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廠工匠監理疏忽職守,導致京城受此大災損失慘重,實乃罪魁禍首!望皇上下旨從嚴查辦!”
“王恭廠平時戒備森嚴,星火不入,當天廠內人員都已不知蹤影,如今王恭廠已變作深坑,當時是什么情況也無從判斷……”
“微臣聽說韃虜的首領努爾哈赤一向慣用奸細,潛伏在城內,伺機縱火作亂,然后里應外合大肆攻城掠地。此次事故亦有可能是努爾哈赤派來的奸細縱火所致,皇上不可不察。京師駐軍應該馬上加強戒備,提防韃虜軍馬異動。”
“微臣認為即便是奸細縱火,不過就是火藥燃燒爆炸。自大明開國以來,所產火藥的威力從未試過如此驚人,居然能讓斷裂的樹干飛到密云那邊,甚至連五千斤的石獅子都飛出城外。而且最奇怪的一點是死傷者大都一絲不掛,這點也是火藥爆炸所不能解釋的。此事尚有諸多疑點,恐怕是另有內情。”
……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句議論紛紛。
朱由校卻越聽越糊涂,忍不住發話:“眾愛卿說的都有些道理,但都說不通,讓朕好生疑惑!今天大明的棟梁都在這個大殿之中,難道就沒有人能給朕一個能服眾的說法嗎?”
此時大殿再次恢復平靜。只見文武百官面面相覷,不約而同地搖頭嘆氣。
就在帝國統治者們一籌莫展之際,欽天監周司歷正緊握拳頭,抬頭狠狠地盯了一下魏忠賢。
只見魏忠賢依舊半瞇著眼睛,站在皇上身旁,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周司歷不由咬了咬牙,大聲說:“微臣有事啟奏!”
“愛卿有何見解,但說無妨。不然朕晚上可睡不著覺了。”朱由校看著他說。
欽天監說:“此次災變其實早有預兆。微臣一貫細觀天象,發現在四月廿七日午后時分,東北角上有異光涌現,剛開始是黃白色,漸漸變成紫紅色。在五月初二夜晚,前門樓角出現火光,隱隱約約,有如數百團鬼火浮現在半空,接著又合并在一起,看著像個大車輪。”
“如此怪事何不早早上奏呢?”朱由校一臉疑惑地看著他說。
欽天監大嘆一聲,盯著魏忠賢說:“微臣早有奏本送上,無奈如今有奸臣把持朝政,堵塞言路,從而錯過上天發出的警示,才令天下遭殃。如今大禍已降,兇象畢現,此乃大亂之兆。預兆主弱臣強,天下禍亂紛爭不止,其國必敗。”
此時大殿里所有人的眼光都已集中在欽天監身上。疑惑、擔憂、惶恐、羞恥、仇恨、贊賞……眾人臉上的神情雖然大大不同,卻一致認定今天不好收場了。
“如今朝廷奸人當道,顛倒黑白,觸犯天怒,以致生靈涂炭。臣懇求圣上竭誠修身反省,以感動上蒼,挽回天意,讓江山社稷萬年興旺!當務之急應該廣開言路,驅除奸惡小人,起用正義之士,勤政節儉,振興朝綱……微臣如今進言,已經知道必定會不容于奸人。但微臣讀的是圣賢之經書,吃的是社稷之俸祿,怎么能看著大廈將傾、江山飄搖而無動于衷!如今外有韃虜盤踞東北頻頻進攻。內則民變四起,白蓮教作亂方興未艾,猶如野火撲滅不盡……微臣心急如焚,皇上好自為之啊!”欽天監并沒有理會大家的目光,而且越發慷慨激昂。
欽天監的這番話早已讓魏忠賢悠然的心情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偷偷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瞪起眼睛看著欽天監,似乎還在疑惑怎么會有這么一個人存在。
大殿里幾乎每一個人都明白這番話的矛頭是對準魏忠賢的。欽天監的話已不單單讓這位千歲爺失去面子,還要讓他馬上滾出朝廷。
魏忠賢心里不禁慌亂起來。
當初魏忠賢只是一個深陷賭博泥沼的小混混。作為一個資深賭徒,都免不了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的結局。在走投無路之下,他痛下決心,揮刀自宮,求奶奶告爺爺才進得了皇宮。
從掃落葉、倒糞桶、疊被子干起,到現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歲,這期間他不知忍受了多少屈辱,躲過對手多少次的陷害報復,明里暗里出手挫敗了多少人。在這幾十年的打拼生涯里,自從鏟除了東林黨那班刺頭,他已經很久沒有體會到慌亂的感覺了。
眼前的欽天監不禁讓魏忠賢想起一個人,就是那東林黨的硬骨頭楊漣。
就在兩年前,楊漣膽敢向皇上彈劾他二十四條罪狀,讓他狼狽不堪,幾乎一朝翻船。他忍耐了一段時間,后來利用東廠、錦衣衛的勢力,最終以貪贓納賄的罪名才把東林黨們徹底擊敗。直到現在,天下已無人敢自稱東林黨。他還趁機大肆安插心腹親信,幾乎把整個朝廷變成自己的后院……
魏忠賢萬萬想不到現在居然還有漏網之魚敢公開挑戰自己,這讓他惱羞成怒。
魏忠賢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只見他突然向朱由校跪下,立馬聲淚俱下,大聲哭訴:“皇上明察啊,事發當時奴才在宮中議事,誰知忽然地面震動起來,屋頂墜物把奴才身邊的兩名內監當場砸死,奴才受到驚嚇還出了一身冷汗呢……奴才護駕不力實屬失職,請皇上降罪!至于奸細之說,奴才早已命東廠、錦衣衛協同在京城以及周邊逐家逐戶搜查,挖地三尺至今一無所獲,奴才已下令限期查明原因……”
“欽天監所說的全是妖言惑眾。其居心叵測,唯恐天下不亂!”工部侍郎崔呈秀首先幫腔。
“所謂天降異象,每年各地不時上報朝廷的類似報告不計其數,如何一一斷定是何預兆?所謂的天放異光亦是出自他一人之口,豈能全信啊!”太常少卿阮大鋮接著反駁。
“如今皇上圣明仁厚,眾大臣鞠躬盡瘁,上下一心,何愁社稷不興旺?至于天災人禍,歷朝歷代在所難免。大明江山遼闊,物產豐富,國運昌盛……因此不能不讓韃虜這些野蠻外族窺視。然而大明人才濟濟,猛將輩出,御敵于外并無問題。至于白蓮教妖民作亂,全是烏合之眾。我大明隨便一個武將帶兵出擊,即可掃蕩平定。事實上幾千官兵痛擊幾萬流寇亦是家常便飯,根本不值得擔憂……”兵部侍郎霍維華振振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