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消息是汴梁發來公函,天朝派了一位欽差大臣,同時也是周新晉的兵部侍郎趙普,不日將到達建康,來的目的就是要主導徹查白虎將軍被燒死之大案,要求建康派得力官員,全力配合。
說是來查案,其實就是來監督,來問罪了。
這趙普是個什么人,之前聽說周之皇上由長安班師回汴梁時,此人就被委任為欽差大臣,全權負責汴梁的移交,而再往前,他是兵馬大元帥白虎將軍帳下最得力的幕僚,軍師。
這么一個人現在要來建康,查白虎將軍,他原上司的案子,這豈不是來尋仇的嗎?看來天朝玩真的,玩狠的了。
而這也是王爺沒想到的,雖然趙普出行之前,已經寫信加急送到了王爺府。但王爺著實沒想到,趙普,自己曾經的管家跟班,竟在這么短時間,取得天朝皇上的信任,平步青云。
同時王爺也有些欣喜,他從趙普的身上看到了榮陽公主的影子。他相信自己的女兒,如今的皇后娘娘,現在已經實至名歸,并且在皇上身邊存在一定的分量,已經能夠左右朝廷的走向。
而這當然也是他更擔心的,宰相張寶昌也野心勃勃,籠絡文武爪牙,收拾了青龍,白虎兩個最親近的對手,可謂如日中天,以皇后娘娘一己之力,要與張寶昌抗衡,或者是搬到這個權臣,談何容易,一旦有個閃失,后果不堪設想。
這個時候派最得力的助手趙普來建康,到底是什么意思,會不會被張寶昌察覺,玩起了調虎離山,或又想借建康之手,給趙普找麻煩,將其困于江南呢?
碰上這棘手的事兒,趙普面對舊主,恐怕也得不得已而為之,他王爺又該如何平衡呢?趙普與他王爺的關系是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的。
這個時候,皇上必會宣他覲見,尋求應對之策。
王爺想到了司徒周宗大人,現在能信得過,能說上心里話的,也就只有這個幸存的老臣了,為人小心,誰也不得罪,在王爺的力保之下,躲過了當年的浩劫。事不宜遲,王爺馬上派人拿了自己的貼子,請周大人過府一敘。
王爺不說,周大人也知道是什么事,他認為天朝派欽差大臣,來頭很大,八成是那個權臣的意思,但應該是一種折中,按張寶昌一貫的手法,必會迫使天朝皇上下旨出兵討伐,一定是朝廷有一股反對力量,暗指他公報私仇,沒安什么好心,國家剛剛安穩下來,有的是比白虎將軍之死更重要更緊迫的事要辦,要知道北面的濟州現在可還在上京侯之舊部手里,割據一方,與北遼眉來眼去,虎視眈眈,時刻都有可能大舉進犯,這好比一把利劍插在天朝的背上。
“所以,王爺,以在下看,那皇上也就是做個姿態,給張寶昌看的,來了,無非是施壓,也是暗示我朝,盡快查明此案,做個了結,有個交代,而并不想把此事鬧大,中了張寶昌的詭計,我方索性奏明皇上,也派一朝廷大員,如刑部侍郎,全力偵辦此案,哪怕是找一個替罪羊,及早交差便是。”
周大人說的不無道理,不過,周大人的話給了王爺一個重要的提醒。
“司徒所言極是,那以你看,這周的兵馬大元帥死了,大軍群龍無首,軍力受到重創,這濟州節度使會不會趁此機會,聯合北遼,集結大軍而突然南下呢?”
“不是不可能,這個白虎將軍,很會帶兵打仗,帳下猛將如云,而且不乏智勇雙全之人,呼延灼,趙光義,趙匡胤,尉遲公,雖說既有由上京侯那邊過來的降將,又有本來就是張寶昌的人,還有白虎將軍的嫡系,但都還算效忠朝廷,不過,現在死的是白虎將軍,功高振主,難免讓人想到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從而在這些平叛的功臣當中引起騷動。”
“如此,為了穩定軍心,極有可能對我大舉進犯,號以為將軍報仇,轉移矛盾,查案是明,發兵是暗,追責在先,攻城在后啊。”
這是王爺最擔心的,別聽那個兵部侍郎信口開河,唐國這點底子,王爺比誰都清楚。
“這就要看天子與權臣雙方力量的博弈了,張寶昌來勢兇兇,那天子身邊的人實力聲音也不小,要不然,也不會煞有介事地派一個欽差大臣,不過,在下以為我們也馬虎不得,需加緊準備才是。”
周大人所言讓王爺多少得到些安慰,可他還是坐不住,站起來,背著手,在地上來回地走。
“當務之急,是如何給這個白虎將軍之死一個合理的交代,不讓那張寶昌以可乘之機啊。”
“王爺,在下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周大人走到王爺跟前。
“你可有什么良策,直管說來!”
這個周大人是不是早有了想法呢?
“當年林仁肇林指揮使之死,王爺一定沒想忘記,說什么與天朝當權暗中勾結,攀附權貴,圖謀叛國,而林將軍乃朝之重臣,軍中脊梁,如此捕風捉影,實在荒唐,分明是那權臣張寶昌搞的挑撥離間之計,意圖拔掉這顆吞食我唐國的攔路虎,可為什么有人就信以為真,假戲真做,讓林將軍含冤而死呢,那始作俑者要在下說,才是暗藏的權臣同黨,唐國之叛賊,那么這次張寶昌執意讓白虎將軍來我江南修養,又不明不白地死于非命,難道不是故伎重演?”
王爺兩手一拍,指著周大人。
“司徒是說,又是那個韓熙載與權臣勾結,里應外合?”
“白虎將軍來廬山修養,第一個知道的便是韓熙載,皇上派去拜會這個人的也是韓熙載,明著是拜會,暗里就是去探聽虛實,踩點去了,沒多久,廬山就出了事,這絕非巧合。”
“韓熙載因強納民為妾,被罷了官,可這個勾當,他早就安排好了,這個韓熙載,都怪老夫心辭手軟,當年沒有收拾了他,讓其禍害無窮,陷我唐國于重重危機,哎。”
王爺追悔莫及。
“王爺,既然韓熙載與那權臣狼狽為奸,那我們何不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就拿了韓熙載,說他利欲熏心,對皇上罷他的官心懷怨恨,派人放火殺了汴梁來的貴客,然后嫁禍于唐國,如此除了韓熙載這個狗賊,對欽差大臣,也算有個交代,最起碼可以拖延個把月。”
“此計甚妙,甚妙,也算是一箭雙雕,讓那張寶昌有苦說不出,你且隨我一同面見皇上,即刻緝拿韓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