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了,皇后娘娘親自給皇上更衣,讓皇上半臥床榻。
“愛妃叮囑聯鎮靜自若,一定不要讓別有用心之人看出什么破綻,難啊,事關重大,可聯一點把握也沒有,以聯與愛妃還有那幾個臣子之力,如何能應對那賊人的處心積慮呢,朝中聯所信任的只有一個趙普,各地節度使,洛陽周將軍如你所說,是聯的人,而其他封疆大吏差水多都是張家軍了。”
“皇上是自個兒嚇唬自個兒了,現在的節度使,澤州,滎陽,焦州,德州,漯州等之將,當年都是于白虎將軍帳下脫穎而出,可以說他們都是白虎將軍的得力干將,與白虎將軍過從甚密,而白虎將軍之死,看似天災,其實誰又看不出來,白虎將軍勢力越來越大,平叛更帶來中天如日,這對賊人來說,是臣大的威脅,有其父必有其子,皆是野心勃勃,賊人迫不及待地借父子之情清除對手,健康傳出權臣勾結奸臣韓熙載,謀害白虎將軍,而后制造意外,看似謠言,其實幫了皇上您一個大忙。”
“幫聯?“
“這謠言傳的越廣,知道真想的人就越多,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下面的節度使又算得了什么,如此人人自危,如此一來,他們勢必會聯合起來,與皇上一條心,共同對付賊人了。“
“愛妃說的有道理,讓聯茅塞頓開啊,可是這賊人極是陰險狡詐,這一點他似乎早有打算,明里暗里都在極力拉籠這些人,當年諸多節度使的任命,雖說是白虎將軍的意思,但他也是極為推薦,公開褒獎,本次的封賞名單中這些人也都赫然在列啊。”
“這就要看皇上您到時如何操持,掌控現場了,這也是臣妾極力囑咐皇上從容鎮靜的原因了。”
可皇上不是沉不住氣,畢竟這事太大了,一旦失控,那就是天翻地覆了。
“愛妃快快講來。“
“皇上,屆時各路節度使云集京城,可他們都是只身前來,頂多帶些個貼身隨從,那么掌握時局的就是京城的衛戍部隊,御林軍,現在的統領是殿前檢點司趙匡胤,京城外圍的拱衛之軍當時是洛陽節度使周子云所部,內外呼應,誰又敢輕舉妄動,而據臣妾所知,這個趙匡胤當年失守殺死京城一惡霸,本身死囚,是白虎將軍救了他,成了一名團練,對白虎將軍忠心耿耿,更重要的是他與兵部侍郎趙普還是結拜兄弟。“
“啊,我聯怎么不知道?“
皇上一下子坐了起來,盯著面前的皇后娘娘,這個女人何以神通廣大?
“本來韋公公是要向皇上您奏報的,是臣妾攔著,沒讓他說,怕您泄露了天機,耽誤了大事,今天您在朝堂上這個樣子,臣妾都擔心有人多想呢。“
那到也是。
“再說這個周子云,與臣妾還有些牽連。”
“你?“
“是啊,當年臣妾可是作為貢品,送來這京城的,一路由李校尉護送,行至懋功山,一伙山匪攔路打劫,而那為首的就是這個周子云,其實他本不是匪,而是唐名將之后,因受奸臣陷害,慘遭滅門,是家中老仆冒死相救,逃到懋功山,為寨主收留,臣妾見此人英雄神武,便說服其棄惡從善,效命咱大周,待來日殺回建康,以報殺父之仇,他果然不負眾望,長安武舉,拔得頭籌,有此人于京城外圍警戒,皇上大可高枕無憂。“
皇上一把抓起皇后娘娘的雙手,一臉的陰云頓然散去。
“想不到聯的愛妃意有如此之本領,著實讓聯刮目相看,你到是早說啊,竟讓聯如此牽腸掛肚。”
“只要皇上穩得住陣角,相信忠臣賢良一心向著皇上,忠于皇上,正義就在皇上您這一邊,優勢就在皇上您這一邊,天下百姓可都在您這一邊,賊就是賊,人人得而誅之,再說了,臣妾覺著還有一策,可一招致敵。”
“哦?!”
皇上的眼睛又亮了,每次到坤乾宮,這位皇后娘娘總會給他驚喜,她這怎么還藏著大招呢?
“皇上您相信白虎將軍真的死了?”
“反正是尸骨無存,那賊人捶胸頓足啊,不揪出真幕后黑手,不罷休,逼著聯出兵建康。”
“這戲演的越真,越說明其中有詐,白虎將軍突然辭職,又偏去江南修養,這背后必是其父在推動,也正是看到其中文章,臣妾才勸諫皇上做個順水人情,坐山觀虎斗,以白虎將軍之精明與嗅覺,他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貓膩,不會不提防,故而他也是在以退為進,如此一來,他白虎將軍怎么可能說死就死呢?”
“這世上最要不得的就是兄弟鬩墻,父子相殘了,白虎將軍在誘使賊人露出狐貍尾巴,權臣戕害有功之臣,為己之野心,不犧勾殺自己的兒子,激起民憤,這樣白虎將軍再絕地反擊?“
“皇上當年東巡時,不放心臣妾的安全,白虎將軍特地派了一位女俠眉兒,這個眉兒還真是救的臣妾一命,也是這個眉兒受白虎將軍之命,前往上京,刺殺了上京侯身邊的得力謀士李在榮,正是此人蠱惑上京侯割據幽州,起兵造反。“
“此人現在何處?”
“聽聞自己的主子死于非命,于水陸庵成了一個不是出家人的出家人,正是她傳來消息,說這個白虎將軍,還,活著。”
“好啊,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皇上坐不住了,激動地站了起來。
“賊人以為他死了,而他如果在大典之上突然出現,那又會是怎樣一種情形?”
“當務之急,這件事只有臣妾知,皇上您知,可要嚴守秘密,走漏了風聲,賊人必然狗急跳墻,后果不堪設想。”
“是忠是奸,都現了原形,如此一鼓作氣,鏟除賊臣及黨羽,這真是大手筆啊,愛妃真是了得啊,了得。“
皇上對皇后娘娘是左看右看,越看越是愛憐。
“可這個白虎將軍,起死回生,是喜,又何嘗不是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