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局大樓的氣氛明顯不同往日,走廊里步履匆匆的人們低聲交談著,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著期待與緊張的因子。“綠洲計劃”——這個承載著城市升級愿景與國際視野的重量級生態社區項目,今日正式啟動。
項目啟動會在區局最大的會議室舉行,主席臺上方懸掛著醒目的項目LOGO和“綠洲生態社區項目啟動儀式”的橫幅。
市里分管城建的副市長、相關委辦局領導、專家代表以及“綠洲”國際設計團隊的核心成員均已落座。
臺下座無虛席,區局中層以上干部悉數到場,林溪作為辦公室主任,提前檢查著會議材料、席卡、音響設備,確保萬無一失,她能感受到背后無數道目光的聚焦,壓力比以往任何會議都要大。
葉懸坐在主位左側,身著熨帖的深灰色西裝,白襯衫扣子系到最上一顆,領帶打得一絲不茍,他正低頭翻看最后一遍議程,側臉線條冷硬,看不出情緒,只有微微抿緊的唇線泄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凝重。
這個項目不僅關乎城市形象,更關乎他個人的政治抱負能否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實現
會議準時開始,副市長致辭,高屋建瓴地闡述了項目的戰略意義,接著,是設計團隊代表的發言時間。
會議室的門被禮儀人員推開。一道優雅知性的身影走了進來,瞬間吸引了全場的目光。
許婉寧。
她看起來三十歲出頭,保養得宜,肌膚白皙,一頭深栗色的及肩中發打理得柔順而有光澤,一身剪裁精良的米白色羊絨西裝套裙,完美勾勒出她纖細修長的身形,既顯專業干練,又不失女性的柔美,頸間一條設計簡約的鉑金項鏈是唯一的點綴,恰到好處地襯托出她天鵝般的脖頸。
她步履從容,高跟鞋敲擊地面的聲音清脆而富有韻律,臉上帶著得體而自信的微笑,目光平靜地掃過全場,舉手投足間自帶一種久經國際舞臺淬煉出的強大氣場。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上午好。我是‘綠洲’設計團隊首席設計師,許婉寧。”她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來,清晰悅耳,帶著一種溫和的穿透力,普通話標準得近乎完美,只在個別尾音處帶著一絲難以模仿的、自然而然的卷舌腔調。“非常榮幸能帶領團隊參與家鄉這座重要生態社區的建設…”
她的開場白簡潔有力,隨即切入主題,大屏幕上開始播放制作精良的項目概念片和PPT。
許婉寧的講解深入淺出,流利地切換著中英文專業術語(如“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Biophilic Design”、“Carbon Sequestration”),將國際前沿的生態社區理念與本地實際相結合,闡述得清晰透徹。
她對場地分析、規劃結構、生態廊道設計、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等方面的見解新穎而犀利,配合著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效果圖和數據分析圖,牢牢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臺下不時發出低低的贊嘆聲和掌聲。
林溪坐在側后方的記錄席上,手中的筆在紙上飛快移動,努力捕捉每一個關鍵信息。
她不得不承認,許婉寧的專業素養和舞臺魅力令人折服,但與此同時,一股無形的壓力也沉沉地籠罩下來,那些流暢的英文術語、引用的國際案例、以及她與葉懸之間那種因共同教育背景和知識高度而產生的、旁人難以企及的默契感,像一道無形的、堅固的壁壘,無聲地將林溪隔絕在外。
她看到許婉寧在闡述某個技術參數時,目光自然地轉向葉懸,帶著一種尋求認同或探討的熟稔:“葉局,這個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的規模參數設定,是基于我們對本地年均降雨量和項目用水需求的詳細模擬,參考了我們在新加坡濱海灣花園項目的成功經驗,相信能有效實現水資源自循環的目標。”葉懸專注地看著屏幕,微微頷首,沒有多言,但那瞬間的眼神交流,傳遞著一種林溪無法介入的理解。
會議持續了兩個多小時,許婉寧的發言是當之無愧的高光時刻。結束時,副市長主動起身與她握手,笑容滿面:“許博士不愧是國際頂尖人才!理念新,思路清,技術硬!有你把關設計,我們對‘綠洲’項目充滿信心!”其他領導也紛紛上前表示贊賞。
許婉寧從容應對,笑容得體,目光在人群中精準地捕捉到葉懸,她主動伸出手:“葉局,好久不見,沒想到是在這里合作。”
葉懸神色平靜無波,伸出手與她輕輕一握,一觸即分,語氣完全是公事公辦的官方口吻:“許博士,歡迎。綠洲計劃意義重大,希望合作愉快。”他的聲音平穩,聽不出任何波瀾。
“我也很期待。”許婉寧微笑,目光似有若無地在葉懸臉上多停留了一瞬,才轉向下一位。
林溪收拾著記錄設備,指尖有些發涼,她清晰地看到了葉懸在握手瞬間下頜線條幾不可查的微微一繃,以及許婉寧眼中一閃而過的、未被回應的些微波瀾,那是一種屬于過去時態的、帶著探究和未盡之意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