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將軍氣急敗壞,拎著一壺酒,來回轉。
邯州失守,可以斷定,他的老窩上京也已經落入敵手,這是要斷了他的根啊,以現在的情況,這邢州肯定是守不住了,以卵擊石,最后定是一敗涂地。
可他不甘心啊,這北遼,干什么去了,不是說好了,會及時出兵,殺周軍隊一個措手不及嗎?
要么就是按兵不動,坐山觀虎抖,等著雙方疲憊之時,趁火打劫。那北遼想著的,可不止一個燕云,而是整個中原哪。
要么就是周之軍隊早有防備,讓其不敢輕舉妄動,也或者就是讓人家給截住了。
不管怎么樣,這些消息,孤城中的范將軍是得不到了。
怎么辦,總不能坐以待斃吧,就這么束手就擒,可不是他范將軍的作風。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這條命還在,就還有機會,大不了投奔北遼,大丈夫能屈能伸。
站在城樓上,隔著垛口,范將軍向下望去,人山人海,火把形成一道道巨龍,張著血盆大口,翻江倒海,伴著振天的吼聲,再望向不遠處,數不清的軍帳中間雄壯威武的中間軍帳,燈火之下,旌旗招展。
范將軍心生一計,怎么慌忙中竟忘了他的那計絕殺之招。
“來呀!”
范將軍披掛上陣,吩咐下去,馬上挑選一百人的精銳騎兵,其中二十人還要能騎善射,一干將在前,范將軍居中,弓箭手左右,同時再下一令,待一會兒沖出城去,城樓上要萬箭齊發進行策應。
集結到位,范將軍高頭大馬,手持方天畫戟。
“眾勇士,大敵當前,邢州危及,成敗在此一舉,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周之狗皇帝就在城外,殺了他,便可退卻敵軍,大功告成,爾等皆為萬戶侯,務聽我號令,奮勇沖殺,出奇制勝!”
“愿聽將軍號令!”
不死就是萬戶候了,多大的吸引力。
“打開城門!”
范將軍方天畫戟高高舉起,往前一指。
“殺呀!”
范將軍領著這一敢死隊,如離弦之箭,沖了出去,城樓上為數不多的射,傾瀉而下,形成兩道墻,掩護著這路人馬,直奔不遠處的中軍大帳。
這股人的確厲害,手中的刀槍上下翻飛,迅速撕開一個口子,形成一條血路,紅著眼的范將軍,一邊砍瓜切菜,一邊緊張的觀察,越殺越勇。
怎奈,對方的人倒下一批,又涌上來一批,一個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兇猛著呢。敢死隊向著目標靠近,但沖擊的速度也一點點地慢下來,范將軍身邊的人也在一個個倒下。
更要命的是,范將軍發現,由打中軍大帳的兩邊又殺出兩路人馬,前來增援。這些人應該是皇上的貼身衛隊了,且打著兩面旗,再不出手,可就全軍沒了。
“弓箭手,快,齊射,齊射,都射出去!”
范將軍橫方天畫戟在前,弓箭手緊隨其后,排成一排,彎弓搭箭,向著前方的天空。
眼見著箭都射了出去,范將軍虛晃一下,也不顧這些個勇士了,奪路而逃。迎上來的兩面旗下將軍,會同澤州趕來的節度使程將軍,那肯放過,緊追不放?;▽④?,也就是趙匡胤留下來護駕的猛將,抽出背后弓箭,一個側身,跑到范將軍的右后,雙臂一叫力。
“嗖!”
一枝利箭竟然穿過了范將軍的脖子,后面進,前面出。范將軍,應聲從馬上摔了下來,翻了幾個個,頭朝下栽倒在地。
這邊主帥身死,那邊門開城破,周之軍隊,一涌而入,城中殘余做了鳥獸散。
前方捷報頻傳,京城歡呼雀躍。
但有一條消息,卻是嚴守秘密,誰敢造次,一株連,二滅族。搬師回朝,也是靜悄悄。
同時,招討大元帥趙匡胤,派了快馬,八百里加急,將重要消息告知主持京城的同平章事趙普。
看到趙匡胤的密信,趙普大吃一驚。
這可如何是好,簡直是五雷轟頂啊!
可他還得一如往常,更要興高采烈,事事井井有條,處處按部就班。
如果這事讓皇后娘娘知道了,會是怎樣?
但他又必須一五一十地向皇后娘娘稟報,而且是立即進宮,覲見。
接下來又該怎么辦,作為朝之首輔,他必須拿出對應之策,做最壞的打算。
皇后娘娘手里拿著那封趙普呈上來的密信,屏退左右,半天一言不發。
“同平章事,你是朝之首輔,那以你之見……”
趙普垂手而立,腦袋都不敢抬起來。
“此事關乎國家安危,關乎江山社稷,臣,萬不敢妄言。”
“旦說無妨!”
“這……以臣之見,具體情況,尚不明朗,來信是否夸大其詞,也未可知,事關重大,怕是連累及身,鏟除匪患,光復燕云,影響甚遠,不可不凱旋高奏,以振軍心,民心,當此之時,是否采取非常之法,皇上該出面的出面,該封賞的封賞,及時選派官員,節制燕云各州府,軍心不可動,國體不可動,不知可否,還請皇后娘娘明鑒?!?
皇后娘娘親自將那封密信燒了。
“你所言甚合我意,光復疆土,安居樂業,來之不易,不要除了一個濟州節度使,又冒出來一個穎州賊啊,同平章事雖殫精竭慮,但紛繁復雜,形形色色,凡事謹慎為好,接下來就有勞趙管家了,我們母子可就托付你了。“
“臣,萬死不辭!“
這事真是太大了,大到趙普現在感覺無人可用,無人敢用,尤其是皇后娘娘這最后一句話里有話,分量太重了,讓趙普深感不勝其負。
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接下來會是什么樣子,趙普有一種預感,也許以前就有,只是現在更加強烈,哎呀,寧愿只是一種預感。
當務之急,那就是要確認皇上的情況。趙普當即密信一封,交由最可靠的人,加急送至招討大元帥,告訴趙匡胤有一個人,必須馬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