻風言風語,嫉賢而妒能,難道說我堂堂大唐竟無志士男兒不成?“
欒大人慌了,意識到自己說話太過輕巧。
“皇上,臣一心為國,只是一時急迫,亂了方寸,口不擇言,臣知錯了,知錯了,自罰掌摑,掌摑。“
欒大人,一邊說,一邊急急地跪下,自己打自己耳光。
荒唐,實在是荒唐。
“來呀,給我拖出去,拖出去,這個不知廉恥的東西!“
上來兩個護衛,將欒大人給架了出去。朝堂上一下子靜悄悄。
“林愛卿!“
皇上余怒難消。
“臣在!”
都指揮使林智成出班。
“聯授你招討大元帥之職,節制各路人馬,即刻出兵迎敵,不得有誤。”
“臣……”
林智成其實在上朝之前已經考慮了各種細節,做了各種分析,也擬好了一份折子,想要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幾份諫言。
“退朝!”
皇上一揮手,一轉身,走了。
一副重重的泰山壓頂一般的擔子,就壓在了林智成一個人身上。欒大人說的可是實情啊,兵在哪里,將又從何而出?作為一名軍人,最高指揮官,這一點他再清楚不過了。
本就虛弱,又多年無戰事,安逸享樂取代了修兵備戰,軍心渙散取代了居安思危,重文而輕武取代了將才培養,千軍萬馬已有名無實,單靠一個都指揮使,幾個尖刀團遺孤,如何應付得了三十萬雄兵?
王爺已去,林智成沒了最堅實的后盾,何嘗不氣短啊。
可又能奈何,皇上已經被癡言誑語充塞了耳目,別的什么都聽不進去了,身為臣子,皇命難違,林將軍也只能硬著頭皮披掛上陣了。
無奈之下,林將軍回到府上,即刻派人召集尖刀團成員,商討對策,有多少兵可以用,如何用,有多少將可以擔當指揮,可以沖鋒陷陣。
有人說,敵人來勢洶洶,但也未必勢不可擋,江南湖波遍布,河渠縱橫,而江北之兵不習水戰,地利在我,運用得當,定可以少勝多。
有人說,敵人入侵,我為抗辱,理不在敵,而在我,可避其鋒芒,擊其虛弱,所謂哀兵必勝也。
有人說,敵人來犯,我可趁虛而襲其后方,逼其回援,圍魏而救趙也。
當然,丟幾塊地,落幾座城,也再所難免,畢竟以唐之兵力,收尾不能相顧,戰線宜短不宜長,決戰宜速而不宜拖呀。
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啊,各種權衡,也只能如此了,尖刀團成員的表現讓林將軍稍稍有些寬慰,多了幾分信心。
擇日誓師,開關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