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余的素材(修訂版)
- 陳丹青
- 1256字
- 2020-04-15 17:54:49
我的第一次油畫風景寫生
1968年,“文革”亂世,我滿十五歲,趁亂學起油畫來。在大墻面大鐵皮上才畫了幾幅毛主席“紅寶像”,我就認定自己已經是個油畫家。冬季頭一場雪,我約了兩位大我幾歲的工人畫友,鄭學明、李云暉,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陽公園,瞄準園外那座有五個圓頂的東正教教堂畫寫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盧灣區抄家物資管理辦公室,但圓頂不容易“抄”走,我們早就選定一下雪就畫它:它多像蘇聯畫冊中的景象——什么是蘇聯、舊俄、東正教,我們全不懂,但那又怎樣!
第一次油畫風景寫生。第一次使用刮刀。三小時后,“蘇聯油畫”大功告成,我站起來正要呼叫走開游蕩的兩位畫友過來欣賞,身后站立良久的一位戴眼鏡的中年男子開口了:
“初學油畫吧?同志,我也是搞藝術的,我要嚴肅地告訴你,你看,那是什么建筑?你為什么偏偏要畫它?再看看你的調子,同志,又灰又暗,哪里看得出是我們社會主義新中國?簡直像16世紀的窮鄉僻壤!”
“16世紀”?“窮鄉僻壤”?而且他說“調子”,顯然懂行。
我心跳,緊張,寫生的狂喜頓時蒸發凈盡。兩位畫友早已過來,幾次張嘴想要辯說,但這位年紀至少大我們二十歲的男子不容插嘴。他沉著臉,表情誠懇,重復說道:“同志,你要好好想想!”
這句話,是當年“政治”上極為嚴厲而流行的“起始句”或“結束語”。
現在想來,這男子的心態真是好不難說:他站我身后看這許久,最低限度也還喜歡看見有人在畫風景畫——那年,我曾親見一位有名的右派老畫家,居然一邊在禮堂畫著“紅寶像”,一邊扯開喉嚨唱:“敬愛的毛主席,我們心中的紅太陽!”五十多歲的人了,分明唱給別人聽,也分明僥幸自己被起用,畫著革命畫——時勢嚴峻,天氣嚴寒:這位男子仍會走來公園逛一逛,看看雪景,看人畫畫,而終于要對陌生少年來說那番革命的話……
他說的全是假話套話么?那是彼時彼刻的真心話。及長大成人畫下去,一路曾有多少老同志好同志語重心長找我談談話:“小陳啊,你要好好想一想!”
三十多年過去了,那天我們就這樣在雪地上僵持著。我不怕他。以我那時的個頭和年齡,最后一招是打架(三個對一個);但我怕他說的話:我知道那是大道理,是“文革”初始天天聽到的革命腔,可我心里知道自己的確不想畫“社會主義新中國”,存心模仿的正是“修正主義”灰調子。那天天氣陰沉,新雪慘白,公園、教堂一派蕭條:這景色,這幅畫,的確“又灰又暗”——事情不妙。他是什么人?他會將我帶走嗎?在那時,隨時可以有人因為“嚴肅的”原因將人帶走;被人帶走的,何況我才是半大的孩子,前兩年就為了爬墻越界之類,給人捏緊了腕子拽到什么“戰斗組”辦公室去,拍桌子,問出身,臨了還叫學校來領人。
手凍僵了。我瑟縮著收拾畫箱準備逃走。小鄭強作鎮定,聲音抖著開腔問道:“我是靜安區汽車修配廠工人。請問這位同志:你是什么階級出身?”
這是當年另一句非常嚴厲而流行的政治“起始句”或“結束語”,效果驚人:我記得靜了幾秒鐘,每個人嘴里呼出嚴冬的白汽,中年男子不發一言,倏然回身,徑直向公園出口跑去。

畫了雪景寫生的第二年,我就到農村插隊去。又過一年,回滬探親,在襄陽公園拍了這張照。